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赋予一款产品灵魂?

如标题一样,本文并最终没有结论,只是问号。

业余时间看过很多系统代码,就和我们在工作中接触前任的代码一样,总是觉得有很多要吐槽的地方,这是程序员的通病,其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 产品的本质。好的产品并不只是依赖技术,当然好的技术提升产品体验、加速产品迭代,但很多时候不是决定性因素。

而程序员是否愿意参与产品的设计?一方面是是否有意愿参与,一方面是如何参与。

现在互联网圈子里流行的程序员与产品经理分家,可能是造成平庸的我们的原因之一。但这不是我想要讨论的重点,重点是谁有资格赋予一款产品灵魂?程序员如何参与产品的定位?

这两个问题肯定无法得到统一的答案,在此只想给出两个案例,大家自己去揣摩吧。

戴志康

1981年生,2000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创业。

Discuz!由戴志康在2001年开发,以“个人免费+企业收费”的模式在互联网上流传。2005年底Discuz软件全部免费,转向服务。

北京康盛新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2010年被腾讯作价6000万美金收购,成为旗下全资子公司。

张小龙

张小龙,1969年12月生,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

1997年1月,FoxMail1.0beta(英文版)面世,并在winsite上公布。

2000年4月18日,张小龙以1200万元的价格把Foxmail卖给博大公司,并任公司副总裁。

2005年3月,腾讯收购Foxmail,张小龙及研发团队20余人不久后进入腾讯。2005年4月腾讯广州研究院成立,主要负责邮件相关业务的研发和运营。经过三年打磨,QQ邮箱于2008年3月成为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邮箱产品。

2010年11月20日,腾讯微信正式立项,由张小龙负责;

2012年,张小龙提出一个新观点: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很多人觉得张小龙越来越不像一个严谨的程序员,而是一个兜售概念的“忽悠大师”。自此以后,微信一发而不可收拾。

2012年7月24日,从下午2点多到半夜11点多,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做了8小时20分钟的演讲,178页的PPT,他一直滔滔不绝地讲,根本不给人提问和打断他的机会。里面谈到哲学和艺术,谈到性和暴力,对人性的理解,他说做产品就是要让用户爽,就像上帝一样。

演讲片段在网上被无数人传阅,并成为移动互联网上跟雷军语录一样重量的产品圣经。

以上摘录的两段文字中,我们可能会不自觉的去关注两个金额,而忽略了二人作为程序员在各自产品设计和发展方面的所体现的价值。他们是程序员,也是产品经理。

posted @ 2016-09-27 23:46  x3d  阅读(266)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