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产品需求管理?

 产品包需求又称OR(Offering Requirements,可提供的需求),产品包需求分为三个层次:

1、客户问题:用户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或达到某个目标而需具备的条件或能力。

2、开发角度:系统或系统组件为符合合同、标准、规范或其他正式文档而必须具备的条件或必须具备的能力。

3、客户价值角度:产品为向受众提供价值而必须具备的特性。

产品包需求要分层描述,必须包括客户问题、系统特性、系统需求及各层之间的跟踪关系:

 

因此,产品包需求= 客户问题PB + 系统特性SF + 系统需求SR,以及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为什么要进行产品需求管理?  

  • 产品包是指PDT对客户和下游环节交付的统称。IPD的两条核心主线之一就是交付产品包需求,另一条主线是业务计划(SP)。     
  • 产品包需求是对最终交付给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的产品包的完整、准确、正式的描述,是对产品包进行开发、研发、销售、交付的依据。 
  • 产品包需求来源于对客户原始需求的分析判断加工,包括两部分:

1、CDT输出的Charter中包含的经过澄清、分析、规整后的需求列表。

2、Charter之后,经过PL-RMT/PL-RAT澄清、分析、规整、并通过团队讨论与PDT形成一致之后,由PDT进行实施的零散需求。

 

 

三、企业在产品需求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 项目失败的大多数原因是与需求相关    ——某咨询机构的调查结果  
  • 对美国和英国500个IT经理调查,76%的人曾经历过失败,其中最多的原因就是“用户的需求总是在变化”   ——美国某计算机媒体报道     

从以上的数据和分析可以总结出:产品开发的成败与需求密切相关,需求是一切开发活动的源头,一旦需求被“污染”了,产品的质量和进度将大打折扣。在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下:

  • 对产品需求的理解、选择和定义不足       
  • 市场需求的收集和分析没有成为一个例行的活动       
  • 市场需求仅侧重功能,忽视了服务、性能、可靠性等       
  • 市场人员反映了许多需求却得不到及时响应,打击了需求提交的积极性       
  • 市场人员反馈的需求模糊不清,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回复       
  • 无法在大量的信息中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       
  • 用户、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对需求的理解无法得到统一       
  • 需求不断的变化、调整使得产品始终难以定型       
  • 对需求的分析、验证缺乏系统的工具,大家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     
  • 在需求管理问题上,市场与研发扯皮

 

四、共创力产品需求管理的核心思想

      产品需求管理是一切开发开发活动的核心,共创力对产品需求的重要性理解如下:

需求对系统的影响比其他任何一个部分的失误都大    —《人月神话》  

②如果不能正确地获得需求,项目的其余部分执行得再好也没有任何价值    —Sommerville and Sawyer 

      需求是产品的根源,需求工作的优劣对产品影响最大。就像一条河流,如果源头被污染了,那么整条河流也就被污染了。产品需求管理在整个IPD开发流程体系中的位置如下:

  

产品需求管理的难度如下:

①理解用户的业务,才能很好理解产品的需求范围和需求细节 

②产品需求分析人员普遍缺乏业务领域知识

③产品包需求的分解和分配考验系统工程设计人员的能力

 

五、产品需求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流程

产品需求管理是独立于市场管理流程和研发项目管理的流程体系,它既不属于市场部,也不属于研发部,一般的公司会成立产品管理团队或产品战略部,来管理整个公司或产品线的产品包需求(OR)。如深圳某医疗设备企业,有四条产品线(超声、放射、生化、医疗IT),该公司的产品需求管理团队如下:

 

PL-RMT主任由产品线总监担任,PL-RAT组长由产品经理担任。产品包需求管理经过收集、分析、分发、实现、验证的完整过程:

 

产品需求管理的IT平台如下:

 

 

 产品需求管理咨询项目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

 

 

六、产品需求管理体系建设咨询的交付物

     共创力咨询在咨询交付过程中会与甲方交付共同产品需求管理体系,并共同评审最终的部分交付件如下:

  • 产品包需求库模板
  • 需求收集模板
  • 需求管理报告
  • 产品$appeals需求调研模板
  • 产品包需求汇总表
  • 需求收集指导书
  • $appeals群组访谈指导
  • 需求管理绩效考核指标说明
  • 系统需求分解分配模板
  • 原始需求映射表
  • 产品总体设计方案书(包括与需求分解分配的对应关系) 

 

七、共创力研发咨询成功案例

1、国内某通信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   

2、中航工业集团某公司(军工企业,上市公司)   

3、南京某工业机器人企业(工业机器人龙头,上市公司)   

4、深圳某智能控制企业(伺服器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5、北京某人工智能企业(AI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6、国家电网某研究院(电网直属企业,上市公司)   

7、珠海某电力公司(电力安全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8、某激光装备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     

9、某芯片企业(GPU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10、医疗器械企业(医疗装备龙头企业,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