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

第十七章: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

实现分子育种,进入分子序列时代,结合人工智能方法

1. 粮食安全、作物育种

  • 全球农作物用地2.4%;

  • 杂交遗传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

    • 通过杂交的方法选育品种的过程叫做“遗传育种”
    • 通过转基因的方法选育品种的过程叫做“基因工程”育种
  • 分子育种:指的是分子水平上的遗传育种,是传统育种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 分子育种技术将外源DNA导入作物来改善育种效果,从而更大效率的利用种质资源。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
    • 基因编辑
    • 转基因
  • 分子育种的目标:

    • 高产
    • 优产
    • 抗胁迫
    • 降低成本(降低化肥用量)

2. 作物基因组学,重要农艺性状

  • 什么是作物基因组学?
    • 答:作物基因组学是以农作物为研究对象的基因组学研究,包括:
    • 解析作物基因组的序列、结构和演化
    • 解释作物生长发育与复杂农艺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与调控网络
    • 挖掘用于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很总要基因资源
    • 建立作物组学数据平台和分析平台

3. 水稻:籼稻与粳稻,sd1,xa21,sh1

  • xian 籼稻:种植于中国南方
  • geng/jing 粳稻:种植于中国北方
  • 水稻基因组测序:
    • 水稻基因组中
  •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
    • 半矮杆基因sd1
    • 抗落粒基因Sh1
    • 耐低温基因bZIP73
    • 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1
  • 海水稻:具有耐盐碱的水稻,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
  • 生长习性、落粒性、穗性、芒性等等

4. 小麦:6倍体,2倍体

  • 起源于西亚,公元前3000年左右传入中国
  • 小麦基因组测序耗时13年完成

5. 玉米:大刍草,TE

  • 玉米基因组重要性状:
    • 分支数TBN基因

6. 大豆:G、pangenome

  • 古称菽(shu) ,起源于国内
  • 大豆基因组的重要性状:
    • G基因,控制大豆种子休眠
    • 大豆还没实现绿色革命,产量较低

7. 精准育种:

  • 基因编辑
  • 泛基因组
  • 绿色超级稻
posted @ 2025-03-24 21:35  wuhaoliu  阅读(35)  评论(0)    收藏  举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