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原创技术,如国家公布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除此之外,量子通信、5G、特高压、北斗卫星导航、C919大飞机、电子支付、高速铁路等,都是领先于全球的高科技术原创技术。原创技术和成果的产生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那么,原创技术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般而言,原创技术就是依托原始创新活动取得的新技术成果,即基于新概念、新原理、新模式、新路径,采取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工具等,如新能源汽车,原来的汽车是用汽油作为动力来源提供驱动力,但如今可以改为电力驱动,电力比汽油更加环保和节能,而且电动汽车的生产成本更低。这就是一种技术的创新;再如科大讯飞的语言识别技术, 原来传统的方式不同的语言需要经过人工翻译才能让受众听懂,但现在有了AI语音识别技术,可以实现同声传译,不但节省了人工翻译的环节,而且翻译的结果更加准确。

       新技术和新概念的产生,需要有很强的技术洞察能力,需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对未来的用户场景进行判断,并进行技术研究和概念预研,然后转化为市场商业成果。 

      共创力咨询注意到,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科技企业,对技术洞察及技术研究的关系还不太明确,我将结合近期共创力咨询为某光伏、新能源、手机终端、电视产品等客户提供的咨询和培训案例,谈谈我对技术洞察和技术研究的关系。

01  打通从IDEA到市场的流程框架

      什么是IDEA?这里解释为创新性的点子、想法、概念。IDEA不同于需求, 原始需求一般来自客户遇到的问题,客户希望能够尽快解决并交付应用。而IDEA具有不确定性,需要进行一定的探索研究与试错验证, 一般没有严格的时效性要求,允许进行一些探索、试错、验证。下图是管理IDEA的四个阶段:

       在业务范围上,创新的类型很多,有技术创新、商业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等,管理Idea流程终点关注面向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创新;Idea可以来自外部,包括客户交流、客户峰会、客户论坛、业界论坛、技术交流、联合创新课题等;也可以来自内部,包括市场/客户/产业/技术洞察、战略规划、情景规划、蓝军专题、公司内部各种社区论坛、内部员工、需求等。

02   如何做好技术洞察?

        所谓技术洞察,简称(TI,Technology Insight),是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以及技术的生命周期,对某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和预测,并明确未来3~5年的技术战略和战略控制点、重大的技术投资方向,完成技术战略规划的制订,并最终进行技术战略解码,为公司整体战略创造价值。以下是技术洞察与技术管理体系的关系:

        技术洞察需要有敏锐的技术判断力,需要有先行先试的勇气,如大疆无人机汪滔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研究遥控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他完成了“可以停在空中不动,想让它停哪里就停哪里”的自动悬停技术,对于大疆后期各个产品线的技术规划提供了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技术洞察。那技术洞察如何开展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专利分析。对目前整个行业的技术专利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我们有一个客户是做电子烟产品,他们的核心技术是电子烟的雾化技术,目前雾化技术主要的瓶颈在于雾化芯的研发技术,最新的第三代陶瓷芯稳定耐用的特性,也解决了棉芯诸如易干烧、炸油、易糊芯、口感不够稳定等问题, 但尽管陶瓷雾化芯应用广泛,但也并不代表其完美无瑕,发热不均匀、积碳率高等问题仍需要改进。

2)标准组织动态。对于标准制订者要持续进行跟踪,如果有新的标准发布,需要对技术的规划进行更新。

3)初创型公司的技术信息。如A公司位于北京,主要做AI智能芯片,成立于2016年,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B公司位于深圳,A成立之后成为B的供应商,但B公司由于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对初创公司的技术信息进行了摸底和技术洞察,仅仅经过两三年的时间,B公司就把A公司的技术攻下了,用自研的芯片取代了供应商的核心部件。一般来讲,初创型的公司会有1-2项核心技术。

4)竞争对手信息。可以通过展会和行业论坛等渠道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信息,或者通过竞争对手的客户了解详细的技术性能指标。

5)客户需求及痛点。客户面临哪些未解决的需求及痛点?解决产品与客户需求的冲突也是技术洞察的重要输入。

6)供应商技术信息。作为产品上下游的生态链的一环,要对供应商的技术持续加以关注,如特斯拉会关注电池供应商,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会关注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的技术,联想会关注INTEL芯片的技术。

7 )行业协会。也称为焦点小组(Focus group),这个小组里的人对技术发展趋势感兴趣,并愿意尝试新的突破。

8 )开源平台。 开源平台为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支持,如安卓、华为的鸿蒙(Harmony OS)、涂鸦智能物联网平台等,都是为其它平台使用者进行技术规划时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03   技术洞察和技术研究的关系

       什么是技术研究?技术研究不同于技术开发, 研究型的项目更偏向于前沿技术和热点技术,主要包括下面四个方面的方向:

1)技术创新:研究阶段主要是进行概念/框架研究、关键技术先期研究(包括理论分析、仿真、实验等)、或直接参与重要标准中的课题研究;

2)通过专利保护所发明的技术:研究阶段输出专利,通过专利保护所发明的技术;

3)通过标准提升专利价值:研究阶段输出专利,并将专利技术推进标准,提升专利价值,为未来产品的关键技术提供解决方案和IPR保障;

4)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提交提案,需要同时提交测试报告提出的方案或算法,也需要实验验证可行性、效率等等;

    而技术开发适用于硬件、软件、算法、逻辑、整机、产品工程工艺、测试工具等各技术开发项目;适用于工程样机、预研样机。

       通过技术洞察,产生新的IDEA,并进行研究和技术开发, 是一般的顺序。但有些较超前的公司, 也会提前进行研究新的技术,即是主动研究和被动研究的区别。 一般来讲,如果某项技术目前市场已成熟,但我司没有,即为被动研究,如果某项技术目前市场也不太成熟,需要进行新领域的突破,即为主动研究。 那么,技术研究和技术洞察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根据共创力咨询的经验,我们总结如下:

04    技术洞察和技术研究的分工

        谁来做技术洞察?参与技术洞察的成员应包括集团层面、各事业部层面、各产品线层面、以及各产品、各模块、各专业小组的技术负责人,他们需要根据产业、市场、客户、最终消费者、渠道以及竞争对手等技术趋势的变化,持续对技术进行洞察,并输出相关的洞察分析报告。高质量的技术战略规划,依赖高质量的技术洞察;高质量的技术洞察,依赖高质量的跨领域的提炼及综合分析能力。   

       谁来做技术研究?研究团队的成员应包括研究项目经理、技术研究工程师、配置管理员、知识产权/标准工程师、采购人员等。技术研究项目定位于“概念验证”,旨在攻克关键技术难关,在关键特性上做到业界领先,为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扫清障碍;或是验证独特创新的技术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