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能做独立开发吗?

收到很多提问:我能不能做独立开发?



【一】



现在正忙着做内容,做内容自然希望有阅读和关注。

最有价值的还是:交流想法。

这段时间,自己也处在整理,总结,反思的状态,所以发布的内容,自然带着几分纠结和观望的味道。

与之前在职场的心情,如出一辙。

近期内容所带来的效果,就是好几个网友和我聊天,说了自己职场上的现状和困境,也有给七号楼的建议。

其中最核心的话题是:纠结能不能做独立开发。

本着说话要负责的态度,和他们聊的都是我的真实现状,决定还需要朋友们结合自己的处境,每个人心里,都有要权衡的利弊。

所以这篇内容,和大家客观的聊一聊:在路上的实况。



【二】



独立开发本质上,就是半个创业,而创业是门生意,因为没有组织管理的难题,开发者具有最大的自由度。

但一个人面对所有事情,必然苦不堪言。

处在规划和憧憬中,肯定都是魄力十足,不过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有的理论和动力,都扛不住时间的消磨,尤其是十年以上的开发者,哪个不带点长期主义。

从独立开发切入创业赛道,面对的是什么?

要先说明个人情况:职场十年的后端开发,没有产品和创业经验,甚至前端编程都不会,但是好在没有短期的生活压力。

转独立开发,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但这不妨碍闯关的时候鼻青脸肿。

第一关:做一款产品,找到需求人群,用营销手段,实现用户到产品的转化。顺序不重要,关键是流程走通。

第二关:产品拔高,人群放大,营销转化的比例提高。什么都不重要,因为都得做对。

第三关:设计付费模式,借助前面两步的能力,实现营收转化。这一步最重要,意味着项目做成了。

目前而言,自己过了第一关,在闯第二关,正琢磨第三关。

但实话实说,第一关用了4个月,第二关尝试半个月,就已经五迷三道了,第三关有没有机会闯都不确定。



【三】



产品要有核心定位,本质是需求的集合。

专业的人都倾向先分析市场需求,但是从个人角度说,先落地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产品,执行的效果可能会更好,顺手能对冲开头难。

先坚持下去,才可能做出来。

在技术开发模块上,自己的源码仓库中,有很多复用的项目框架和代码片段,首款App开发,只在前端和AI模型上耗费时间,就算如此还是用了一个多月。

在第一阶段的内容中聊过,节奏乱心态难绷是常态。

历经五个月的时间,社媒的增长也就千人,产品的注册转化不过百人,这只能证明事情的可行,距离把项目做成还遥遥无期。

此时进退两难,不是低头回职场难看,而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没见到南墙不服气。



【四】



下一步的迷茫在于,现在的关注数不支持走付费模式。

正在努力运营内容和知识库板块,想先解决流量的压力,到达一定体量后,再专心开发付费产品,按这种模式走下去,有一丝稳定性,心态上更容易自洽。

从认知里,可以这样轻飘飘的说。

但目前运营的现状是:纯粹的内容一条虚一条实,每天新增的关注10个以内,产品转化的注册1个左右,推广知识库的引流效果好,每篇笔记会有几十个关注,但是几条连发影响算法推荐的权重,所以每周只在社媒投放一条。

如何提高内容的质量,做到降低数量不影响流量,在能力上还是做不到,更别提付费产品如何设计和落地,所以只能存在于想法阶段。

每一个环节,会做只是门槛,全部都能做出质感,才能组合出竞争力,这并非个人细水长流做自媒体。



【五】



只谈迷茫和困境的难题,无异于给大家添堵,所以也聊聊解题思路。

目前正在做内容运营,如果能够把社媒、知识库、产品三者间转化做好,会尝试找人组队合作,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这也是深刻意识到的问题。

想用一己之力把内容、产品、技术、运营同时做好,并且还要有持续性,目前很清醒,自认为是不可能。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心态问题。

在七号楼项目的规划阶段,自己就和亲友聊过,周末也经常和朋友聊进度,所以在整件事的理解上,也算客观且全面,并非个人在想当然。

这一点在我看来,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以前技术博客写了六年,身边都有朋友在关注,但是没人知道账号是我的,这种悄摸的心思怎么掰正的,确实忘记了。

不过不重要,重要的是放轻松,放开点。

posted @ 2025-11-14 08:57  七号楼  阅读(298)  评论(4)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