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轮驱动?
传统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大部分依赖于市场需求的拉动,而忽略了基础技术的研究,导致产品创新不可延续性,比如比亚迪汽车以前有F0,F3,G6等型号,现在这些车型几乎已消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是因为产品的研发是市场拉动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一旦市场需求变化,产品就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形成“断层”,需要开发出跟原来产品功能及性能差异特别大的另一个产品,这就叫产品的迭代:
由于产品及技术没有继承性,会浪费很多的人力和财力,产品的定制化过于严重而导致诸多问题,如人力资源不足,技术共用性不强,产品维护困难等,因此,现在很多企业试图学习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的研发模式,即提前对市场和技术的演进进行预测,并对产品开发的路线图进行规划,从而达到产品版本顺利演进的目标。
如上图所示,如果没有连续开发的新产品,就会形成市场的壁垒,在市场将逐渐被淘汰,只能形成了良好的产品路线图,企业才能有良好的造血机制,产品创新的轨迹才能行稳致远。
基于长期的研发咨询和创新管理经验,共创力咨询经过许多国内外研发咨询案例的总结,建议国内企业采用“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即以市场和技术两个轮子同时驱动公司的研发项目的进展:
什么叫双轮驱动?共创力咨询对“双轮驱动”的定义为:双轮驱动是指市场和技术两个方向的引导,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推动技术创新为目的。市场轮是通过了解客户需求、评估行业信息和趋势等方式,为技术方向提供正确的引导,确保创新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技术轮侧重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市场轮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这个双轮驱动的模式下,企业的产品创新始终保持了灵活性和平衡感。在技术导向的同时,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和响应,保证技术能够满足市场和客户的实际需求。而在市场导向的同时,则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推动,从而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双轮驱动的特点如下:
- 市场胜势反哺长期投资,积累技术优势
- 技术优势转化成市场胜势
- 使能公司的商业成功从偶然到必然
如何建立双轮驱动的组织?
与传统仅根据市场需求的反馈进行产品开发不一样,如今的技术发展和基础技术的创新也是产品创新的一部分,技术储备和创新已经成为每家高科技企业的核武器。因此,社会需求的发展和技术发展这两个轮子会带动全公司的整体组织:
中小企业如何建立双轮驱动的组织呢?共创力咨询首席专家George认为,企业应建立技术管理委员会(TMT), 与产品管理团队(PMT)平行,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双轮驱动的组织。新产品开发宜采取由公司技术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审批立项、控制管理、论证上市的运行机制。对于采用的新技术或新工艺应有一个严格的论证过程:
如图所示,TMT(技术管理团队)需要对新立项的产品开发项目进行评审,对技术的成熟度及风险进行评估,对所应用的关键技术的需求和开发进度、资源、成本、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并需要分析技术的商业价值、竞争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最终得到技术的路线是否与产品的路线相一致的结论,保证了公司产品路标的一致性。
如何对技术创新型项目进行考核?
传统的市场导向的开发团队往往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评价项目的绩效,在双轮驱动的模式下,研发团队付出了一些“看不见”的成果, 如何评价这些成果呢?有以下的几种方式:
(1)按照项目进行考核与奖励根据项目计划的研究进度、成果目标和成本控制等计划指标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实施奖励。
(2)项目组成员的考核与奖励项目经理根据成员的贡献与参与状况对项目组研发人员进行考核与奖励。
(3)单项奖励与突出贡献奖励。
对研发人员和可以设立单项奖励(“山头奖”)和特殊贡献奖(比如“技术攻关奖”),可以由项目组提名推荐、公司技术委员会审核、公司考核委员会审批后实施奖励。
双轮驱动是否削弱了市场的话语权?
市场和销售作为离客户最近的产品代言人,如果建立双轮驱动的产品创新机制,是否削弱了市场的地位?记得上次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培训时有高管提到:没有市场,哪来的需求?哪来的客户?正常的思维的确是这样的。但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如今技术驱动型的公司非常普遍,技术推动市场的案例也非常多,如大疆无人机根据飞行控制的技术去寻找用户场景(农民喷洒农药、高山搬运物资等),比亚迪U8仰望根据自己的领先技术开发出可以在水上游泳的汽车,这些需求可能没有客户提出来,但技术已经实现,可以拉动市场的需求。因此,在如今的技术竞争环境下, 如果仅靠市场营销或销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双轮驱动的创新机制是否削弱了市场的话语权呢?当然没有,而是对市场人员的要求更高,需要与研发团队形成一致的产品路标和技术路标,市场人员应对产品的演进和技术的演进有所了解,以下是产品路标与技术路标对齐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各产品线TMT和PMT共同确定技术战略与产品战略的匹配关系,确保技术战略能够支持产品战略。使产品路标的演进能满足一年、三年甚至五年以上的市场需求,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三个一代的研发模式: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目前华为、美的、海信、烽火、OPPO等公司均采用这种模式。
共创力IPD的成功咨询案例
1、国内某通信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
2、中航工业集团某公司(军工企业,上市公司)
3、南京某工业机器人企业(工业机器人龙头,上市公司)
4、深圳某智能控制企业(伺服器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5、北京某人工智能企业(AI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6、国家电网某研究院(电网直属企业,上市公司)
7、珠海某电力公司(电力安全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8、某激光装备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
9、某芯片企业(GPU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10、医疗器械企业(医疗装备龙头企业,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