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要懂心理学》-第七章-人是社会性动物

 

第七章  人是社会性动物

 

  我们低估了社交对人的重要性。人们会利用周围一切事物来参与社交,包括科学技术。本章将介绍社交背后的科学。

 

63.“强关系圈”的人数上限是150 人

要点:

 1)邓巴数字

  Robin Dunbar(1998)研究了不同的动物物种。他想知道社会群体中稳定的关系数量是否与脑容量(特别是新皮质)有关。他提出了一个计算不同群体数量上限的公式,人类学家称之为物种的“邓巴数字”。

2)人类社交圈的人数上限

  Dunbar 推断出人类社交圈子的人数上限。根据他的计算,人类的圈子上限大约为150 人。更准确地说,他计算出的数字是148 人,四舍五入为150 人。当然其中难免有较大的误差,95%可信区间的数字是100 到230 人(以免统计学家质疑)。

  其实150 人是指联系紧密的圈子规模。如果一个圈子的生存压力很大,那么它会稳定在150 人,并且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很近。如果生存压力不大或组织人员分散,邓巴估计人数上限会更低。

3)稳定的社会关系人数有上限

  这个限制是指你能与其维持稳定社交关系的人数。在这样的团体关系中,你了解每个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64.人天生会模仿和同情

要点:

1)镜像神经元活动

  看别人的动作也会引发你的脑神经元活动,就仿佛是你自己做动作一样。这些活动的神经元被称为镜像神经元。

 

65.共同做一件事会把人们联系在一起

要点:

1)人需要同步活动以获得幸福感

 

66.人们认为线上交往也应遵循线下社交规则

  当登录某个网站或使用一个线上程序时,你会对网站的反馈以及交互方式有所预期,这样的预期大多都可以对应到人际互动的预期上来。如果网页没有反馈或加载时间太长,就好像聊天的对象不看你、无视你一样。如果网站过早要求填写私人信息,就好像一个外人突然要跟你亲密往来。如果网站不保存好你的信息,就好像对方忘记了你,想半天才想起来原来你们认识。

例子:

  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人走过来拿着个小册子对你说:“你想多了解一下如何支持奥巴马总统的政策吗?”你回答说:“想。”然后伸手去接他递过来的小册子。但他突然拿回了小册子,说:“哦,对不起。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或者想看这个小册子,得先告诉我你的邮箱地址和邮政编码。”“那算了吧!”你说着就要离开。“等等!”他大喊着,“那好吧,其实不给邮箱和邮编也没关系。”但你已经不信任他,也不想再理他了。

 

67.说谎程度因媒介不同而不同

  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写信、发邮件、面对面对话、打电话、发即时消息。

 

67.沟通时说话者与倾听者的大脑同步

  当听人说话时,你的大脑会与说话者同步。

要点:

1)同步+ 预期= 理解

  在Stephens 的实验中,大脑同步程度越高,倾听者就越能理解说话者传达的观点和信息。通过观察大脑不同部位的活动,Stephens 发现大脑中负责预言和预期的部位激活了。它们越活跃,沟通就越成功。Stephens 发现大脑中负责社交的部分也同步了,包括对成功沟通非常关键的处理社交信息的区域,例如能够理解他人的信仰、渴望和目标的区域。Stephens 还猜测镜像神经元对说话者和倾听者的大脑同步也有作用。

 

68.大脑对熟人反应独特

 

70.笑把人们连结在一起

  Provine(2001)花了很长时间观察人们为什么以及何时会笑。他的小组观察了各地1200 个人不由自主的笑。他们记录了这些人的性别、情景、说话者、听者以及说话内容。以下是他们的发现。

  

 

71.人更容易从视频中分辨出假笑

posted @ 2015-04-07 21:04  Yliuhan  阅读(44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