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路相关模板、总结
1.
Dijkstra模板
自己写一遍才知道可能犯的错误,囧。
HDU2544大水题一枚。 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2544
//1.注意INF的取值,不仅仅是最大边长度 2.注意W[i][j]的清空
void Dijk()
{
memset(v,0,sizeof(v));
for(int i=1;i<=n;i++)
d[i]=(i==1)?0:INF;
for(int i=1;i<=n;i++)
{
int x,m=INF;
for(int j=1;j<=n;j++)
{
if(!v[j]&&d[j]<m)
x=j,m=d[j]; //x:当前选出的最小点
}
v[x]=1;
for(int j=1;j<=n;j++)
{
if(d[j]>(d[x]+w[x][j]))
d[j]=d[x]+w[x][j];
}
}
}
边(x,y)上的松弛操作
if(d[j]>(d[x]+w[x][j]))
{
d[j]=d[x]+w[x][j];
fa[j]=x;
}
附POJ2387 http://poj.org/problem?id=2387
: Dijk不适合有重边的情况,(显然),然后需要自己判一下,囧。
或者只读入w[a][b]=c即可,但是要当a>b时,swap(a,b);
具体同临接表。自己发现,具体证明算导应该有吧。
临接表做法,适用与稀疏图,先给每条边编号,next[e]表示e的下一条边
总感觉自己写的模板没问题,可至今未过题
,先放这。
void adj()
{
memset(visit,0,sizeof(visit));
memset(next,-1,sizeof(next));
for(int i=1;i<=n;i++)
first[i]=-1,d[i]=(i==1)?0:INF;
for(int i=1;i<=m;i++)
{
scanf("%d%d%d",&u[i],&v[i],&w[i]);//别忘交换。
if(u[i]>v[i]) swap(u[i],v[i]);
next[i]=first[u[i]];
first[u[i]]=i;
}
for(int i=1;i<=n;i++) //这地方要循环n次
{
int x,temp=INF;
for(int j=1;j<=n;j++)
if(!visit[j]&&d[j]<temp) x=j,temp=d[j];
visit[x]=1;
for(int e=first[x];e!=-1;e=next[e])
{
if(d[v[e]]>(d[x]+w[e]))
d[v[e]]=d[x]+w[e];
}
}
}
Dijkstra不能计算负权的原因:
dijkstra由于是贪心的,每次都找一个距源点最近的点(dmin),然后将该距离定为这个点到源点的最短路径(d[i]<--dmin);但如果存在负权边,那就有可能先通过并不是距源点最近的一个次优点(dmin'),再通过这个负权边L(L<0),使得路径之和更小(dmin'+L<dmin),则dmin'+L成为最短路径,并不是dmin,这样dijkstra就被囧掉了。 比如n=3,邻接矩阵: 0,3,4 3,0,-2 4,-2,0 用dijkstra求得d[1,2]=3,事实上d[1,2]=2,就是通过了1-3-2使得路径减小。
2、Floyd算法
//先初始化d[i][i]=0,其他为INF
for(int k=0;k<n;k++)
for(int i=0;i<n;i++)
for(int j=0;j<n;j++)
{
if(d[i][j]>(d[i][k]+d[k][j]))
d[i][j]=d[i][k]+d[k][j];
}
1.注意重边,选最小的边
2.注意如果自身到自身返回0
3.注意双向边 //这三条不管是用那个算法都注意一下。
Floyd算法边权可正可负,不适合大量顶点。
有向图的传递闭包:HDU1181
3、Bellman-ford算法 时间复杂度O(n*m)
For i:=1 to |V|-1 do //v为顶点数 For 每条边(u,v)∈E do //对每条边进行遍历 Relax(u,v,w); For每条边(u,v)∈E do If dis[u]+w<dis[v] Then Exit(False)
可以判断是否存在 负权环。
o(∩∩)o...哈哈,偶终于明白了。。
Bellman-ford也不能直接照着LRJ的代码敲,自己得加两种情况,就是考虑是有向图还是无向图。(每种最短路算法都要这样。
)
妹的啊,Bellman-ford是判断负权环的,存在负权环可以来回走,负权边就不可以来回走了?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