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 2 3 4 5 6 ··· 10 下一页
摘要: 时隔10个月,有一次要在大连举办社区活动了,上次还是在微软精英社区的支持下,这次变了,是在InfoQ的支持之下。其实很久之前就在准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延迟了一个月有一个月,回想起来,实在有些遗憾。但是,不管怎样 ,就快要成功举办了,这个周六,期望能够顺利完成。InfoQ中文站已经帮忙建立了报名网站:http://www.infoq.com/cn/vendorcontent/show.action?vcr=1528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是一次成功的活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7-18 09:09 侯伯薇 阅读(297) 评论(0) 推荐(0) 编辑
摘要: 随着“客户是上帝”这一句话越来越深入人心,各家服务型企业也把客户关系看得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软件公司开发出各种CRM软件,以此来管理客户关系,以求能够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然而,了解一下当前的CRM系统市场,会发现其实很多产品并没有体现出客户管理的理念,而是简单地把CRM系统做成了另外一种MIS,尽管里面会对客户信息有管理,也会提供所谓的商机管理等等形式,但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也就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系统。那么,真正有意义的CRM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两大核心:一是客户评价体系;二是为客户提供有差别服务;二者相辅相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6-28 22:29 侯伯薇 阅读(3753) 评论(15) 推荐(5) 编辑
摘要: 最近几天对D语言有了一些了解,据说能够具备和C、C++一样的高性能,语法类似于C#和Java,并且支持当前比较流行的语言——像Ruby和Python——的一些新特性,而且微软还提供了Visual D的插件,可以安装在Visual studio中,从而使用它来开发D语言的程序。我们会发现,其实这门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往各种语言长处的结合(不知道是否实现了这一点,但目的应该是这样),与其说是一种新的语言,不如说是在借鉴了很多语言之后,组合出的一种语言。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借鉴具有很强的力量。通过借鉴,我们能够创造出一些新的有自身特色的东西来。说到借鉴,就不能不说创新,曾经有位朋友拿微软和苹果做过比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5-26 09:05 侯伯薇 阅读(4651) 评论(15) 推荐(3) 编辑
摘要: 作为程序员,我想每个人都对于提高和进步非常渴望,也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从菜鸟变成大师级的人物,能够做出很棒的系统,能够得到他人的尊敬和赞赏,当然还可以得到不菲的收入。然而,想要达到那个层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这在每个行业或者说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握每一个提高的机会,从一点一滴做起。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道理也是一样的。前几天一位医学专业的朋友谈到了医学上的微创新,他说,如果看医学上一两年的发展,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进步和创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医学上没有进步,当我们回头看十年前,再与当前的情况作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已经有了很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5-24 09:14 侯伯薇 阅读(2183) 评论(6) 推荐(5) 编辑
摘要: 上一篇博客《程序员应知——放宽视野》发布之后,收到很多朋友们的评论,大家也认同我的观点,觉得对于程序员来说,放宽视野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也有很多人提到,那篇博客写的比较泛泛,并没有指出如何来放宽视野,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想再继续谈一下“放宽视野”这个话题,:)我想,想要真正放宽视野,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要认为程序员这个职业比其他职业高级,甚至在很多传统的职业跟前,我们还是要谦虚地去学习,也就是一种空杯子的心态,那样才能够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装到我们的杯子里面。另外,要始终有把其他行业的知识与IT知识联系起来的意识,也就是说不能打无准备之战,要时刻做好准备,从其他领域吸取自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4-26 08:49 侯伯薇 阅读(2591) 评论(13) 推荐(10) 编辑
摘要: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交流的时候,他提到了一点问题,作为程序员,有时候会比较narrow-focused,总是觉得IT这个行业是高新技术行业,自己掌握的知识都是最新的知识,而其他行业都需要和我们学习。古语有句话叫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现在放在程序员身上似乎也有一些贴切了。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和情绪,一方面可能是金钱的作用吧,一般来说,在IT公司中的朋友或者是做IT的朋友们,薪资会比做传统行业的人高一些;另一方面可能是和所学习的知识相关,毕竟是一门新兴的行业,最新的就是最好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认识;再可能就是由于做IT的人都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其他行业的情况,这也造成了大家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会有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4-25 12:00 侯伯薇 阅读(3668) 评论(13) 推荐(7) 编辑
摘要: 参加QCon 2011还有一些技术知识之外的收获,也在这里一起回顾一下,:)交流的平台很多人都说,这次会议上的主题内容很重要,但并不是大会的全部,还有一点,就是QCon把国内、国际上很多技术上的高手集合到了一起,搭建起大家交流的一个平台。很有意思的是,有些人会每场讲座都专心地去听,还有一些人,只是挑选少许几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听一下,然后,剩下的时间就会到处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天。大会各处都会看到聊的火热的一群群人,而且,因为现在网络的发达,很多人都早已心仪已久,但就是没有机会见面,而这次会议就让大家在一个场地里面可以畅谈,这也是QCon的魅力和意义所在吧。我也觉得,有些时候,这种一对一的交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4-18 08:56 侯伯薇 阅读(1671) 评论(4) 推荐(1) 编辑
摘要: 关于测试在QCon北京2011的第二天,有一个主题叫做“更有效地测试”,主持人是曾经在Google中国担任测试经理的段念,他作为这个主题的主持人非常合格,可惜的是这次没有听到他自己关于测试的一些经验和观点。测试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编写好的程序想要真正能够应用,测试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想要更好地应用敏捷的一些方法和观点,首先就要让我们编写的程序是可以测试的,那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重构过程不会破坏原有的功能;另外,测试驱动开发的方法已经被很多人的实践证明,是一种很不错的保证开发程序质量和效率的方式;另外,项目中的测试也分为了很多种类型:单元测试,整合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性能测试,用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4-16 20:16 侯伯薇 阅读(1470) 评论(1) 推荐(1) 编辑
摘要: 2011年4月8、9、10三天,是QCon北京大会召开的日子,和去年一样,我又和公司请了年假,然后跑到北京去参加,收获真的是很大,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因为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会根据内容的不同分成几篇Blog来和大家分享和讨论,:)关于敏捷参会期间,与Ivar Jacobson公司的黄邦伟、方俊贤以及odd公司的麦天志就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黄邦伟博士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在Beta咖啡的小桌子上给我讲述了如何使用状态卡片来对开发软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这个思想很有意思,他把每个环节或者每个要素整个的过程都划分为五个状态,每个状态有各自的特征,然后我们可以灵活地使用这五张卡片,判断出各个要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4-13 08:52 侯伯薇 阅读(1808) 评论(4) 推荐(2) 编辑
摘要: 日前InfoQ中文站上出现了一篇关于敏捷的文章《产品所有者也应该是Scrum教练吗?》,其中对于产品所有者和Scrum教练这两个角色是否能够由一个人担任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这两个角色有本质上的不同,一个是负责战略性的任务,而另一个负责的是辅助、保护性的任务,所以不能够由一个人来担任。在文章中还是用海盗船长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喻非常形象,能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内容。由此我想到,每个人都需要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而每个人也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那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才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俗话说的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2-10 22:19 侯伯薇 阅读(1919) 评论(3) 推荐(0) 编辑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