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技术预研管理?
技术预研管理,是在产品应用前景尚不明确或技术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如果有利于增强公司产品竞争力,那么可以对这些前瞻性技术、关键技术或技术难点进行立项研究,着重探索和解决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使得该项技术能够在需要时为产品开发提供支撑。
①技术预研与产品预研的差异是:
产品预研是在市场前景尚不明确或技术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如果该产品与公司战略相符且有可能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那么可以对该产品进行立项研究,着重探索和解决产品实现的可行性,使得能够在条件成熟时转移到产品开发。
②技术预研主要解决企业的两类问题:
1)定位于“概念验证”,攻克关键难点技术或热点技术,在关键特性上做到业界领先,为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扫清障碍;或是验证独特创新的技术可行性。
2)定位于“准产品开发”,试验和验证产品某个重要特性的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及工程实现,做到技术ready,解决卡脖子工程问题。
二、为什么需要技术预研管理?
为什么需要技术预研管理?第一,为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为产品的市场竞争建立护城河,需要一些保驾类研究项目、解决IPR自保问题;原则上国际/国内标准已立项;我司具有较大的机会窗,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电池、电控、电机的技术等等;第二, 探索未来方向的发展类研究项目、解决主业务及融合领域的远景问题;原则上国际/国内标准未立项,属于我公司的核心技术,也叫独有技术。
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需要自主研发,对于我司还没有Ready的技术需要进行技术预研或者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三、企业在技术预研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 企业产品缺少核心竞争力或不设壁垒,容易被别的企业仿制,如何防止?
-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总是遇到技术难题导致周期加长,企业失去抢占市场的先机?
- 为什么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被起诉?
- 企业创新是靠某些英雄人物的灵光乍现,而不是依靠体系和组织,是什么原因?
- 产品开发面向市场,技术开发面向技术先进。
- 对技术预研人员难以考核或干脆不考核,员工积极性不强,如何考核技术研发人员?
- 对技术预研项目过程和进度没有管理。
- 企业还没有组织对技术预研项目负责,只有人关注产品开发。
- 技术研究可分哪几个阶段、关键节点,如何进行过程控制。
- 如何将不可控的技术研究项目变为可控的研究?
- 技术预研各个阶段点的交付成果如何评价,激励如何分配?
- 技术预研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四、共创力技术预研咨询模块的核心思想
共创力咨询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帮助多家企业进行了技术预研模块的实施,总结出技术预研的核心思想是:
- 技术预研的目的是验证产品技术方案或产品技术,并做技术储备;
- 着眼公司未来发展和未来市场;
- 产品可能还没有明确的需求;
- 技术预研实现难度较大;
- 主要关注核心功能的实现,一般不作商用要求;
- 不让不可控的技术风险进入到产品开发项目。
技术预研包括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以及试验发展项目,目前国内的技术预研项目主要是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项目。 这三种项目的差异如下:
五、共创力咨询基于IPD流程的技术预研体系
共创力顾问组建议产品研发团队引入业界大获成功的基于IPD流程的技术预研管理模式。建立IPD技术预研管理的目标是:
- 建立基于IPD的 技术预研管理流程体系
- 技术预研成果的管理和质量度量
- 技术预研信息的收集方法和工具
- 技术预研项目的立项、过程控制和结题的标准
- 技术预研组织的管理
- 技术预研的价值评估体系
在国内,技术预研已在多家企业成功开展,随着AI、低空飞行、新能源、基因测序、无人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未来更多的企业将投入技术的探索和预研。
六、基于IPD的技术预研管理咨询的交付物
共创力咨询在IPD技术预研管理咨询交付过程中会与甲方一起共同交付技术预研管理体系文件,并共同评审。最终的部分交付件如下:
- IPD技术预研流程指导书
- 技术预研的定义
- 技术预研项目绩效管理制度
- 预研项目立项评审报告
- 预研项目阶段汇报模板
- 预研项目CHARTER开发材料包
- 预研项目成果转移计划
- 预研项目专利申请指南
- 预研项目WBS计划模板
- 创新项目孵化立项决策申请模板
- 管理IDEA流程说明文档
- 管理IDEA流程图
- 创新项目筛选评审申请报告模板
- 创新项目商业化决策申请模板
七、共创力研发咨询成功案例
1、国内某通信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
2、中航工业集团某公司(军工企业,上市公司)
3、南京某工业机器人企业(工业机器人龙头,上市公司)
4、深圳某智能控制企业(伺服器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5、北京某人工智能企业(AI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6、国家电网某研究院(电网直属企业,上市公司)
7、珠海某电力公司(电力安全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8、某激光装备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
9、某芯片企业(GPU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10、医疗器械企业(医疗装备龙头企业,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