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编码中的换行 CR与LF

以下的文字为转载,但是有错误的地方,博主自行进行了修正和补充,用红色标示。

原文地址在这里

------------ 转载起始 -------------

“回车”(Carriage Return) 和 “换行”(Line Feed) 这两个概念的来历和区别。

1. 起源:电传打字机

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Linux/Unix下的tty概念也来自于此)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注:估计是从打字机的最右边回到最左边的机械运动 所需要的时间),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
一个叫做“回车(Carriage Return)”,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
另一个叫做“换行(Line Feed)”,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
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2. 继承:计算机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因在计算机上编码的需要),这两个概念也就被搬到了计算机上。

3. 分歧:一个字符还是两个字符

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 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LF”,即”\n”;
  • 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CR/LF”,即“\r/\n”(原文写成了:“LF/CR”,即“\n/\r”)
  • 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CR”,即”\r”;

其中:

  • CR 用符号\r表示, 十进制ASCII代码是13, 十六进制代码为0x0D;
  • LF 使用\n符号表示, ASCII代码是10, 十六制为0x0A;

所以Windows平台上换行在文本文件中是使用 0d 0a 两个字节表示, 而UNIX和苹果平台上换行则是使用0a或0d一个字节表示.

4. 分歧的后果

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 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

5. 不同系统相互之间的处理方式

一般操作系统上的运行库会自动决定文本文件的换行格式. 如一个程序在windows上运行就生成CR/LF换行格式的文本文件,而在Linux上运行就生成LF格式换行的文本文件。在一个平台上使用另一种换行符的文件文件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特别是在编辑程序代码时. 有时候代码在编辑器中显示正常, 但在编辑时却会因为换行符问题而出错。很多文本/代码编辑器带有换行符转换功能, 使用这个功能可以将文本文件中的换行符在不同格式单互换。

在不同平台间使用FTP软件传送文件时,

    • 在ascii文本模式传输模式下, 一些FTP客户端程序会自动对换行格式进行转换(Git传输的时候也会额)。经过这种传输的文件字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 如果你不想ftp修改原文件, 可以使用bin模式(二进制模式)传输文本。

------------ 转载结束 -------------

  以下为windows下notepad++编辑器的编辑截图,设置显示行尾符: 视图->显示符号->显示行尾符。

 

posted @ 2017-06-15 08:07  tlz888  阅读(157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