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数据持久化详解

对任何一个开发或者运维人员来说,一定要有数据备份的意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Redis支持RDB和AOF两种持久化机制,持久化功能有效地避免因进程退出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当下次重启时利用之前持久化文件即可实现数据恢复。

RDB持久化

1.RDB解释

RDB持久化是把当前进程数据生成快照保存到硬盘的过程,把数据保存到后缀为rdb的文件,触发RDB持久化过程分为手动触发和自动触发,redis默认开启该方式。

2.触发机制

  • 手动触发
    手动触发的方式为执行save和bgsave命令。save命令:阻塞当前Redis服务器,知道RDB过程完成为止,对于内存比较大的实例会造成长时间阻塞,线上环境不建议使用。bgsave命令:Redis进程执行fork操作创建子进程,RDB持久化过程由子进程负责,在后台运行,完成后自动结束。阻塞只发生在fork阶段,一段时间很短。
#save
redis 127.0.0.1:6379>save
ok
#bgsave
redis 127.0.0.1:6379>bgsave
Background saving started

执行后,会在redis的安装目录生成一个后缀为rdb的文件,文件里保存的就是redis里的数据。

  • 自动触发
    自动触发是在满足某些触发条件时候,redis主动进行持久化操作,不需要手动执行命令。自动触发的场景有如下:
    (1).使用save相关配置,如redis.conf文件里设置的"save m n"表示m秒之内数据集存在n次修改时,自动触发rdb持久化。
    (2).如果配置了主从,从节点执行全量复制操作,主节点自动触发生成RDB文件并发送给从节点。
    (3).执行debug reload命令重新加载Redis时,也会自动触发。
    (4).默认情况下执行shutdown关闭redis时,如果没有开启AOF持久化功能则自动执行bgsave。

  • RDB文件处理
    保存:RDB文件保存在dir配置指定的目录下,文件名通过redis.conf文件里的dbfilename配置指定,可以通过执行config set dir {newDir} 和 config set dbfilename {newFileName}运行期动态执行,当下次运行时RDB文件会保存到新目录。
    压缩:Redis默认采用LZF算法对生成的RDB文件做压缩处理,压缩后的文件远远小于内存大小,默认开启,可以通过参数config set rdbcompression {yes|no}动态修改。
    校验:如果Redis加载损坏的RDB文件时拒绝启动,并打印有如下日志:
    Short read or OOM loading DB. Unrecoverable error , aborting now。 这时可以使用Redis提供的redis-check-dump工具检测RDB文件并获取对应的错误报告。

  • RDB优缺点
    优点:RDB是一个紧凑压缩的二进制文件,代表Redis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的数据快照。非常适合用于备份,全量复制等场景。比如每6小时执行bgsave备份,并把RDB文件拷贝到远程机器或者文件系统中(如hdfs),用于灾难恢复。Redis加载RDB恢复数据远远快于AOF方式。
    缺点:RDB方式数据没办法做到实时持久化/秒级持久化。因为bgsave每次运行都要执行fork操作创建子进程,属于重量级操作,频繁执行成本过高,RDB文件使用特定二进制格式保存,Redis版本演进过程中有多个格式的RDB版本,RDB文件开头会有version版本号标识,存在老版本Redis服务无法兼容新版RDB格式的问题。

AOF持久化

  • AOF解释
    AOF(append only file)持久化:以独立日志的方式记录每次写命令,重启时再重新执行AOF文件中命令达到恢复数据的目的。AOF文件里记录的并非redis里的真实数据,而是记录的每一条写的命令,只许追加文件但不可以改写文件。AOF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了数据持久化的实时性,目前已经是Redis持久化的主流方式。

  • AOF配置
    AOF默认关闭,开启需要设置redis.conf里的appendonly参数值为yes。AOF文件通过appendfilename参数设置保存的aof文件名,默认文件名是appendonly.aof。保存路径同RDB持久化方式一致,通过dir配置指定。AOF的工作流程操作:命令写入(append)、文件同步(sync)、文件重写(rewrite)、重启加载(load)。
    (1).所有的写入命令会追加到aof_buf(缓冲区)中。
    (2).AOF缓冲区根据对应的策略向硬盘做同步操作。
    (3).随着AOF文件越来越大,需要定期对AOF文件进行重写,达到压缩的目的。
    (4).当Redis服务重启时,可以加载AOF文件进行数据恢复。

  • 参数解释:
    appendonly:是否开启AOF,默认为no。
    appendfilename:保存的文件名,默认为appendonly.aof。
    appendfsync:持久化策略,默认为每秒。可选值always(同步持久化,每次发生数据变更会被立即记录到磁盘,性能差但数据完整性比较好),everysec(异步操作,每秒记录,如果一秒钟内宕机,有数据丢失),no(将缓存回写的策略交给系统,linux 默认是30秒将缓冲区的数据回写硬盘的)。

  • 重写(Rewrite)
    定义:AOF采用文件追加的方式持久化数据,所以文件会越来越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增加了重写机制。当AOF文件的大小超过了配置所设置的阙值时,Redis就会启动AOF文件压缩,只保留可以恢复数据的最小指令集,可以使用命令bgrewriteaof。
    触发机制:Redis会记录上次重写时的AOF文件大小,默认配置时当AOF文件大小是上次rewrite后大小的一倍且文件大于64M时触发 。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OF配置文件损坏修复方法:
    redis-check-aof –fix AOF配置文件名称

  • AOF优缺点
    优点:
    (1).该机制可以带来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即数据持久性。Redis中提供了3中同步策略,即每秒同步、每修改同步和不同步。事实上,每秒同步也是异步完成的,其效率也是非常高的,所差的是一旦系统出现宕机现象,那么这一秒钟之内修改的数据将会丢失。而每修改同步,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同步持久化,即每次发生的数据变化都会被立即记录到磁盘中。可以预见,这种方式在效率上是最低的。
    (2).由于该机制对日志文件的写入操作采用的是append模式,因此在写入过程中即使出现宕机现象,也不会破坏日志文件中已经存在的内容。然而如果我们本次操作只是写入了一半数据就出现了系统崩溃问题,不用担心,在Redis下一次启动之前,我们可以通过redis-check-aof工具来帮助我们解决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3).如果日志过大,Redis可以自动启用rewrite机制。即Redis以append模式不断的将修改数据写入到老的磁盘文件中,同时Redis还会创建一个新的文件用于记录此期间有哪些修改命令被执行。因此在进行rewrite切换时可以更好的保证数据安全性。
    (4).AOF包含一个格式清晰、易于理解的日志文件用于记录所有的修改操作。事实上,我们也可以通过该文件完成数据的重建。
    缺点:
    (1).对于相同数量的数据集而言,AOF文件通常要大于RDB文件。RDB 在恢复大数据集时的速度比 AOF 的恢复速度要快。
    (2).根据同步策略的不同,AOF在运行效率上往往会慢于RDB。总之,每秒同步策略的效率是比较高的,同步禁用策略的效率和RDB一样高效。

两种持久化的方式各有优劣,具体选取哪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者可以两种方式都开启。各位如果觉得还有点意义,烦请点一下推荐,加个关注,互相交流。

posted @ 2020-03-09 16:32  风行天下12  阅读(422)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