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效率翻倍,做对了什么?
从手忙脚乱,到游刃有余。
【一】
在项目一期开发楼里App的时候,经常因为事情多而手忙脚乱。
上午的事情做不完,就顺势推到下午和晚上,下午和晚上的事再找时间补,这样一来很多事都在混乱中推进。
万事开头难,因为起初的事很多。
把独立开发当成半个创业项目,必然要解决产品和销售两个关键问题,这个过程中,会面对很多不确定性,需要做各种尝试。
还要在执行中反思,好的方向加强,差的点改进或放弃。
所以在项目一期的两个月中,不仅执行节奏混乱,其实心态也七上八下没个准头,不过在楼里App发布和推广完成之后。
很多事,心里有数了。
虽然这个阶段节奏不太好,但是处在积极性非常高的状态,并且重要的事情都做的很扎实,比如源码工程,项目管理,工具使用等。
每一步都不会白走,这也给下个阶段打下了基础。
【二】
在项目二期开发楼里Web网站的时候,执行上游刃有余,心态上从从容容。
App产品在9月上旬结束,Web产品9月中旬开始设计,到10月中旬开发完成,整个开发周期大概是25天左右,核心的结果产出还是两个方面。
AI知识库,楼里Web网站。
AI知识库整理与记录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技术实践、项目应用全过程,构建一个结构清晰、内容实用、持续更新的AI学习与实践资源库。
知识库记录的内容,都是在做产品的4个月中,在AI领域的实践和探索。
楼里Web网站聚合AI有趣的功能,基于大模型的调研建议和楼里App的功能迁移,主要开发了创意工具,生活助手,文案大师,智能体,4个板块10个功能,群聊目前只在App中。
碍于个人能力限制,选择的功能都简单且实用。
虽然项目二期的产出不少于一期,但使用的时间却缩短了一半。
【三】
工作效率之所以翻倍,既有主观的原因,也存在客观的条件,不过总结起来主要就是3个方面:
心态稳定,编程能力提高,项目经验沉淀。
心态上的稳定,主要来自产品一期的验证结果,在推广周期结束之后,系统的整理了各种相关的数据,大概清楚了问题所在,分析了三条主线的性价比。
「七号楼」内容符合预期,「楼里App」低于预期,「独立开发者」知识库超出预期。
写了十年后端服务,前端几乎都依赖AI编程。
经过两个多月的实践,已经慢慢的积累了基础能力,在网站开发的过程中,解决很多问题已经信手拈来,而比较难搞的网站模板,初始的源码工程和样式,直接使用Manus生成,效率非常高。
服务端工程是App和网站共用一套,模型的集成和Api调用都已封装,可以灵活动态的调整,所以并没有牵扯很多二期开发的时间。
由于独立开发事情繁杂,从开始就搭建了项目文档库。
把规划和任务项做好,沉淀经验和各种效率工具,完整的记录自己做产品的过程,这样很容易打造高效的流程,比如产品开发任务,社媒内容管理,提效工具的使用。
上辈老人常说的一句话:活干多了会偷懒。
最重要的产品,当然要单独说,在整个项目二期的过程中,都在下意识探索一个问题:AI到底能替我做好哪些事?
在楼里网站的开发过程中,项目规划参考GPT5建议,网站模板智能体生成,核心功能借助大模型调研,前端开发更是清一色的AI工具。

内容繁多且细节,完整的记录在「AI知识库」中,七号楼私信「楼里」直接查看。
【四】
从职场跳到独立开发模式,已经走过了四个月的时间,近期也在整理部分关键数据,来看一看真实的结果和效果如何。
写到这里,内心忽然一阵自嘲。
以前还在厂里搬砖的时候,厌烦各种花里胡哨的项目和流程管理,尤其是用结果数据分析效果,在营销和广告项目中分析过几百个指标。
当自己开始折腾项目,曾经讨厌的事情依旧讨厌,但是绝对的理解和认可。
独立开发做产品,这么一个弱小的项目,都踩了一个又一个坑。
可想而知企业里:那些几十人上百人的长周期项目,如果出现错误没有及时调整,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
所以在独立开发的两个周期中,一步一个脚印,产品尽自己的努力去尝试,在过程中做好项目管理,不断的提升能力总结经验,争取跨一个台阶。
虽然偶尔迷茫,但有来时的方向。
交代一下产品进度:《楼里-Web网站》已发布,《楼里App-iOS版》已上架。
🛰七号楼私信「楼里」自动获取:《楼里App-安卓版》《AI知识库》、《独立开发者》

以前还在厂里搬砖的时候,厌烦各种花里胡哨的项目和流程管理,当自己开始折腾项目,曾经讨厌的事情依旧讨厌,但是绝对的理解和认可,独立做产品,这么一个弱小的项目,都踩了一个又一个坑。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