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力研发咨询/杨学明

1     基于功能树分析(FTA)的功能级FIT测试方法原理介绍

功能FIT分析方法的提出,是基于对FMEA分析方法的如下疑问:

a)    利用FMEA分析做FIT测试时,智能控制整个芯片失效,或者控制芯片部分功能的随机失效,但是无法模拟器件单个功能或者是特定组合功能的失效。而对于产品系统而言,对于整体失效有检测和保护,不能等同于部分失效也有检测和保护;

b)    利用FMEA分析结果做FIT测试时,容易遗漏某些芯片的部分功能;

c)    利用FMEA分析结果做FIT测试时,硬件测试工作量太大:为了保证测试的可靠性,对于同一个故障,需要多次注入,而且不同单板的同一芯片也要重复进行。硬件触发可操作性很差,而且工作量也大。

考虑到利用FMECA分析结果做FIT测试设计的以上缺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功能树分析和软件模拟故障的功能FIT测试设计方法。

基于功能树的分析,就是针对单板或者模块,从分析对象的对外接口功能(即最顶层功能)着手,逐层分解,直到底层芯片。在最底层分析各种可能的失效,并对失效模式进行一定的收敛,形成最终的测试项目。对于利用功能FIT分析方法生成的测试项目,主要是考察单板系统对底层各种故障的容错能力,这些故障模式与单板器件的故障模式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2     适用范围

基于功能树FIT分析的单板可靠性测试设计方法,适用于单板维度的系统级可靠性测试,其主要是考察系统对底层各种故障的容错能力,这些底层故障模式是芯片驱动层面的。

3     操作办法

基于功能树FIT分析的测试设计工作,其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功能分析、功能分解、失效分析、测试项目整理。

1)    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的过程,就是把被测单板看成一个黑盒,分析其对外提供哪些功能的过程。功能分析的输出是单板最顶层功能的列表。功能分析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功能分析过程不考虑芯片维度;

单板电源不在功能分析的范围之内;

比如某产品接口板功能分析结果如下:

1)业务(BTS业务、BTS信令、本板信令)

2) 操作维护(IPOA、主从串口)

3) 时钟提取

 

 2)  功能分解

功能分解的过程是针对功能分析得出的单板顶层功能列表,通过测试人员对被测单板的白盒级理解,逐层分解,最终得到与单个芯片相对应的底层功能。

功能分解过程要注意的几点:

一定要分解到与单个芯片相对应的底层功能;

同一单板上的相同功能只分析一个,不作重复分析;

对于上面提到的接口板,部分功能分解结果如下:

 

                    图2功能分解举例

  3)  失效分析

失效分析是在功能分解完成的前提下,针对最底层的功能进行故障模式分析的过程。失效分析注意以下几点:

失效分析是基于功能树的;

失效分析不考虑失效概率,可能的失效都要分析;

失效分析针对最底层功能(对应芯片级);

另外,这里说明一下失效分析只细化到芯片级的原因:

芯片内部无法分析;

芯片内部故障无法注入;

从经验来看,芯片整体失效更多。

总而言之,从我们现阶段底层测试业务的角度来看,没有深入芯片内部,开展器件可靠性的测试,所以这里的失效分析只停留在芯片级。

下图是以板间交换模块为例,进行失效分析的结果:

 4)    测试项目整理

针对底层功能进行失效分析以后,肯定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模拟或者是很难模拟的失效模式。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失效模式的等效和收敛,以确定最终的可靠性测试项目。失效模式的收敛遵从以下原则:

对于不能进行模拟的故障进行等效;

对于无法等效的故障收敛到上一级。

如下图:

4 基于功能FIT分析的可靠性测试设计方法的局限性

作为一种可靠性测试设计工程方法,功能FIT分析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其分析得出的故障模式缺少数据支撑,各测试项目没有优先级,投入重点不好把握。

 

作者简介:

杨学明  清华大学MBA,深圳市共创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市汇成研发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深研发管理专家,国内首席研发管理专家,曾服务于华为,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杨老师先后在国内开设研发类公开课100多场,服务内训客户1000多家,为数百家企业提供了研发咨询服务,典型的客户如深圳迈瑞、华立仪表、步步高、英威腾、雷赛智能、埃斯顿、华工科技、中国科学院、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工商银行、重邮信科、从兴电子、浙大网新、联迪商用等。近两年服务的客户如中电海康、网易、苏宁云商、烽火科技、29所、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广联达、大唐电力、招商局、京信通信、航盛电子、国电南瑞、中航工业、维力医疗、寒武纪科技、海南邮政、京仪股份、海尔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