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农历新年迷思

2025 年农历新年迷思

新年大吉,恭喜发财。今年过年没回家在上海赶paper,周末回家看了一下家长和关系好的同学,顺便写一写新年迷思。

伪装 vs 真诚

Road to integrity is harsh

一直以来我都信奉着 "Fake until you make it" 的准则,我不会对任何任务说做不到,只要原理上没问题。

由于 "Fake until you make it" 需要假装自己一切都会。我遇到了困难首先是想着自己解决,不愿意求助和汇报。一直以来这样工作都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大家觉得我做事十分靠谱有实力。我确实有 make it 绝大多数问题的能力。

直到...

  • 搞 research:投稿之后又遇到了代码正确性的严重问题,我没有求助和汇报,自己解决。可我最终没有 make it,反而导致了更严重的问题和麻烦。为此我付出了数倍于平常的辛苦才弥补,但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

  • 面试 Jump Trading:经常 brag about myself 但没有用。当时面试的是 Trade Desk 岗,经常说一些我只是略有耳闻但不是很熟悉的东西。然后有一个叫做 Walker 的 senior 喜欢拷打我:我说我觉得运维要提前避免发生生产问题。他就问我如何做到提前避免出问题。但我当时确实不知道。只知道遇到问题快速重启。(我现在知道了,可能是要勤更新,勤运维)。最后到了领导面试环节,不过还是把我给挂了。

  • 面试 微软苏州:我说我经常当leader带队 (但这个一大部分是真的)但我并不太懂如何领导。他问我如何管理团队。但我对团队管理的理解并不深刻不知道。就说友好协商,协商不了教授决定一切。最后把我挂了。

这些 hard-learned lesson,着实教会了我太多东西。现在我明白,

  • 真正进入了合作关系,保持 transparency 是最好的选择。即使仍然想 "Fake until you make it",也要向合作者保持勤快的沟通,并且如实告知进展。
  • "最终的你完成了这个事情" 比 "一开始的你会不会" 要重要得多。

我听说过一个关于会计的笑话:“小明当会计绝对不会做假账,因为他真账都做不明白!”。我自我感觉口头沟通能力很差,难以一次性把复杂的事情讲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过多隐瞒,只会让我的沟通水平越来越差。所以我得把透明度调的比正常人高。不过,对于不同人,不同事情,都有其不同的最优的沟通透明度。保持在适合自己的最优值附近就好。

什么时候应该 "Fake until you make it",什么时候应该 "老实交代"。

但是保持 transparency 永远不会错,即使是需要 "Fake until you make it" 的事情 (比如确实很难,但又必须你来完成的事情),也应该让合作者知道你正在 Fake but will manage to make it.

像我这样从高强度竞争环境里走出来的做题家,多多少少迟早会犯下这些关于 "integrity" 的错误,有的是小事有的是大事。因为竞争性的环境要求人不能犯错误,也不能软弱。有的错误或许没人发现,有的错误或许发现了又圆了回去。但如果不改变这样的心态,终有一天会在大事上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cf, mine)。

或许这一天来得越早,损失就越少。

理想 vs 现实

  • 我正在陆续收到美国 PhD 拒信,套磁到的老师,即使曾经有积极的表态,也不再回复我了。

  • 我正在某个百亿私募量化投资当 QD Intern,领着一个还不错的包,干着还不错的活,日子过得也不错。

今年 PhD 申请局势可谓是难上加难,特朗普和马斯克开的 DOGE 大砍 NSF 和 NIH 经费又是雪上加霜。到现在为止,我没有收到任何 official offer,甚至没有和目标教授正式面试。曾经积极回复的老师也不再有什么联系了。也收到了骇人的 暂停录取 的新闻。

简要的来说,可能毕业即失业,没书读了。所幸的是我有地方工作,我去年11月随便乱投了一个百亿量化,然后同意了我提出的一堆不平等条件,招一个无转正意向的实习。而且包给得不少,一天4位数。正式工之也是 QD 行业中间水平 (上海 QD 第一年在 50~200)。PhD 读出来之后可能还没有等同于这个数字待遇。

周围的同学陆陆续续拿到喜欢的offer,信息组所有同学都有很不错的去处了,似乎只有我暂时不明确未来怎样。

摆在我面前的题目是:是否要放弃读博的理想,直接开始职场生活?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既不是对比量化投资行业与国外PhD的前景,也不是比较这两个选择的未来几年生活的滋味。而是人的价值判断:什么事情能让我确信“有价值”的。能赚一点钱舒适的生活,或者公司能赚大钱,难以让我感到产生价值感————这只是我自己的享受。但读博期间能给 HPC for Formal Method 做出一些微小的贡献,不需要其他人的认可,我便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件事情意义,尽管我也相信会有人和我一样相信这件事情的价值。

至于该怎么走?我不知道。可能去当 RA。去哪呢?还在想办法。总之,暂时的还是想去读个博士看看的。

结语:站在未来看当下

从未来的角度看当下,能够让自己的所有选择同时平衡 当下收益 和 未来风险。

如果把今天看作未来的历史,那么今天所有的小决策都显得不再重要,但是所有的大选择都值得仔细考虑。

我听说过每个年龄的人都有也有自己的温度,就和模拟退火一样,在合适的温度下,为何不去去冒合适的风险,寻找变化。拥抱不确定性是我生活的常态,而变化是生命给予世界的宝贵礼物。

拥抱变化,迎接挑战

posted @ 2025-02-17 23:32  谁是鸽王  阅读(7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