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产品平台?

‌产品平台是是一系列产品线和产品所采用的共同要素的集合,主要包括共同的技术要素、共同的零部件等,产品平台、技术、产品线与产品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产品平台的组成特点如下:

1)通常由多个CBB、BB和专用构件共同组成。

2)通常依赖于一个或者几个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寿命决定该产品平台的寿命。

3)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具有市场前瞻性和技术前瞻性。

 

二、什么是CBB?  

 CBB(Common Building Block, 公共构建模块),CBB指那些可以在不同产品、系统之间共用的零部件、模块、技术及其他相关的   设计成果。CBB可以分为技术货架(平台)和产品货架(平台)。有机构调查认为,缺乏CBB的企业,研发人员将有60%左右的重复劳动或者研发已经存在的成果。在产品开发中尽可能多地采用成熟的CBB,产品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会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同时使用CBB能降低产品的复杂度,产品开发的技术风险也将大为降低。CBB与产品平台的区别如下:

 

举例说明:(以下是某家居行业的产品平台和CBB之间的关系)

 

 

尤其对于研发定制型产品的企业,产品平台和CBB管理可以带来效率的大幅提升,平台开发+功能定制”是较流行的开发模式。

 

三、共创力产品平台和CBB管理咨询解决的问题

共创力咨询近几年分别帮助某家居定制型企业、某中航工业旗下军工企业、某通信企业分别实施了产品平台和CBB的管理咨询服务, 在服务众多的客户过程中,对产品平台和CBB管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识别如下: 

①没有明确的产品平台,无法平台化、系列化地开发产品; ②没有自主的产品平台,缺乏核心技术,平台没有差异性;

③产生了过多的平台,平台定义过于狭隘,能够支撑的产品有限;

④共享组件和零部件比率低,产品开发工作量大;

⑤产品平台没有及时更新换代; 

⑥平台规划和产品开发规划脱节,无法有效支撑产品开发;

⑦平台开发和产品开发的组织之间缺乏沟通,或者公司缺乏与之适宜的文化,平台无法被有效利用;

⑧CBB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

 

四、共创力产品平台和CBB建设的核心思想

深圳共创力通过长期为众多的高技术企业服务,对产品平台和CBB管理的核心思想理解是:

 ①平台和CBB管理薄弱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浪费       

  1. 为什么已有的产品和技术成果很少被新产品采用?

因为平台架构、CBB管理薄弱;

  1. 为什么品牌形象不鲜明?

因为不同的产品,其外观、功能、操作等各方面差异大;

  1. 为什么新开发人员成长慢?

因为缺乏平台,新产品要从头开始设计,对开发人员要求高;

  1. 为什么产品不稳定,可靠性低?

因为新开发的比例太大了,都没有经过实际使用的检验,也来不及做充分的测试。

 ②产品核心的CBB决定了平台的价值:

在任何产品平台中,位于所有其他要素之上的某种要素决定了该平台的实际特性;它界定了该平台的能力和界限,也界定了从该平台开发出来的所有产品的独特特征:

 

 

 

五、产品平台和CBB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流程

产品平台和CBB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企业研发过程中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平台的构建有两种方式:

1)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经实施过程的项目进行CBB模块的提炼;

2)第二种方法是全新平台的规划与实施。如现在很多公司进入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领域,就是一个全新的平台,需要对电池、电机、电控等平台进行规划。 共创力咨询可以提供老平台的梳理和新平台规划的咨询服务。产品平台和CBB辅导的流程如下:

1、松土(讲解标杆企业的产品平台和CBB管理实践,培训PPT)主要是CBB理念、角色、活动、流程、IT、绩效等;

2、咨询的计划与分工安排,包括:

     √ 产品平台和CBB开发的主流程

     √ 各领域CBB的梳理(老师给模板)

     √ CBB的管理与组织运作机制

      CBB的考核与激励

     √ CBB的维护

     √ CBB IT信息化需求规格书

3、安排作业

把作业安排给各个核心组成员,如主流程、各领域CBB的梳理等,CBB的组织等 ,要求一周内完成

4、产品平台和CBB交付件评审验收(顾问参与)

5、产品平台和CBB流程培训

 

六、产品平台和CBB体建设咨询的交付物

共创力咨询在咨询交付过程中会与甲方交付共同设计产品平台和CBB的流程体系,并共同评审最终的交付件:

 

七、共创力研发咨询成功案例

1、国内某通信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   

2、中航工业集团某公司(军工企业,上市公司)   

3、南京某工业机器人企业(工业机器人龙头,上市公司)   

4、深圳某智能控制企业(伺服器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5、北京某人工智能企业(AI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6、国家电网某研究院(电网直属企业,上市公司)   

7、珠海某电力公司(电力安全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8、某激光装备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     

9、某芯片企业(GPU龙头企业,上市公司)   

10、医疗器械企业(医疗装备龙头企业,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