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表面展示技术:系统类型与机制​

一、技术核心与优势​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通过将外源蛋白与细胞壁锚定蛋白融合,实现真核蛋白在酵母表面的功能性展示。其核心优势在于具备真核翻译后修饰(PTM)机制,能正确折叠含多对二硫键的复杂哺乳动物蛋白,且安全性经食品工业验证(GRAS 特性)。​
二、主流展示系统及特性​

  • α 凝集素系统(Aga1p-Aga2p)​
    机制:Aga1p 锚定细胞壁,Aga2p 通过二硫键与之结合,外源蛋白融合于 Aga2p 的 N 端或 C 端。​
    特点:单酵母细胞可展示 3×10⁴个以上异源分子,EBY100 工程菌株为常用宿主,GAL1 启动子受半乳糖诱导。​
    优势:支持 scFv、Fab 等多种抗体格式,适配 10⁹级文库筛选。​
  • Flo1p 系统​
    机制:利用絮凝蛋白 Flo1p 的 GPI 锚定域或粘附功能域,将外源蛋白固定于细胞壁。​
    特点:可展示无 C 端的靶蛋白,在细胞絮凝相关研究中具独特价值。​
  • Pir 家族系统​
    机制:通过细胞壁结合位点而非 GPI 锚定,成员包括 Pir2p、Pir1p 等。​
    特点:应用较少,适用于特定蛋白的稳定展示。​
    三、展示机制与质控​
    外源蛋白经内质网 - 高尔基体途径转运,通过 GPI 锚与 β-1,6 - 葡聚糖共价结合。常用 HA 标签(N 端)和 c-Myc 标签(C 端),结合流式细胞术验证全长蛋白表达。​
    泰克生物提供酶酵母展示全方案,涵盖单酶展示及Trimer codon、NNK、error-prone PCR突变文库,库容达107-108,多样性等指标超90%,助力高活性酶筛选。
posted @ 2025-08-06 09:54  泰克生物  阅读(51)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