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用Seismic.NET开发地震剖面显示程序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下面的代码展开了如何用最少的代码显示一个SEGY文件。写出了十五个例子程序,可以一步一步地搭建起基本剖面显示程序。
例子一:迷你剖面显示程序.
例子二:响应右键点击事件.
例子三:缩放操作.
例子四:剖面的坐标变换.
例子五:十字光标.
例子六:封装十字光标.
例子七:漫游拖动剖面.
例子八:道反序显示.
例子九:输出CGM
例子十:重构zoom和panning
例子十一:状态栏显示测线号和CDP号.
例子十二:变密度与彩色显示.
例子十三:改变颜色棒.
例子十四:打开任意SEGY文件.
例子十五:读取SEGY的详细信息. 阅读全文
用Seismic.NET开发地震剖面显示程序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下面的代码展开了如何用最少的代码显示一个SEGY文件。写出了十五个例子程序,可以一步一步地搭建起基本剖面显示程序。
例子一:迷你剖面显示程序.
例子二:响应右键点击事件.
例子三:缩放操作.
例子四:剖面的坐标变换.
例子五:十字光标.
例子六:封装十字光标.
例子七:漫游拖动剖面.
例子八:道反序显示.
例子九:输出CGM
例子十:重构zoom和panning
例子十一:状态栏显示测线号和CDP号.
例子十二:变密度与彩色显示.
例子十三:改变颜色棒.
例子十四:打开任意SEGY文件.
例子十五:读取SEGY的详细信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4-01-21 18:21
申龙斌的程序人生
阅读(1405)
评论(3)
推荐(0)

2013年12月5日-6日参加了为期两天的2013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ig Data Technology Conference, BDTC2013),本期会议主题是:“应用驱动的架构与技术 ”。大数据概念最近真是火得不行,从大会多达7个的“大数据架构与系统”、“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大数据基准测试”“智能交通与大数据”以及“传统行业如何驾驭大数据”主题论坛,再到现场爆棚的人群,可见大家拥抱大数据的高涨热情。
这本书是在看《暗时间》时收集到的,书的副标题是科研成功之道,自己是个信息工作者,也号称科研工作者,虽然经常忙着一些杂活,没有时间认真思考和做实验。但从中找点立项、研究、演讲、总结的经验也是有益的。这本书的目录比较有特点,竟然占了12页,基本上看了目录也能了解了书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暗时间》这本书好像是很早的时候读过一篇同名的博客,后来发现确实是刘未鹏在2009年写的一篇博客,后来他把多篇博文整理汇编在一起出了一本书,书名也叫《暗时间》。由于是根据博文整理的,所以书的脉络不太清楚,主要讲了时间、思维和思考方法的内容。
这本书是看《大数据时代》后加入到待读书单中的,我想看看作者是如何从数GB的照片中只保留最有用的几MB的照片的,后来找到了kindle版的电子书,就读来试试,说实话,这本书写得是相当的啰嗦,来回地重复“遗忘”和“记忆”这两个词,不断地强调人类默认的状态是遗忘,而不是记忆。对于这种书的办法,利用快速阅读技巧,我也读得飞快,也把书名所说的“删除”技巧,大段大段地略过,只记下了零星的有点启发的句子。对于研究“数据隐私问题”的专家可以慢慢地理解他的观点吧。
原以为这类书籍都是日本人写的,后来才发现这本书原来是美国人写的,这本书是从Kindle上看完的,书中条目较多,只记录了我认为会对我有用的条目。因为看到了下面这句话让我读完了此书。
“大多数的时间管理方案都是为已经很善于管理时间的人而设计的!”
最近想了想弄了几年的勘探决策支持系统EDSS的内部技术,虽然名字起得有点大,但主要是提供勘探数据集成查询和可视化的,程序开发人员更换得不算多,功能不断修修补补,现在静下心来梳理一下技术点,应该还是挺有内容的,为了不泄漏企业秘密,图片只用对外宣传材料上有的,技术点只写些名字。
《怎样解题》这本书是在看《编程大师访谈录》(中文版第12页)这本书时无意发现的,一个编程大师推荐这本书来指导编程设计,google到这本书后粗略地翻看了一遍,发现是一本教学生如何解数学题的非常有年头的书。随着仔细品读,发现这本书更多地是写给老师们的,而不仅仅是写给学生的,但学生也能从中学到许多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和思维方式。
波利亚在1945年完成了这本书的第一版,书很快畅销,被翻译成了17种语言,1957年出了第二版,中文版好像是在90年代翻译的,里面有些字句翻译得不太准确,我对照着英语版,发现许多地方是把英语中的should翻译错了。
这本书主要是通过2页纸的“怎样解题表”来展开的,作者把解题的过程分为了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4个步骤,每个步骤中提出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非常适合老师
最近大数据火了,还经常听到Hadoop和Mapreduce,我经常勘探地震资料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体,动不动几十个G,算不算大数据?好像与现在说的这个大数据概念相差太远,就一直想了解一下这个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含义。从SUN那里借来《大数据时代》读了一读,明白了不少基本概念和示例,与我们的数GB的地震数据体不是一回事,想把大数据应用于石油行业,看来还得琢磨琢磨。
《大数据时代》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主要讲了思维、商业和管理方面的变革,每一章有一个关键词和一句话来总结概括,关键的是里面有大量的例子来阐述大数据的应用。
这本书是在一位好友的推荐下看完的。理查德·费曼是一位物理学家,1965获得过诺贝尔奖。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以外,在他一生中的不同时期,他还是无线电修理者、保险柜密码破解高手、手鼓演奏者和玛雅象形文字的破译者。这本书是王祖哲翻译的,读完时写笔记时发现还有一个版本叫《别闹了,费曼先生》,是另一人翻译的。这本书讲了费曼在生活中的一些趣事,他对任何事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着用一些试验来探究一些现象的背后的原因,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恶作剧,读得让人忍俊不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