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学明
上周,共创力咨询在帮助客户咨询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到了如何构建产品的MVP, 如何交付产品最小的可视化产品包?先来说说这家案例公司背景:
A公司: 国内国内按摩器具行业首家上市企业。上市初期A主要以出口代工为主,受益于亚洲、北美、欧洲三大保健按摩器具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产品设计、技术研发能力的增强和生产经营规模扩大,A公司迅速成为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核心供应商。2005年起,A公司自主设计制造商(ODM)出口业务稳踞龙头,已连续12年位居行业出口排名第一,产品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超6亿美金。公司成立以来对研发持续投入,目前拥有近900名专业技术人才,已获专利授权403项,位列行业首位。此外,公司在以色列、日本、深圳等地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随着业务的发展, 客户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场景越来越复杂,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公司总经理提出了MVP(最小可视化产品包)的概念,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那究竟什么是MVP呢?

一、什么是“MVP”?
MVP指的是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产品。这里的MVP概念是Eric Ries《精益创业》里提出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指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并在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上持续快速迭代,直到产品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MVP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快速验证团队的目标,快速试错。
MVP有三个特点:
1、MVP只表现一部分产品价值,而不是最终产品
2、MVP给“发烧友”用,给自己的粉丝使用
3、MVP是探索式产品
二、如何构筑MVP?
假设公司的产品部门有了一个很棒的想法,你需要开始构建一个产品了,更准确的说,是构建一系列产品功能,使其能以最小的成本和风险去实现你的产品目标。接下来就说说如何从一个“想法”走到一个“最小可行性产品”。

构筑MVP的步骤:
-
识别用户需求:在高度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中,需求是建立在商业、技术、用户之间的一组动态的、待验证的假设:

-
挖掘和定义需求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验证假设的过程、在试错中学习,逐步逼近直至找到方案与问题、产品与时长“契合点”的过程。
- 创造出丰富的用户故事(User Story):迭代的时候考虑各类型的用户群像,并尝试构建符合他们需要和期待的用户故事。可以使用Scrum中提到的一个公式:作为一个(用户角色),我想要(做什么活动),这样我就可以(获得好处)。在这个阶段你不需要考虑优先级的问题,此时只需要给各个用户故事一个简单的标题,来做分类整理。
- 对需求和假设进行反复的验证,并根据客户反馈进行调整。

- 不断的推出新的功能和特性。 形成一个一个的用户场景, 即专题:

- MVP的迭代过程:包括用户故事,站立式会议,敏捷开发,可视化管理。

三、MVP的构筑和持续交付对组织的要求
1、组织方面的变革
1)IPD组织与敏捷组织的差异,IPD体系比较偏向于矩阵式管理,但敏捷更加偏向于扁平化,领导和员工共同为交付负责;
2)管理者思维的转变,以人和交流为中心,而非以流程和制度为中心;
3)开发人员思维的转变,需要多次提交在本地构建成功的版本进行与其它模块进行集成测试,原来是周期性提交,现在需要每日提交;
4)测试人员思维的转变,测试活动需要前移,测试人员需要参与开发过程的测试;
5)质量保持人员从警察到复合型人才的转变(医生、牧师、教练、警察四个角色)。
2、流程方面的变革
1)在IPD流程中嵌入敏捷开发流程,IPD依然是公司级流程,敏捷更偏重实践;
2)IPD重量级流程和敏捷轻量级流程的融合,做到互不冲突;
3)敏捷需求管理流程,需求的迭代管理比以前更加快捷,需求的反馈需要短平快;
4)流程裁剪,一切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只交付刚刚好的软件产品;
5)IPD中瀑布开发模型和迭代开发的差异,IPD需要做好所有的功能之后再交付,而敏捷可以分特性进行迭代交付;
6)IPD重流程,敏捷更加重视结果,IPD比较重视开发过程的质量保证,而敏捷更加重视可见的结果,一切以结果为导向。
3、绩效管理方面的变革
1)构建敏捷的自运作团队,敏捷强调自驱性团队,即由原来的流程驱动变为团队自我驱动,自我的激励和运作。
2)从KPI到OKR,原来的KPI是由上到下,强调“按需分配”,现在需要团队自我管理,每个人自已编写自已的OKR,鼓励“能者多劳”。
3)敏捷考核与IPD考核的差异,敏捷团队考核强调团队共同挑战困难,共同承担责任,在考核方面以激励为主,以客户满意为最终结果指标,事后再来分析绩效结果。
4)扁平化的绩效管理模式(敏捷团队,人人平等),在敏捷团队中,绩效高度可视化,付出的努力能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法进行管理,更能激励团队成员积极性。
4、 IT工具方面的变革
传统的项目管理工具已不能适应快速响应的团队管理,需要选择开放、兼容、可扩展的工具的平台,如:
-
项目管理工具(禅道、TAPD、MANTIS等);
-
持续集成工具(CruiseControl、Jenkins、IncrediBuild、InstallShield等);
-
单元测试工具(JUnit、CUnit、CppUnit、google/gtest、google/gmock等);
-
代码检查工具(PCLINT、checkStyle、FindBugs、codecheck、Cppcheck、PMD代码分析工具等)。
总之, MVP模式不限于软件产品的开发,也可以应用于短平快类的电子消费类产品,如手机、智能终端、APP应用等。
本文作者: 杨学明介绍
杨学明,清华大学MBA,深圳市共创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汇成研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深研发管理专家,国内首席研发管理专家,曾服务于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杨老师先后在国内开设研发类公开课100多场,服务内训客户1000多家,为数百家企业提供了研发咨询服务,典型的客户如深圳迈瑞、华立仪表、步步高、英威腾、雷赛智能、埃斯顿、华工科技、中国科学院、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工商银行、重邮信科、从兴电子、浙大网新、联迪商用等。近两年服务的客户如中电海康、网易、苏宁云商、烽火科技、29所、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广联达、大唐电力、招商局、京信通信、航盛电子、国电南瑞、中航工业、维力医疗、寒武纪科技、海南邮政、京仪股份、海尔集团、华润集团、科东电力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