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总结2

说实在的,因为之前听过以前的一些学长们的讲述,在今年上软件工程课之前,一直把这门课当成了计算机的政治课,为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感觉都是概念,实际上的操作没有,考试背背就可以了,都没什么计算,今年学了一个学期的软件工程课,终于知道了个软件工程的大概。形式改变了很多,多了很多的团队项目啊,结对编程啊,个人作业啊,感觉还不错,理解起来好像不难,但是有时候可能时间上跟其他的科目有些冲突吧,作业做得不是很仔细。不过总的来说,确实在这门课上做出了一些东西,实践还是比单纯的接受要好得多。

团队工作,在划分模块后明确了各自分工,渐渐形成良性循环。在学习过程中,知道了团队合作十分重要,以前可以说,没有进行过这种的合作,因为无论是课设还是实验。大多要求的是个人完成,初次接触团队合作争议固然存在,但通过讨论、协商,群策群力,在不断磨合中能够达成一致与默契。团队成员中能力不同,在合作的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其他人的一些优点和长处,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学习这门课程我的收获大概如下:我们为什么需要软件工程呢?上面已经给出了一些原因。之前也写过对软工的理解,这里在说一下

 软件,有手机软件,电脑软件等,简单的说就是通过程序猿编写代码来使手机或者电脑等电子设备完成一系列的操作(个人理解)。

      工程,什么是工程呢,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是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于是工程的概念就产生了,并且它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技艺。十八世纪,欧洲创造了“工程”一词,其本来含义是兵器制造、军事目的的各项劳作,后扩展到许多领域,如建筑屋宇、制造机器、架桥修路等。对于我们的感觉就是工程就是和制造啊,建筑等联系在一起的。举个小例子,在计算机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代码都是很少的几百或者上千行,一个人基本都可以解决,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几百上千行的程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发展的需求,所以将程序升级势在必行,于是代码开始增多,十万,百万,千万,甚至上亿行,问题随之而来,单个程序猿根本不可能去完成如此大的项目,于是多人合作成了解决的方法,但是人们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代码风格,每个人负责的部分单独测试基本都没问题,但是当他们整合起来的时候就根本行不通,根本运行不了,对此,计算机界的大拿们将工程这个概念引入了软件这个领域,于是软件工程华丽的诞生了!

    所以说,学习软工,就是为了让工作更好的去完成,可以使大的项目更好的去完成,纯粹的个人想法。

其实开发软件,就像是解决一个逻辑问题。想想自己平时是怎样写程序的。首先是要有一个想法,即我写的这个程序是要干什么的;然后就是对要实现的核心功能大概构思一种或多种实现方法,并从中选出一种自认为是较好的;接下来就是将涉及的各种主要或次要功能分成各个模块;最后就是分模块来编码和DEBUG。在我看来,除了第一步外,其余的步骤应该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编码的过程中,你总是需要不断地回过头来修改原先的模块设计,甚至最初选定的实现算法。具体到每一步的工作要怎样完成,是非常灵活的,只要把握住大体的方向就行。在进行分析,设计,编码,调试,维护这几部分的工作的时候,最核心的就是文档的编写。

1.项目的可行性。

2.简单说明。

3.客户的条件。

4.文档必须有。

5.你说你要没有开发日志,怎么交差。

6.最后还是要测试。

posted @ 2016-06-12 22:31  亦木佳哥  阅读(142)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