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汇总-计算机组成原理

 

  • 计算机系统概论
  1. 冯.诺依曼思想体系——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存储程序,按地址访问、顺序执行,采用二进制表示程序和指令,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微程序级→机器级→操作级→汇编→高级语言
  • 系统总线
  1. 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各部件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公共通道
  2. 总线传输特点:某一时刻只能有一路信息在总线上传输,即:分时使用
  3. 总线按照传送信息分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4. 总线仲裁判优控制:(1)集中式仲裁(2)分布式仲裁:取消中央仲裁器,每个潜在的主方功能模块都有自己的仲裁号和仲裁单元电路
  5. 集中式仲裁的几种方法:(1)链式查询(2)计数器查询(3)独立请求
  6. 链式查询:连接简单,易于扩充,对电路最敏感;BS(总线忙)1条、BR(总线请求)1条、BG(总线响应)1条
  7. 计数器查询:优先级设置比较灵活,对故障不敏感,连线及控制部分过程比较复杂;计数器总线log2 N条、BR(总线请求)1条、BG(总线忙)1条
  8. 独立请求:请求方式速度最快,但硬件用量大,连线多,故成本高;BS(总线忙)1条、BR(总线请求)N条、BG(总线响应)N条
  • 存储器
  1. 按照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主存储器(RAM和ROM)、辅助存储器、缓存存储器(Cache)
  2. 存储器层级结构主要体现在缓存-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上
  3. Cache:为解决CPU与主存速度差距较大的问题,在CPU与主存之间插入的速度高、位价高、容量小的存储器
  4. 采用Cache的目的:提高CPU访问主存的速度,不能扩大主存的容量
  • 输入输出系统
  1. I/O的控制方式有: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
  2. I/O设备与主机采用程序查询方式交换信息,CPU与设备处于串行工作状态;程序中断方式,CPU与设备并行工作
  3. 中断: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特殊情况时,计算机停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向对这些异常或特殊请求的处理,处理结束后,再返回到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源程序
  4. 中断识别的方法有:程序查询法、硬件查询法、独立请求法
  5. 中断的处理过程是:中断响应、识别中断源、保护现场、中断服务、恢复现场、中断返回
  6. I/O设备的中断传输方式可以做到实时响应,但大批量传输数据时,中断次数过于频繁,效率受到影响
  7. 在采用DMA方式的I/O系统中,其基本思想主要是主存与外存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数据通道
  • 指令系统
  1. 指令一般由两个字段构成:(1)操作码字段(2)地址码字段
  2. 指令的操作码:每条指令中用于表示其操作性质的代码
  3. 指令中的地址码:表示操作数地址的代码
  4. 寻址方式:寻找指令所需数据地址的方式和寻找下一条指令地址的方式(1)指令寻址(2)数据寻址
  5. 指令周期:CPU从内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该指令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它常用若干个机器周期来表示
  6. 指令周期一般有4部分组成:取指周期、间址周期、执行周期、中断周期

 

posted @ 2020-07-18 15:53  真歆若水  阅读(50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