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取出当前日期Sys.Date()[1] "2014-10-29"date() #注意:这种方法返回的是字符串类型[1] "Wed Oct 29 20:36:07 2014"2、在R中日期实际是double类型,是从1970年1月1日以来的天数typeof(Sys.Date())[1] "doub...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10-29 21:11
申龙斌的程序人生
阅读(40262)
评论(1)
推荐(0)
阅读加写笔记大概用了6个小时。《视觉繁美》是从权哥的QQ上发现的,看到一堆超炫超复杂的图形,就马上动手从amazon上买了下来。第一天粗翻一遍,确实是非常多、非常复杂的网络图,如果不是搞艺术设计的,真不知道这本书有什么用,但第二天开始仔细阅读,发现前三章还是相当有料,从树状模型开始,过渡到网络模型,然后仔细剖析了网络模型,第四、五、六章可以说是网络图欣赏,第七章是4篇论文。 阅读全文
最近对大数据可视化的主题比较关注,在买《视觉繁美》这本书时,Amazon推荐果然精准,就又多买了2本相关书籍。《视不可当----信息图与可视化传播》这本书应该是相当入门的一本书,英文原名为《The Power of Infographics》,小标题是Using Pictures to Communicate and Connect with Your Audiences。一开始刚接触数据可视化或信息图时对此书感觉还不错,但翻完之后能够留作参考或转换为自己行动的内容就不太多了。书的作者是做数字营销的公司总裁,所以很多图例都与社会化媒体有关,这类图用多了就感觉都是给他的公司做广告,而对自身没有太多启发。看完这本书之后,又看《数据之美:一本书学会可视化设计》,后者内容就丰富多了,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品味和消化。 阅读全文
最近翻看了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本来这本书是孩子暑假时老师推荐的一本读物,她看完后写了一段读后感交了作业,正好我也想读本历史传记类的书轻松一下,就快速浏览了一遍。
这本书难怪语文老师推荐孩子们阅读,全书前半部是译文,后半部是文言文的原文,应该是看原文对孩子的语文水平有帮助,当然我就略过文言文不读了,遇到精彩的句子才去看看原文是如何写的。原文还是要翻一下的,至少插图是不一样的。
全书以“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开篇,翻译为白话文就不朗朗上口了,“天下只有平庸之人既不会挨骂,也不会得到赞誉”。从以前的教科书中只知道李鸿章是个卖国贼,但他外交、创新、忍力也不是常人比得了的。李鸿章的人生可以分为两截,上半部顺风顺水,下半断不停地收拾烂摊子。
李鸿章跟着曾国藩学了不少本事,他一生所践行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坚忍不 阅读全文
早就收藏了《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一直没看,最近仔细翻看一遍,发现自己智商一般,情商不行,原来财商更差,连书里的穷爸爸也比不上。这本书在这个时代再看,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而且与中国行情也不相符了,就算是补点财商基础知识吧。
一开始,书中给出了大多数穷爸爸的生活轨迹:出生、上学、毕业或继续深造、找个安全稳定的工作、挣钱、信用卡购物、交友、恋爱、结婚、买房、买车、度假、生孩子、缺钱、更努力地工作、升迁加薪、交税、供孩子上学,实际上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情况。我们陷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我们在不停地为公司老板工作、通过缴税在为政府工作、通过贷款和信用卡为银行工作,却一直得不到财务上的自由。
而富爸爸就不同了,他及早地了解财务知识,让他有了投资头脑。作者认为,与学校中没有及早 阅读全文
这本书中的理论可能对于国企员工并无大用,但作为一员科研工作者,整天在总结创新性技术,也算是创新者吧,所以就想了解创新者会遇到什么窘境?全书啰啰嗦嗦就为了说明一个观点:一些优秀企业在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的大潮中失败,并不是由于他们疏于管理,而是他们非常重视倾听消费者的意见、积极投资新技术研发、更努力地工作、更积极地投资。全书分析了硬盘行业、挖掘机行业和钢铁行业中的一些现象,得出了上述结论。正由于该理论,该书的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奠定了其在哈佛商学院的地位。
看书的致谢部分,好像该书成稿于1997年,作者就指出,在不远的未来,相对于个人电脑硬件和软件供应商,“互联网工具”可能也会成为一种破坏性技术。看完全书后,该书的前言部分就是对全书的全面总结。在前言的最 阅读全文
看此书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欧拉公式这个最美的上帝公式的含义,后面的公式越来越难,基本上就不仔细看了。1、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2、牛顿第二定律 阅读全文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是与《给大家看的设计书》一起买的,本来是想让孩子了解设计知识的启蒙书,没想到发现对搞IT的也很有用,根据软件的需求设计用户界面时这些原则还是可以一用的。从书名上有心理学三个字以为书比较难懂,后来又看到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书清单中也包含它,就从书架上把它取了下来。
这本书是在80年代末发表的,所以有些内容比较旧了,特别是关于IT方面,计算机发展太快,一些作者预想的技术像超文本和智能手机早已经广泛流行了,但其关于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及原则仍是使我受益非浅。 阅读全文
阅读全文
作者是一位活着从集中营出来的精神医学家,正是有了一段集中营的精力,他创造了一种意义治疗法(legotherapy),该治疗法较少回顾和较少内省,它的焦点是放在将来,放在病人将来要完成的工作和意义上。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全书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作者在集中营的故事。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意义治疗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