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业生当中看人与人的差距

不谈论所谓的人与人生来就是平等这句话是否是正确的,但是,有时候,你确实是要承认,人不人之间是有差距的。

在所有毕业生当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这么几类:

第一类,就是咱们的社会所设计的那种,平时好好学习,毕业找个好工作。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类人是少数,而此种人当中一般来说在平时学习成绩都是中上等或者优秀的,毕业了基本上都能找个很体面的工作。只是,在我所了解的这类人群中,考上研的不算,找到的工作基本上都和自己的专业无关,而那些考上研的也基本上都是什么经济,法律之类的,考上本专业的,那基本上都是一些平时生活自理“有问题”的“问题”学生。另外还有那种平时考试都能过,但就是“啥也不会”的,他们似乎对大学的抱怨更大,多少家里有点条件的,都能给安排得了。

第二类则是一些学习不怎么好,但是专业技能特别好的。理想当中,这群人应该毕业后都能有个好工作,其实不然,在这类人群中多少要看运气,当然最后都能找到一个有工资的工作,只是工作的好坏真的要看点运气了。在这其中也有自称是精通什么擅长什么的,而到了面试那里发现问什么都不会,此等人平时的自命清高和浮躁心理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回报”,而从下场来说,这类人往往要比下文提到的第五类更惨些。

第三类,比较牛了。为什么要说比较牛呢?你到寝室里看到在大四下学期还在寝室打游戏每天还吵着食堂饭不好吃的,就是他们了。这位看客您也许会寻思,这样的垃圾这个时候了还不找工作,多愁人啊。且慢且慢,疏不知,人家才不愁呢。当初导员的话确实是有道理,说最后找到工作的一般都是最好的工作,现在想想确实很有道理,因为这群人后来去的不是什么电信就是某暴力行业,也就是传说中的整天啥也不用做(基本上)就可以拿到很体面的工资,再加福利,年底双薪。所以说,对于这群人愁是白费劲的,人家早就有安排了。还有,人家这工作就是几万块钱找来的,你和人家玩的起么?

第四类,属于无奈类。这类典型特点就是他们找到的工作都很让你吃惊。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现在在搞医药销售(说不好听点就是传销),还有的是在大街上某电子词典产品做活动,就是戴上白帽子发传单的那种,还有算是比较好的,去卖奔驰去了。大学四年课堂上的东西能用到多少就不争论了,而且这种现象在我周围很普遍的存在,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的,包括研究生,也就不到10%吧。呜呼,谁的悲哀,如果这算是悲哀的话。

第五类,真不想多说他们什么好。典型特点,自己家本来就是贫苦农村的,整天还只知道在那打游戏,工作仿佛只是象征性的去找了找,但是不会争取。更甚者把学费自己扣下去外面和gf祖房子的,就不多说了,而整天泡在网吧里的就更可气了,尤其是看到那种病态的脸色的发白,一点都不值得可怜。这类人,不想多说什么了。

以上既是从身边的事对人与人的一点理解,可能有点偏激和片面,也有很多人看了以后会叫骂。杂中生乱,见谅见谅。

posted @ 2006-05-31 16:11  哥本哈士奇(aspnetx)  阅读(681)  评论(3)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