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再现
======================
{
QQ群,滴滴滴滴滴............}
群员A:今天我面试一家公司,问了各种变态的Java技术题。
群员B: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问问基础知识正常啊。
群员A:我就不明白,现在网络什么没有?什么技术点查不到?什么难题解决不了? 
       面试时,问这“int 和 Integer 有什么区别?”,问那“&和&&的区别?”
       把那些javaAPI背的滚瓜烂熟的一群人,封闭在一个小暗间里,
       同时把那些
擅长“拿来主义”的一群人,开放到互联网上,搞同一个开发、做同一件事,我就不信“前者”比“后者”强。
员B:话虽这样说............
======================

今天上午,电脑右下角“企鹅”图标断断续续闪烁不停,大概内容就如上了,我迟疑了一下,心中暗想“有点意思”。

有时候我真的挺同情那些应届生,因为自己也从那时候走过来的。
→校园里,用到的技术书籍都是前人总结的。科学观要与时俱进,
技术要日新月异,毕业时却发现学过的那些早已过时。
→各种培训机构、模拟项目,算是毕业后的“再一次投资”。
→网上的各种面试宝典、JAVA面试精选等,更会视为“救命草”
→各种“悲催”事件一幕幕上演。

但是总有一些人,不受大环境所束缚,坚信自己的理念是正确的,就像场景中的{
群员A}。
“我可以不会,但是我必须要学会,把网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

上面声音一出,想必会有两个阵营为各自观点“摇旗呐喊,呐喊助威”
支持:网上资源那么丰富要什么没有。一个问题抛出来,上百个解决方案,集百家之所长,选择自己适用的、零星修改、调试即可,仅仅   
        十几分钟而已。有必要苦查API,翻阅各自书籍,
花上一天时间冥思苦想得出一个答案吗?快速解决问题、完成工作才是王道。

反对:“拿来主义”并不反对,但是往往有些人脱离
根据自身技术知识、经验去验证,盲目的{Copy + C}和{Copy V} ,稍加修改、调试
        问题看似解决了,对工作来说就是完成了吗?(排序算法有很多种,哪一种更适合现有的逻辑块,你考虑到了吗?)
        对自己来说什么都没有留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自己以后经验积累又有什么帮助?

这话题争论了许久,谁是谁非,我是一菜鸟不该妄加评论。
但是不难看出,两个阵营都不反对从网络获得东西,换句话说,从网络获得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是支持的。

有的面试官在面试应聘人员时,常常以各种技术上为突破口,直白点说“现在项目用到那些技术,就是面试的核心问题
对于管理者来说,团队成员的稼动率很敏感的话题,应聘者如果熟知现行项目中运用的技术点、知识点,来了即可干活,当然求之不得。
所以就会有场景中{群员A}吐槽的一幕。
面试官提问这些问题,无外乎是考察
{群员A}对Java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的掌握程度,一个基础都没有打好的人,何以委重任?

我有几句你能听听吗?
▲我没有否认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也确信那是一切开端的基础。
  但是我不认同,“仅凭借基础知识的掌握多少,来做为是否留用的重要标准之一”
  好的组织、好的管理者,对组织文化的构建是少不了的。
  在《JAVA项目须知》、
项目备忘录 中记述:
  1→“HashMap,LinkedHashMap,TreeMap三者区别,.........,本项目中,只准适用LinkedHashMap。”
  2eques与==的区别.........,本项目中,字符串比较时要采用eques。”
  3→“int 和 Integer的区别.........,本项目中,Class中属性定义时采用Integer
  上述的所谓“知识点、基础点”再配合本项目的“硬性需要”,对于一个缺失
基础知识的应届生来说,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多少决定去与留是不是有些牵强。经过一个项目开发洗礼后,他对JAVA有重新的认识,从实践中求得真知,总比那些靠“面试宝典”应付“考官要强得多吧。

▲在面试过程中,很少能听见学习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的考核。
  
1→拿着一本“没有找回密码连接的登录画面”设计书,问他“有什么不妥?” 
  2→手指向显示数据的一览画面,问他“最基本的测试Case有哪些?”
  3→动手能力、尝试能力怎样?  
   我认为,人能否胜任之一是取决于后天的学习能力。开始可能是为了完成工作,盲目的{Copy + C}和{Copy V},所谓知其然 不 知其所以然” 。如果后续通过管理者的教化,使其知道“知其然知其所以”的道理,他应该是不错培养人选。而这一切恰恰是要以具备后天学习能力为前提。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德才兼备也是同样的道理。
  职场来解释这句话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通常是指“德”。一个人能力很强,才干很好,但是品德极坏,则对组织或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我认为,人能否胜任之二是品德要佳。一个人走出大学校门,品德几乎已成定型,面试首先考量这个人的品德、关注他的三观取向,而不是考量其“基础知识储备如何出众。
  面试短时间考察出一个人的品德有些难。为何不花费一些心事搞几个可以洞察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面试题,总比那些“&和&&的区别”之类问题好得多吧。

引用陈春花老师讲过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 “人都会犯错,所以我们不能够在品德上下赌注,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让人没有机会犯错。

上面算是我个人对“
面试枯燥无味、没有技术含量”的吐槽, 一双眼睛看世界总是那么有限,你也可以留下你看到一切。
 
 
菜鸟级 管理交流群:295388584
微信互动(管理心得交流站):GLXDJLZ
刚刚初步,菜鸟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