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的UX - 快速分析并提议改进

课堂作业:30分钟 UX “大家来找茬”
🕒 时间: 30分钟
🎯 目标: 运用《构建之法》第12章的用户体验(UX)原理 ,快速“诊断”一个你熟悉的软件,分析其设计中的亮点或“槽点”。
📝 作业任务:

  1. 选择软件: PQ问答(wx 小程序搜索 PQ问答-中关村学院)

image

  1. 分析诊断: 从下方列出的 10 个UX分析切入点 中,任选 3-5 个 你体会最深的方面进行快速分析。
  2. 撰写体会: 对你选定的每一个切入点,请严格按照以下四步分析法写下你的体会:
    o 1. 问题是什么? (具体描述现象,例如:“XX App,每次提交表单后,如果失败了,我刚才输入的所有内容都会被清空。”)
    o 2. 为何是问题? (它违背了什么UX原则?例如:这造成了“Paper-cut” 、增加了用户的认知阻力 、还是缺乏同理心 ?)
    o 3. 团队为何犯错? (大胆猜测软件团队为何这么设计?是陷入了“知识的诅咒” ?是片面追求KPI ?还是技术上“图省事”?)
    o 4. 如何改进? (如果你是产品经理,你会如何改进这个设计?)

10个UX分析切入点

请从 10 个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 PQ 有两个角色:演讲者和听众, 要从两个角色出发,分析 UX, 不能所有的评价都是关于一个角色的。

1. 第一印象 (本能层)
o 提示: 你打开这个软件的第一感觉是清爽、愉悦,还是混乱、有压力 ?它的颜色、形状、动画是否让你直觉上就喜欢或讨厌它 ?
2. 首次使用体验 (Onboarding)
o 提示: 回想你第一次使用它时,它是否用了“渐进式披露” 来引导你?还是像一个“毫无感情的工具”,把所有功能都堆在你面前 ?
3. 认知阻力 (Cognitive Friction)
o 提示: 完成一个核心任务(例如:上传照片 、居中文字 )是否需要你学习“行话”或奇怪的操作?是否像Vim编辑器一样有陡峭的学习曲线 ?
4. "Paper-Cuts" (微小的挫败感)
o 提示: 在使用中,有没有哪些让你“哎呀”一声的小别扭?(例如:点击按钮没反应、光标很难对准 、按回车键想换行却提交了表单 )。
5. 效率与反馈 (行为层)
o 提示: 常用操作是否流畅?它是否在你操作时(如按下按钮)通过视觉、触觉(震动)等方式给你清晰的反馈 ?
6. 防错设计 (Fool Proof)
o 提示: 它是否帮你避免了简单的错误?(例如:提交/取消按钮是否做了视觉区分 ?是否把“弹射座椅”和“FM电台”按钮放在一起 ?)
7. 同理心 (Empathy)
o 提示: 它是否考虑了你的真实使用场景?(例如:是否像银行的长邮箱地址 一样不考虑用户手动输入?是否考虑了手机用户无法改文件名 的窘境?)
8. 记忆偏好 (个性化)
o 提示: 软件是否“越用越好用” ?它会记住你的偏好(如“最近使用的字体” )吗?还是每次都“健忘”地默认推荐高价选项 ?
9. KPI 陷阱 (片面追求KPI)
o 提示: 软件是否在故意“祸害”或“欺骗”用户?(例如:无法避开的“摇一摇”广告 、半透明的关闭按钮 、无休止的弹窗请求 )。
10. 长期认同 (反思层)
* 提示: 使用这个软件是否让你产生了情感共鸣或身份认同(例如:“我的确学习能力强!” )?它是否通过“周年回顾”等功能触动了你的良好情绪 ?

总体:给PQ问答写一个 NPS:完全基于 UX 的话,你会推荐给你的朋友么?(0 - 9)分,9 分最高。

11. 在你的软件项目中,你们要吸取什么教训?

同学们的评价:

这是 pq问答团队,他们在课堂上做了一些面对面的采访:

posted @ 2025-11-12 17:36  SoftwareTeacher  阅读(4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