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分类 - 道德经
摘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
        阅读全文
                
摘要: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駟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动人的语言可以博得人们的尊敬,良好的行为可以成为世人的楷模,而体道者则同于道便像道那样无言而自化,
        阅读全文
                
摘要: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体道就得抛弃耳目口鼻心这些感官作用,塞住视听的窍穴以闭聪塞明,关上认知的大门以使心不外务,不露锋芒以消除个人异见,超脱纠纷以便超然
        阅读全文
                
摘要: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无双,故曰一。 ——《韩非子·杨权》 道与一是同一关系,各自表述不同的侧面。都是大无外、无偶、无对待。道生一的生
        阅读全文
                
摘要: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反的运动变化是道之体,道无定体而唯变是体,只有大道运动变化才大化流行。道无定用而唯化是用,只有在道的运动变化中万物才生生不息。 反字融贯正反两义,“反”与“返”。 反:主要强调天地万物普遍存在的内在矛盾。有反才有动。 返:主要内涵是指万事万物的矛盾
        阅读全文
                
摘要: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状哉?以此。 认识的循环:我们是从万物的开端来认识道的,而之所以知道万物的开端,又是从道这儿认识到的。 如今的人跟着感觉走,六神无主,
        阅读全文
                
摘要: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它本身无状而万状由之以显,它本身无象而万象因之而现。 所以,
        阅读全文
                
摘要: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而不动,守静而不衰,万物因它而生但不知何以生,万类因它而长却不见其何长。道体无而静,变化不歇。 玄牝性本虚,道体源自无,玄牝之门是无门之门,天地之根是无根之根,此门此根都不是可见可触的感性存在。 参考: 《戴
        阅读全文
                
摘要: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完全在时间与空间之外,它从来就是自本自根——自己是自己产生的原因。 《戴建业精读老子》
        阅读全文
                
摘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并非时间上的“最早”,而是逻辑上的。“无”言道之体,“有”言道之用。 我们常从“无”处了解“道”的精微奥妙,从“有
        阅读全文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