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品种是玉米高产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品种耐密性和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 在近80 年中,美国玉米单产提升了近8 倍,这个过程中种植密度从平均每亩2000 多株增加到近6000 株,种植密度贡献显著。 我国高产玉米新品种更新迭代过程中,玉米株型也逐渐从平展型演变成紧凑型,品种的耐密性明显提高,但和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6-16 11:04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72)
评论(0)
推荐(0)
摘要:
2024年世界农业科学大学最新排名是由EduRank.org网站数据整理翻译而来,根据农业科学研究表现排名得到的世界最佳大学名单。 不同于常见的世界大学排名如QS、USNews等,EduRank学科专业排名主要由Publication + Citation组成的学术性排名,根据全球4195 所大学发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6-16 11:03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390)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植物和动物在GS实施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一点很多学者做过系统的比较,只能说各有优劣。不管如何,动物的GS走在了前列,有很多地方值得植物借鉴。 GS技术最早在奶牛育种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我们来看看奶牛GS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2001年,Meuwissen等首次提出GS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利用覆盖个体基因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6-16 11:03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12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昨天被首个种业大语言模型“丰登”刷屏,崖州湾实验室、中农、上海AI实验室三家单位共同发布,官方报道侧重各有不同,这里放到一起看看。没测试,不做评价。 崖州湾实验室发布 4月28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精准设计与智造团队,中国农业大学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共同发布了首个种业大语言模型“丰登” ,英文名称La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6-16 11:02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728)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大语言模型LLM综述文章《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已经更新到第13个版本。该综述系统梳理LLM的研究进展与核心技术,讨论了大量的相关工作。 2023年12月底作者们继续启动了中文书的编写工作,并且于近期完成初稿。与英文综述定位不同,中文书籍更注重大模型技术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6-16 11:00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306)
评论(0)
推荐(0)
摘要:
近日,《生物技术通报》特邀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陈露研究员(原严建兵老师学生)团队发表综述《玉米野生种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大刍草的基因组进化、数量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大刍草在未来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玉米的野生近缘种,被统称为大刍草(teosi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6-16 10:59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262)
评论(0)
推荐(0)
摘要:
近日,《生物技术通报》特邀扬州大学农学院徐辰武教授团队发表综述《作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作物GS功效的主要因素,继而从非加性效应模型、群体构建方案、多性状与多环境预测、多组学预测和育种芯片技术现状等方面阐述了GS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6-16 10:58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47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基因组选择(GS)被认为是加速优良基因型评估和选择的关键方法,可以在传统育种中实施。GS通过基因组预测(GP)模型预测目标性状的基因型值,并在育种方案中使用这些预测值进行选择。GS实现了基于预测基因型值的个体选择和杂交选择,减少了目标性状的田间评估次数,从而实现高效快速的育种。然而,GS本身并不旨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6-16 10:57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107)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拜耳的数字化农业平台有FieldView,先正达有Cropwise。 FieldView其实来源于孟山都收购的Climate,而Cropwise同样来源于先正达收购的Strider。 大鱼吃小虾,科技创新小公司最好的归宿好像就是被大厂收编。 先正达的数字农业之路至少在2020年推出Cropwise就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6-16 10:56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195)
评论(0)
推荐(0)
摘要:
尽管基因组预测的育种值通常是基于各种统计方法计算的,如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GBLUP)、贝叶斯回归模型等,但这些方法通常假设复杂性状受许多微效基因影响,且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虽然有效,但线性假设可能限制了它们在全基因组预测上的表现。 机器学习模型的发展允许进行高维非线性回归,有效捕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24-06-16 10:55
生物信息与育种
阅读(136)
评论(0)
推荐(0)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