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精准医疗新利器

一、核心定义与技术本质​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的靶向蛋白,以人源抗体框架区为主体,仅保留少量鼠源抗体互补决定区(CDR)。这种结构设计既维持了对靶抗原的高亲和力,又大幅降低异源性,成为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的关键桥梁。其核心优势在于解决了早期鼠源单抗的免疫排斥问题,为长效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二、技术特性与优势​
1.特异性突出:通过 CDR 区精准识别靶抗原表位,可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表面受体(如 HER-2)、细胞因子(如 IL-6)等,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交叉反应。​
2.免疫原性低:人源序列占比达 90% 以上,显著降低宿主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延长体内半衰期,提升治疗耐受性。​
3.效价与多功能性:天然具备高亲和力,低剂量即可发挥生物学效应;通过基因工程可改造为双特异性抗体、抗体 - 药物偶联物(ADC)等,拓展治疗维度。​
三、主流制备技术​
1.CDR 移植技术:将鼠源单抗的互补决定区(CDR)移植到人源抗体骨架区(FR),是最经典的人源化方法,代表药物为曲妥珠单抗。​
2.骨架区优化:包括糖基化修饰(调整 Fc 段糖链结构增强 ADCC 效应)和表面重塑(对鼠源框架区暴露氨基酸进行人源化替换),进一步降低免疫原性。​
四、临床应用场景​
1.肿瘤治疗:曲妥珠单抗靶向 HER-2 受体,用于 HER-2 阳性乳腺癌治疗;ADC 药物通过抗体将细胞毒素精准递送至肿瘤细胞,提高杀伤效率。​
2.自身免疫病:托珠单抗阻断 IL-6 受体信号,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
3.代谢性疾病:PCSK9 单抗(如依洛尤单抗)中和 PCSK9 蛋白,增加肝细胞 LDL 受体表达,降低血液 LDL-C 水平,用于高脂血症治疗。​
4.感染性疾病:帕利珠单抗结合 RSV 病毒融合蛋白,阻止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预防。​

posted @ 2025-08-02 08:17  泰克生物  阅读(2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