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二级结论
解析几何二级结论
解析几何中有许多常用的二级结论,掌握它们可以提升解题效率:
椭圆(标准方程:\(\frac{x^2}{a^2} + \frac{y^2}{b^2} = 1\),\(a > b\))
- 焦点三角形面积:椭圆上一点与两焦点形成的三角形面积 \(S = b^2 \tan\frac{\theta}{2}\),其中 \(\theta\) 为焦点处的夹角。
- 通径长度: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长为 \(\frac{2b^2}{a}\)。
- 焦半径公式:点 \(P(x, y)\) 到左焦点 \(F_1(-c, 0)\) 的距离为 \(a + ex\),到右焦点 \(F_2(c, 0)\) 的距离为 \(a - ex\)(离心率 \(e = \frac{c}{a}\))。
- 中点弦斜率:以 \((x_0, y_0)\) 为中点的弦的斜率 \(k = -\frac{b^2 x_0}{a^2 y_0}\)。
- 准圆方程:到椭圆外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轨迹方程为 \(x^2 + y^2 = a^2 + b^2\)。
双曲线(标准方程:\(\frac{x^2}{a^2} - \frac{y^2}{b^2} = 1\))
- 渐近线方程:\(y = \pm \frac{b}{a}x\),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恒为 \(b\)。
- 通径长度: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长为 \(\frac{2b^2}{a}\)。
- 中点弦斜率:以 \((x_0, y_0)\) 为中点的弦的斜率 \(k = \frac{b^2 x_0}{a^2 y_0}\)。
- 准圆方程:当 \(a > b\) 时,到双曲线外点作两条垂直切线的轨迹为 \(x^2 + y^2 = a^2 - b^2\)。
- 焦半径公式:右支点 \(P(x, y)\) 到左焦点 \(F_1(-c, 0)\) 的距离为 \(ex + a\),到右焦点 \(F_2(c, 0)\) 的距离为 \(ex - a\)(左支符号相反)。
抛物线(标准方程:\(y^2 = 4ax\))
- 焦点弦端点乘积:过焦点弦的两端点 \((x_1, y_1)\)、\((x_2, y_2)\) 满足 \(x_1 x_2 = a^2\),\(y_1 y_2 = -4a^2\)。
- 焦点弦长:倾斜角为 \(\theta\) 的焦点弦长 \(L = \frac{4a}{\sin^2\theta}\)。
- 中点弦轨迹:斜率为 \(k\) 的平行弦中点轨迹为直线 \(y = \frac{2a}{k}\)。
- 焦半径公式:点 \(P(x, y)\) 到焦点 \((a, 0)\) 的距离为 \(x + a\)。
公共结论
- 弦长公式:直线 \(y = kx + m\) 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L = \sqrt{1 + k^2} \cdot |x_1 - x_2| = \sqrt{1 + k^2} \cdot \sqrt{(x_1 + x_2)^2 - 4x_1 x_2}. \]
- 切线方程:
- 椭圆:\(\frac{xx_0}{a^2} + \frac{yy_0}{b^2} = 1\);
- 双曲线:\(\frac{xx_0}{a^2} - \frac{yy_0}{b^2} = 1\);
- 抛物线:\(yy_0 = 2a(x + x_0)\)。
- 阿波罗尼亚圆: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 \(\lambda\)(\(\lambda \neq 1\))的点的轨迹是圆。
直线与圆
- 公共弦方程:两圆方程相减即得公共弦方程。
- 切线长公式:点 \(P(x_0, y_0)\) 到圆 \((x - h)^2 + (y - k)^2 = r^2\) 的切线长为\[\sqrt{(x_0 - h)^2 + (y_0 - k)^2 - r^2}. \]
其他
- 极坐标方程:以焦点为极点,圆锥曲线方程为\[r = \frac{ep}{1 + e\cos\theta} \quad (e \text{ 为离心率}).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