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在数据结构课程的二叉树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树状逻辑”的巧妙之处。作为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数据结构,二叉树不像数组、链表那样是线性存储,而是以“根-左子树-右子树”的层次结构组织数据,这让我第一次理解了“非线性存储”如何高效解决查找、排序等问题。

学习初期,我对二叉树的遍历(前序、中序、后序)感到困惑,尤其是递归实现的逻辑。通过反复画图模拟节点访问顺序,再结合简单的代码示例(比如用Java打印遍历结果),我逐渐摸清了规律:前序是“根左右”,中序是“左根右”,后序是“左右根”,本质上都是对节点的递归访问。这让我明白,学习数据结构不能死记硬背,必须结合图形和实际操作,才能理解底层逻辑。

二叉树的应用场景也让我感受到其价值。比如二叉搜索树的“左小右大”特性,能大幅提升查找效率,这让我联想到平时使用的字典、数据库索引;而哈夫曼树在数据压缩中的应用,让我意识到数据结构不仅是理论知识,还能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训中,我尝试用二叉树实现简单的通讯录查询功能,当看到代码成功运行时,真切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总结出了一些学习方法:一是多画图,用可视化的方式梳理节点关系;二是多动手,通过编写简单代码验证逻辑;三是多联想,将二叉树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加深理解。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复杂二叉树(如平衡二叉树、红黑树)的理解上还有不足,未来会继续通过课后练习和案例分析巩固知识。

二叉树的学习不仅让我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数据结构,更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

posted @ 2025-11-18 21:03  姜乐融  阅读(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