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几天前看完了《拖延心理学》,书中的附录二拖延处理技巧汇编是具体的行动指南,作为一个GTDer发现其中的许多条与GTD的理念是一致的,下面就逐条分析一下:1、 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是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2、 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在GTD里有6个高度或6个层次(Horizons of Focus):5万英尺:人生原则,一开始学习GTD时先别管这个层次。4万英尺:3-5年的目标,如果1年的目标都无法达到,这个层次的目标也是无法设定的,GTD实践如果不超过1年,最好也别考虑这个高度。3万英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3-03-17 17:15
申龙斌的程序人生
阅读(3157)
评论(2)
推荐(1)

实践GTD已经有20个月了,以前拖延的症状已经减轻了很多了,我的OmniFocus的截止清单一般都能够提前完成,渐渐有点心如止水的状态了。
再拾起这本《拖延心理学》,是为了孩子,她刚上初三,没想到就有了拖延的毛病了,经常能看到她把数学作业拖到晚上10点多才开始动手,我以前的拖延症状与她肯定不同,看这本书就是想从中找出与她拖延症状相符的情节,找出一些应对的办法来。
拖延这种毛病说来也神奇,现在回想以前拖延的场景时,竟然想不起来当时是为啥会把一个PPT或文档拖到凌晨4点才写完。
第17章 模块库
这是一本关于量子论的科普读物,不过作者曹天元把一系列人物和实验用一种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下来,很感叹作者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文字功底。这本书在豆瓣上评分在9.3-9.4,我的GTD阅读清单是按照评分顺序来整理的,超过9分的读物如果不优先阅读真有点对不起书名里的上帝。
《无价》这本书是过年前买的,网络书店上写着“老罗推荐”,想着好像是在老罗哪一年的演讲里听过这本书,在豆瓣上评分7.9。读书是为了产生行动,读书时要提的4个问题,1)这本书主要在谈些什么?2)作者花了大量篇幅的地方在说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哪些地方没有道理?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哪些能够转化为Action?
感觉这本书对我有两方面的指导:
1)作为买家,明白各种价格数字的骗局,通过本书的知识发现这些数字后面隐藏的价格心理学原理,从而避免花冤枉钱。去超市、酒店、专卖店或与人谈判时,记着锚点的作用,用反向思考为消除锚点的影响,从而不被价格数字所迷惑。
2)作为卖家(作为一个高级程序员,很想把软件产品卖出去),懂得价格锚点的作用,能把商品卖个好价钱。软件产品有时就是很难定价的,开发一个软件费了大量的心血,学习了大量计算机知
书的作者小山龙介整理出来了90条整理术,根据个人的习惯和流程要有选择性的借鉴,我从豆瓣上抄来了所有标题,但里面的内容并没有照抄原书的内容,都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想法,请读者不要认为是原书作者的观点而产生误导。读书是为了行动,所以整理出一些【Action】行动放入omniFocus中管理起来。
《餐巾纸的背面》是2013年读完的第一本书,餐巾纸图画的优点在于:便于理清思路;只需纸笔简单的设备;听众便于参与、评论和探讨;主题更集中。在读的过程中就试了试“视觉化思考”方法,感觉不只是商业问题,一些技术思路也可以试着画图来让问题呈现得更清楚。
从2007年2月1日开始,已经用supermemo背单词达到6周年了,发篇博文纪念一下。
2012年增加的词条数非常少,由于其它项目任务更重要,只是上午8点前有空的时间内背上几条,记忆词条数7314(2012年2月28日是7000条,将近1年只增加了300多个),需要复习的词条数达到4341条!
现在我用这个软件已不在于扩大更多的词汇量,而是把以前的水平保持住,更想提高的是听力和口语水平。
OmniFocus功能很强大,但只能在Mac系统和iOS系统中运行,在办公室里我一般不带Macbook,在用iPhone实现收集时打字就是一种痛苦,以前我是用这种办法:打开浏览器用微传把信息发送到iPhone中,再打开iPhone中的微传,复制到剪贴板中,再打开OmniFocus中把粘贴到OmniFocus的Inbox中,收集过程有些辛苦。现在发现如果用了OmniFocus中的同步服务,可以申请开通Mail Drop功能,将Action直接发送到一个邮件地址中,从而直接同步到你的OmniFocus系统的Inbox中。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