随笔分类 -  文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2 下一页
摘要:本文约1300字,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 文章信息 成果速览 植物传播体(diaspore)性状是理解植物繁殖更新和群落构建的关键,然而相关数据的获取仍面临较大挑战。针对全球植物性状数据库中Raunkiæran短缺和数据地理分布不均的问题,武汉植物园宏观生态学组率先建成我国首个综合性种子性状数据库,涵盖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7-12 22:21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29)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作物时空表型组学团队在Plant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GPS: Harnessing data fus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achine learning-based genomic an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7-12 22:03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53) 评论(0) 推荐(0)
摘要:玉米在长期驯化中保留野生遗传多样性,形成丰富种质资源。20世纪杂交育种通过构建杂种优势群实现产量突破。我国现代育种始于20世纪30年代,融合本土种质(如塘四平头、旅大红骨)与外来种质,培育出黄改群、PA群、X群等核心群体,支撑杂优模式创新。当前主流模式如X群×黄改群面临遗传界限模糊、多样性下降等问题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2:19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89) 评论(0) 推荐(0)
摘要:2025年4月24日,bioRxiv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王旭彤教授团队与广州大学关跃峰教授团队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Deciphering the Sequence Basis and Application of Transcriptional Initiation Regulation in P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1:24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90) 评论(0) 推荐(0)
摘要: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先。 玉米,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养育着亿万人口。然而,在气候变化、耕地减少等多重压力下,玉米遗传改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玉米面临基础种源创新不足、群体改良周期长、传统手段效率低等问题;尽管近些年蓬勃发展的基因组育种技术展现巨大潜力,但其高投入、高技术门槛、交叉学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1:22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33) 评论(0) 推荐(0)
摘要: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业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但信息大多固定且通用,无法针对具体情况提供定制化的 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作为一种高效的人工智能工具,逐渐在农业领域中获得关注和应用。目前,LLMs 技术在农业领域大模型的相关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1:20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123) 评论(0) 推荐(0)
摘要:语言模型在人工智能(AI)和计算生物学的许多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篇入门指南中,我们讨论了语言模型(包括基于自然语言和基于生物序列的语言模型)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方式。这篇指南主要面向希望在其研究中应用这些前沿 AI 技术的生物学家。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将语言模型适应于生物学的最佳实践和关键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1:01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96) 评论(0) 推荐(0)
摘要:作物分子育种的主流技术途径是鉴定和利用基因优异变异,但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重要功能位点尚未形成优异等位变异,制约品种改良潜力。以大豆正调控油分与籽粒大小的糖转运蛋白SWEET系统为例:GmSWEET10a和GmSWEET10b同源基因虽均参与种皮-胚糖分运输调控,但遗传改良进程呈现显著差异——GmSWE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0:57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92) 评论(0) 推荐(0)
摘要: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和基因分型技术的进步彻底改变了依靠基因组预测培育具有所需性状品种的工作,但是对植物整个生长期内不同时间点多种性状的表达缺乏了解。围绕这一问题,莱布尼茨研究所和马克斯-普朗克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发了一种计算方法dynamicGP。该项研究成果2025年4月17日发表在Natu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0:52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118) 评论(0) 推荐(0)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高温天气严重威胁着全球农业生产,对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尤为突出。在水稻育种实践中,“早籼难优质”是育种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早籼稻灌浆结实期集中在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此时正值夏季高温阶段,日均温度超过30°C,导致籽粒灌浆速度加快,干物质积累不充分,引起米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0:48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10) 评论(0) 推荐(0)
摘要: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院士团队成功鉴定到一个正向调控水稻籽粒大小和粒重的新基因“鲲鹏”,创制出了超大粒水稻新种质资源。这一发现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优异的种质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据202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目前全球仍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0:47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11) 评论(0) 推荐(0)
摘要:分享一篇近期发表在Nature Plants上题为“The future of genome editing in plants”的评论文章,这篇文章探讨了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基因组编辑技术将超越目前简单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短缺失,转向模拟自然进化过程中塑造植物基因组的大型结构变异(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0:45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66) 评论(0) 推荐(0)
摘要:NORG形成和片段化的机制总结。 一般认为,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起源于原始蓝细菌和ɑ-变形菌,是真核细胞中拥有少量基因组的半自主性细胞器。目前已经在现存的包括水稻在内的许多真核生物中发现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和叶绿体DNA(plastid DNA, p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0:43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36) 评论(0) 推荐(0)
摘要:2025年4月28日,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Rod A. Wing教授在Nature Genetics发表研究论文:Oryza genome evolution through a tetraploid lens。 背景 • 稻属(Oryza)包含27个物种和11种基因组类型,基因组大小差异约3.4倍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0:41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29) 评论(0) 推荐(0)
摘要:2025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王冰研究员和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遗传发育所李家洋院士团队提出“甘蔗理想株型”创新理念,阐述其塑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关键育种策略,为实现甘蔗产量突破提供了新思路,对保障全球糖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观点论文以“Shaping Future Sugarcane: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0:36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38) 评论(0) 推荐(0)
摘要:2025年3月18日,山东农业大学李传友教授团队、中国农业大学杜敏敏教授团队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所李常保研究员团队等在JIPB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reeding of Tomato: Advances and Challenges”的特邀综述论文 (https://doi.org/1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6-15 20:30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67) 评论(0) 推荐(0)
摘要: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是由1-6 bp重复基序组成的多态性DNA序列,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近年来研究表明,STRs不仅在基因表达调控和表型变异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多种人类遗传疾病密切相关。例如,2023年12月,_JGG_报道了长非编码RNA的CGG重复扩增导致眼咽远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4 21:14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47) 评论(0) 推荐(0)
摘要:背景(Background) 1.研究目的: 水稻作为重要粮食作物,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是挖掘复杂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主要方法,但其受限于群体结构、样本量和低频变异检测能力。Meta分析通过整合多个独立GWAS结果,可扩大样本量、提高检测效力,但在水稻中的应用有限。 2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4 21:12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96) 评论(0) 推荐(0)
摘要:分享一篇水稻公共数据挖掘文章。 直接用AI阅读吧。 最近试了下腾讯元宝,感觉总体还不错,包括总结、精读、翻译和脑图等四部分。 扩展阅读:近40年中国杂交稻品质性状演变规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4 21:06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18) 评论(0) 推荐(0)
摘要: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养育着世界众多人口。随着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培育高产、稳产、抗逆的小麦品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小麦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小麦遗传改良和育种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马里兰大学的Vijay K. Tiwari(通讯作者)团队在 Trends i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4-24 20:58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419) 评论(0) 推荐(0)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