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单杂交技术:原理与基础流程
一、核心原理
酵母单杂交(Y1H)基于转录因子的 DNA 结合域(BD)与转录激活域(AD)分离特性,实现 DNA - 蛋白质互作检测。将目标 DNA 序列(如顺式作用元件)与报告基因串联构建诱饵载体,同时将转录因子基因与 AD 融合构建猎物载体。若转录因子结合目标 DNA,AD 会激活报告基因表达,通过酵母表型(如选择性培养基生长、显色)判断互作关系。
二、实验关键步骤
- 载体构建
- 诱饵载体:将目标 DNA(<20 bp 顺式元件建议串联 2-3 次)克隆至报告载体(如 pAbAi、pHis2),置于报告基因(HIS3、AbAr 等)上游。
- 猎物载体:将转录因子基因与 AD(如 GAL4-AD)融合,插入表达载体(如 pGADT7)。
- 酵母转化与筛选
共转化诱饵与猎物载体至特定菌株(如 Y1HGold、Y187),通过缺陷型培养基(SD/-Leu/-Trp)筛选转化子。
阳性筛选:在含筛选剂(3-AT、AbA)的培养基中培养,仅互作组可存活(报告基因激活提供抗性)。 - 结果验证
- 阳性对照:已知互作的转录因子 - DNA 对(如 p53-DNA)验证系统有效性;
- 阴性对照:无关转录因子或 DNA 排除非特异性结合;
结合强度可通过筛选剂浓度梯度实验评估。
三、核心应用
- 鉴定与特定 DNA 序列结合的转录因子;
- 定位转录因子的 DNA 结合位点;
- 解析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如启动子与转录因子的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