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2025年6月3日发表了一篇名为“从粤港澳汽车展看车企质量意识的提升”文章, 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文章链接从粤港澳汽车展看车企质量意识的提升)今天,我们再来谈谈最近在各大车企比较流行的“大研发体系”的变革进展。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越来越完善,除了传统的车企如比亚迪、广汽、奇瑞、吉利、江淮、上汽、北汽、长安等车企业推出了不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也涌现出了一批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小鹏、理想、赛力斯、深蓝汽车、小米、创维等等。目前新能源汽车完整的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最近,多家车企均在进行组织变革和研发转型。其中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2025年7月1日专程拜访了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充分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全球弯道超车过程中的研发转型的必要性,传统的职能式研发和单点突破式的研发体系,不足以支撑市场持续的成功。

 

 

自2019年起,共创力咨询先后为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了咨询与培训服务,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规划、整车研发、部件研发、集成产品质量和检测等,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案例, 供大家参考!国内车企的转型正在进行,研发的转型需要从“单点突破”迈向“体系化成功”!

 

 

单点突破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1、新能源生态越来越重要。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场,靠着配置的堆叠已经很难产生单点突破的效果。一辆车整体智能化体验的优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技术架构。随着比亚迪、鸿蒙智行、小米等生态的崛起,一场没有硝烟的品牌之争正在形成。生态的构建覆盖整车架构、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的完整技术闭环。传统的单个技术点的突破已很难满足市场需求。高度集成的技术路线,依赖于完善的“大研发”体系,包括核心技术规划、供应链管理、产品迭代管理和生命周期管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已成为一种时尚,如华为联合五家车企推出不同的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很多的案例。

2、新能源汽车目的核心技术还是在电池和安全两方面。技术创新是核心,近年来,各大汽车企业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延长续航里程、缩短充电时间等。同时,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例如,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有望为新能源车带来更大的续航提升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但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成为这种技术的领导者, 其它的车商很难再去独立研发电池;安全领域则一个全方位的技术,包括电池安全、智驾安全、充电设施、车辆结构安全等,因此单点突破是达不到效果的。 

 

体系化的变革如何开展?

中国企业,尤其是国营企业,内部流程相对固化, 研发组织相对职能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普遍存在部门墙,如审核一笔预算,要经过多个人签字,这样就会引起决策的时间过长, 产品的开发周期会拖得很长, 最后会错过很多市场机会。

如今的市场竞争,早已白热化, 很多车企为了拼销量,而卖车根本不赚钱,产品缺少竞争力, 整车成本过高,质量达不到市场要求。因此有以下的车企提出了研发体系变革需求:

1、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对研发测试的极致追求, 2025年研发投入增长9.7%,占营收9.5%,研发与交付团队超过5000人,成立了上海尊界研发中心,并在公司内部推行了IPD、LTC、ITR等流程体系,促进研发各环节的大质量体系建设:

 

 

2、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按华为质量标准 有车厂一台车都不能发货”,这是余承东在演讲会场最惊艳四座的一句话。华为靠自已完整的流程体系在国内分别与长安气车、上汽、江准、北汽、奇瑞等汽车提供商进行很好合作,体现了“HUAWEI inside"(HI)的真实内涵。

 

 

3、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我们要卷科技、卷高度、卷质量”,他说,中国汽车产业可以一起携手走向全球。何小鹏在演讲中提到, 一家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组织管理、流程体系、变革管理。在过去的一年,小鹏汽车进行了组织变革和流程改进,并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管理体系,如IPD、LTC和ITR等。

 

 

4、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广汽总体改革的目标,首先是集团从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第二项内容是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第三项内容是要全面对产品开发流程进行再造,包括引入IPD。“接下来还有分配体制和干部人事体制的改革。”他还称广汽集团重组“大研发体系”的调整已经完成,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变革正在落地。

 

 

5、理想汽车CEO李想分享了理想汽车曾经和正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引入IPD,实施IPD三年来解决了理想汽车哪些问题,IPD给理想汽车带来了哪些价值,走过哪些弯路等。“怎么能够修出来一条大家公认标准的路,怎么去规划路,怎么去修路,怎么去运营路,是一个汽车企业必不可少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原有的互联网公司的能力,汽车经销商集团的能力,汽车厂的能力怎么融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挑战。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全世界的最佳实践,像IBM、华为这样的优秀的企业”

“像华为、苹果这样的企业,它做的是通讯或者做的是消费电子,这样的能力放在汽车领域能不能适用?”

“整个的流程和矩阵式管理帮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没有全局,各个团队各自为战的问题;第二,技术、平台和产品的研发协同问题;第三,产品、供应链以及交付的商业协同的问题。”

“IPD体系化给我们带来的价值:第一,把过去理想one做爆品的能力复制到了我们所有的车上;第二,供应和产能爬坡的速度非常快,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第三个是我们一个意外的收获,我们开始培养出来大量的有经营意识的人。”

 

 

走进理想研发中心,墙上还挂着"向华为学习"的标语,角落里却堆着几箱小米生态链产品。这种奇妙组合,正是理想组织变革的密码:IPD流程保证造车基本功扎实,小米式"爆品思维"则注入互联网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