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东风日产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感叹道:日本车企有点落后了!被问日本汽车业不像以前那样具有创新性,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关口勋表示:我认为日本有点落后了,尤其少了80年代的那种精神,在开发汽车方式上,日本汽车制造商基本上局限于汽车行业内部,没有跨界来合作引入新想法、新精神、新的思维方式和营销手段。
日系车在中国市场全面失速!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落后+营销老化,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日系车已全面落后于国产品牌,究其原因,还是由没有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的原因。今天我们来聊聊技术创新概念的来源。
什么是技术创新概念?
产品创新的类型很多,有技术创新、商业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概念聚焦于从技术上进行渐进式创新或颠覆式创新,从而及早洞察与探索新的商业机会点,不错失新的行业方向,为公司创造重大的行业领先优势,牵引并保持公司的持续发展。如下图:
彼得·德鲁克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提出了创造性思想的七个来源:
(1)意外情况(意外的成功、失败或环境的变化);
(2)不协调的现象(包括主观与客观的不协调);
(3)基于过程需要的创新;
(4)尚未意识到的产业与市场结构的变化;
(5)人口变化;
(6)人们观念转变;
(7)科学与非科学领域的新知识。
创新永远不会停止,任何市场都存在创新机遇,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和怎么做。这也是我们国产品牌手机、汽车、电视、家用电器等产品能战胜韩国、日本等国外品牌的原因所在。
如何产生技术创新的概念?
产生概念是平台性质的活动。它实际上是一个管道,是一个喇叭口,来源很广。概念可以来自外部,包括客户交流、客户峰会、客户论坛、业界论坛、技木交流、联合创新课题等;也可以来自内部,包括市场/客户/产业/技术洞察、战略规划、情景规划、蓝军专题、公司内部各种社区论坛、内部员工、需求等。比如:
- 可以是对产品痛点、问题的吐槽,或得客户未满足需求的吐槽;
- 可以是用一种全新的思路解决一个痛点问题;
- 可以是对当前产品性能和成本的大幅改进;
- 可以是跨产品的解决方案融合或重构;
- 可以是跨界创新的新产品,新架构,新方案;
- 也可以是通过系统工程创新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对于产品或技术的创新概念在3M、Google、微软等公司均有不同的平台或渠道进行反馈,一般的流程如下:
1)个人提交的初始概念(点子、想法),一般都比较简单粗糙,可通过网上平台竞投、线下的研讨会和创意竞赛等方式对初始技术概念进行打磨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概念会自然淘汰掉;
2)对于战略规划已经明确的商业创新和蓝军项目,或者一线已经立项的客户联合创新项目,明确需要通过创新研发项目进行支撑的,可以不需要再进行筛选评审,这类概念已经在相应业务领域进行过评审决策,可直接进入下一阶段,满足条件可直接申请孵化立项决策。
技术概念的筛选与评审
技术创新概念来源何处?根据共创力咨询长期的技术洞察和归纳总结,技术创新概念来源主要有以下的项目支撑:
总体而言,技术创新的概念主要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和面对竞争对手的快速反击。根据共创力咨询(微信ID:13928485154)对于技术概念的评审经验,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1、概念来源:客户/市场驱动、商业模式分析发现、竞争分析发现、新技术发展或技术架构变化、政治/社会因素触发等
2、概念产生背景详细描述
3、概念的市场空间分析
4、概念可能的场景描述
5、概念的商业分析。如:客户如何盈利。分析客户如何经营相应方案(如从AR到VR后,客户如何去卖?)
6、扫描并识别出重点客户(如:有明确的商业动力,有高层的明确支持,有清晰的推进计划,有投资预算等)
7、从波特五力的维度分析产品的竞争力。如替代产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等。
对于技术创新概念的激励机制
创新项目团队人员来源为自愿申请和组织安排相结合,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团队组建,公司鼓励有相应业务背景,并有创新意愿的人员参与到项目中。国外很多公司都将15%的工作时间留给员工自己进行各种概念的预研。一旦概念评审通过,公司会配备相关的资源进行技术开发或产品开发。
对于正式立项的项目,建议其项目目标落入项目关键角色的PBC,在考核周期内投入相应项目的工时比例超过50%的人员,在产品与解决方案人力资源部备案,其考核结果和比例基于项目贡献和目标达成情况实事求是评价,由相应层级的管理者单独审视。
对于成果显著的项目,可申请技术攻关奖或山头奖;在项目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可申请人岗破格,并可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
技术创新概念的投资与预算
技术创新离不开投资预算,现在很多企业都成立了研究院或创新中心,主要孵化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根据共创力咨询长期对科技型企业的辅导,技术创新概念的投资一般来源于下面三个方面:
1) 公司级创新项目预算:由战略决策委员会负责决策, 类似华为公司的2012实验室,负责公司级技术创新型平台或技术项目的开发, 资金大部分是来自于公司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投入,华为每年会把15%左右的销售额投入到新技术的创新上。
2) 事业部级创新项目预算:由各事业部负责决策,对事业部所要应用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进行投入。
3) 产品线预算:公司鼓励业务部门自主创新,对于产品线内部的创新,针对每个产品的特点,提出技术创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