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损伤、scRNA-seq 以及 scHiC 数据间的关联
你问的scHi-C、scRNA、DNA损伤这三者主要是单细胞多组学领域常见的三种分析/表征内容,它们分别指:
- scHi-C(single-cell Hi-C):单细胞水平的染色质高级结构(染色质空间互作/三维基因组)分析技术。
- scRNA(single-cell RNA-seq):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用于分析单细胞的基因表达谱。
- DNA损伤:泛指DNA链断裂、碱基修饰、交联等各种形式的结构破坏,对基因功能和转录有重要影响。
这三者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控与反应机制上的联系
-
DNA损伤与三维基因组(scHi-C)
- DNA损伤(如断裂、腺嘌呤修饰等)会引发染色质重塑和空间结构的改变。比如损伤部位的染色质可能会松弛,甚至在空间上重新定位,以便DNA修复蛋白募集。
- 染色质三维结构变化影响基因的可及性和修复效率。
- 单细胞Hi-C可以捕捉到损伤细胞的染色质架构变化(如TAD边界移动等)。
-
DNA损伤与转录(scRNA)
- 损伤可能激活一系列DNA损伤应答(DDR)通路基因(如p53、ATM、BRCA1等),这些在单细胞转录组里会有特征性表达变化。
- 部分基因的表达(包括修复酶、凋亡因子等)会升高或降低。
- 染色质结构的改变也会反馈到转录水平,改变基因表达谱。
-
染色质结构(scHi-C)与转录(scRNA)
- 染色质空间结构决定增强子-启动子接触、基因活性区的开放度,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 DNA损伤导致染色质高级结构变化,进而影响基因转录的动态变化。
2. 应用场景上的集成分析
- 单细胞多组学发展(如scMultiome),可以将同一细胞的scHi-C、scRNA甚至DNA损伤标记整合分析,研究损伤刺激下的基因组结构调控和功能变化。
- 比如在肿瘤耐药、衰老、发育异常等背景下,三者联合有助于理解异质性来源。
3. 研究视角上的互补性
- scHi-C:揭示单细胞空间染色质组织在损伤状态下的动态变化。
- scRNA:读出损伤及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反应,以及细胞命运的选择(生存、分化、凋亡)。
- DNA损伤检测(如γH2AX染色、单细胞Alk-B等):直接标记损伤发生部位和水平,可与scHi-C局域性变化、scRNA表达变化相关联。
4. 实际研究举例
- 有些研究对肿瘤细胞进行化疗药物诱导DNA损伤后,利用单细胞Hi-C和RNA测序揭示染色质结构和响应基因表达的协同变化,以及细胞间异质性。
- 也有利用修复酶突变模型分析,scHi-C/ATAC/RNA结合,揭示DNA修复缺陷对空间基因组和转录异质性的影响。
简要总结
- DNA损伤 → 导致染色质结构变化(scHi-C可探测) → 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scRNA可捕捉)。
- 损伤应答的网络可以通过整合空间(scHi-C)和表达层(scRNA)详细描绘。
- 单细胞层面三者联合分析,有助于揭示细胞间损伤应答的异质性与机制。
如需具体文献推荐或图示说明,可进一步告知你的研究背景或具体关注哪类生物学问题!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