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

多尺度时序间相关性:MSGNet

摘要: DLinear的出现就是为了质疑注意力机制系列的能力,注意力机制系列在预测时,如果输入的嗯史数据过长,那么其预测未来的性能会变差。 上图可以看出,随着历史数据窗口的增加,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那些former系列模型,会随着输入历史数据的长度,效果逐渐变差,而黑色线段代表的作者的模型及Dlinear模型,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7-08 20:33 lmqljt 阅读(9) 评论(0) 推荐(0)

时序分析通用基础模型:TimesNet 预测/插补/分类/异常检测

摘要: 知乎上有作者的讨论。 Dlinear等线性系列模型 在分类问题上效果就会比较差。从准确率来说 会和其他模型相差的比较多。 异常检测的阈值有很大的问题 这个组 比如smd数据集什么的(我拿了其中的一部分一个机器的丢进去),没有训练的一个cnn模型(一层cnn加激活函数)(gpt写的),知道它的异常率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7-08 12:36 lmqljt 阅读(207) 评论(0) 推荐(0)

2025年7月7日

PatchTST:通道独立的时序Transformer

摘要: 通道独立更大意义上是扩展数据集,提升模型泛化性能吧,也有几篇论文在讨论这个问题了。毕竟现在时序预测的一个瓶颈就是数据量上不去。 他指的这个通道说的就是特征,比如我有十四个特征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itansformer这篇文章,假如我的输入(32,96,14)这代表的是32个样本每个样本大小为96个历史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7-07 23:00 lmqljt 阅读(113) 评论(0) 推荐(0)

2025年3月26日

扩散模型Difussion

摘要: 图像从现实到数字文件需要通过采样和量化;文字是简化版的世界。 这样看自回归模型适合用于工程制图,因为它准确,不需要美感(起码大部分不需要),而且对分辨率要求不高(因为复杂组件可以分子图)。理论上无论是扩散还是自回归都可以生成相同的概率分布。确实可以理解为,拟合相同数据分布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要考虑到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3-26 10:22 lmqljt 阅读(110) 评论(0) 推荐(0)

2025年3月7日

随笔

摘要: 基于时空信息和注意力融合的车道线检测模型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尽管车道线检测能为驾驶中的车辆提供很多服务,但是,已有的这些功能往往对使用条件要求苛刻,并且在复杂场景下不能很好地检测到车道线。比如,在正常情况下,车道保持(LC)可为车辆提供较好的服务,而在拥挤、遮挡、阴影、暗光等复杂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5-03-07 15:25 lmqljt 阅读(28) 评论(0) 推荐(0)

2024年12月22日

大论文题目类参考

摘要: 跨层多尺度信息融合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等 基于多尺度混合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的关系抽取 基于多种注意力机制的面部表情抑郁识别研究 整合众多相关博士论文的 第二章中相关技术的介绍 学会用数据说话 面向径流预测的时序预测模型及其可解释性研究 XAI 中有多少 X:在水文学和水资源中负责任地使用“可解释的”人工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12-22 21:13 lmqljt 阅读(125) 评论(0) 推荐(0)

2024年12月11日

注意力机制创新思维分析

摘要: 参考: 全网最牛的注意力机制创新思维分析,看了立马提走一篇二区_哔哩哔哩_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x4y1h7RX/?vd_source=3ad05e655a5ea14063a9fd1c0dcdee3e 2.2小节 如上图所示,可以修改的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12-11 21:52 lmqljt 阅读(115) 评论(0) 推荐(0)

2024年7月31日

热力图 以分类为例

摘要: 逻辑回归可以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也可以根据类的个数分为二分类与多分类问题,使用时需要灵活应用,能够构造损失函数并求梯度,同时能够用算法实现并进行训练预测。 事实上,观察后会发现,在逻辑回归中,我们发现是多个输入(即p个指标),最终输出一个结果(0或1),处理过程是输入乘上权重w加偏置b,再对结果用si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7-31 14:57 lmqljt 阅读(204) 评论(0) 推荐(0)

2024年7月17日

02 国际象棋入门快易精 初级下法 棋子杀王

摘要: 策略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7-17 17:04 lmqljt 阅读(34) 评论(0) 推荐(0)

2024年5月11日

SCI拒稿重投

摘要: 回复审稿意见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如果你是reject & resubmit的话,你就要按照对待大修的标准再高一点修改你的论文,这要求你对每个审稿人的每条意见都要照顾到。以我以往在本领域期刊投稿和审稿的经验,顶刊第一轮给reject & resubmit是很常见的,这个有利于期刊本身的数据。不然最后中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5-11 14:09 lmqljt 阅读(2072) 评论(0) 推荐(0)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