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空

注:文中出现的“whk”指文化课、“OI”指信息学竞赛、“MO”指数学竞赛、“PhO”指物理竞赛

我需要写三篇文章,一篇算作回忆录,记录一下OI生涯和高中whk生涯,一篇是威海一中实验部让我写但由于高考失利所以我不一定会写的学长寄语,一篇是给高一高二的朋友讲讲我高三的学习经历和高考之后参加各种校招面试的游记。

然后考虑到时间不够,我把这三篇文章合为一篇。但这三者在文字数量和遣词造句上的要求截然不同,所以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令我倍感欣喜的是,syb主动邀请我讲一讲我的各种面试经历以及高三是怎么努力学习的。

殊不知他自己就是答案。

2021/07/12踏进贝塔编程的教室,开始接触c++,这个可以参考amx的回忆录以及一篇高一时颓废写下的文章

贝塔编程有个online judge平台,我用了一暑假时间打到了第一名。

然而九月份没过csp-j初赛,现在怀疑是威海市实验中学存在黑幕导致的。

22年元旦,贝塔组织了一场比赛,我满心期待能一举夺魁,但最后由于保存文件格式出错取得零分。不过后来经复盘,我格式正确的情况下也只能取得校区第六名。次周的周末,在贝塔编程校区的楼下等电梯的时候,听到了两个学长样子的人交流着实验高中组织了一场比赛,时间和贝塔的那场比赛一致,这是否说明高手都去了实验高中参加比赛,而我只是在这些低手中排到了第六名?那我的水平是否被证明为很差?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来看,结合各方面信息,我在等电梯的时候遇到的那两个人能够被充分地证明为分别是lmy和cc。

//////

22年寒假,买了本《信息学奥赛一本通》,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我抱着这本书在半月湾旁的山坡上研究noip1999导弹拦截,那时我认为这道题我一辈子都无法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来。参加贝塔日常的集训,其中多次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一场模拟赛中的所有题目。但每次AK整场比赛后,我的选择不是自行做题,而是打农。

22年上半年的疫情网课,沉迷于打COC,没有进行任何的OI训练。

中考结束后,继续投入到OI的训练当中,贝塔的老师发现了我的潜力,推荐我去提高班学习,但由于我初阶算法掌握甚少,甚至不会建图,害怕自己无法跟上进度,还是跟以前的同学们留在进阶班。

//////

上面这一段是我唐完了的OI生涯的部分,直接造就了我在noip2022折戟沉沙和在此后走上一条不归路。

但我同时学了很多东西,22年寒假,我毕竟理解了导弹拦截中求Longest Increasing Subsequence的二分优化技巧,22年暑假,我毕竟领略了链式前向星的美感,学会了换根dp和树状数组,掌握了二分答案这一重要思想。

还未进入高中,初中的老师就跟我说高中知识有多么困难,课程有多么繁芜丛杂,于是我对于高中渐渐萌生恐惧。中考,我以只比分数线高三分的成绩进入威海市第一中学实验学部,这本就意味着我在实验学部的竞争力极小,往往会面临考取倒数名次的情况。暑假期间,我接到通知,要去学校报到。我怀揣着紧张的心步入山水楼的大门,昏暗的光线给我的全身笼罩上了一层阴影,使我一度想要逃离。我见到了我的班主任。有一位同学姗姗来迟,她即刻展开训斥,那位迟到的同学大概没当回事,但我早听得魂飞魄散,害怕下一次受训的就是我。

军训期间,酷热的天气让我本就充满紧张的内心格外不堪重负,我还非常“不幸”地结识了早已背完3500词并对高中有深刻了解的dz(他高考取得全校最高分,位列全省前七十名)。我误以为大家都是这个水平,这让我的压力再度骤增。

这里需要指出,我在初中后期,各种考试都始终排在班级第一,内心存在一定的优越感和好胜心。所以,我害怕高中、害怕实验学部,本质上是害怕自己的优越感被击碎,自己的好胜心无法得到满足。我渴望在高中取得比较高的排名。但同时,我一心认为,压线进入实验学部这一事实让这一渴望变得不切实际(却并没有考虑到初中和高中知识和学习方法有着高度差异,一些在初中取得名次的同学,到了高中不一定会继续领先,反之亦然)。

威海市第一中学在OI方面相对弱势,高水平选手极少或根本没有,所以我觉得或许我可以在此方面有所立足并找到自信。

然而,同班同学里,有位phx,初中就已经去省里比赛并载誉而归,还有位cc,是我所在的编程培训机构的元老级选手;旁边班级,有lmy和wjj,前者的大名,早在我初中时就响彻我耳边,后者不仅被传闻一天背100个英语单词,还早已掌握了许多高难度OI算法(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流和平衡树),顿时,我感觉自己同时处在了OI和文化课两者的最底层。

携带着恐惧和紧张,我走到了第一次月考,取得了级部六十多名,其中,数学145分,物理满分,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还算可以。

通过了csp初赛,能去日照打比赛了,学校还组织了集训。当时先是线上建了一个qq群,毕君彦老师让我们国庆节来集训,立下了不许早退不许自带电脑的规矩,让我误认为她是一个很严肃的人。

当然,经过后来的了解我当然知道了她和严肃不沾边。不过为什么第一印象是她很严肃呢?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缘于我对高中生活有着本质上的恐惧,因此将这份恐惧推广到每位老师身上了,即使所有老师在后来无一例外被证明是不严肃的。

集训那天大雨倾盆而下,淹没了格致楼前的通道,全无落脚之地。前来给我们集训的是谷队,他给我们拉了一场模拟赛,结果里面的题全部来自洛谷月赛,其中有两题我还做过。自然拿到了第一名。

谷队一直给我们灌输csp不爆零就行的思想,而爆零高概率是格式错误导致的。我先前在元旦的比赛中已经因此爆零一次,所以格外担心。

之后每周末都有集训,内容大概就是做洛谷月赛。有一场KDOI,我看出了T1考察逆序对,赛时未能取得ac但赛后调了三个小时终于通过。事后这道题被评为蓝题。这是我人生中解决的第一道蓝题,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OI水平并不算差,至少在校队中能够有一席之地。

csp-s因为疫情取消了,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坐在月考考场中,考试题也无心解答,在演算纸上默写树状数组和链式前向星的板子,担心失去比赛机会,无法证明自己,进而陷入自我怀疑,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好在省学会给了所有csp-s考生参加noip的名额。但条件是需要提前在平邑隔离一周,父母害怕担心学业,于是百般阻挠,在我长达数日的反抗下终于同意我前去比赛。

在威海一中等待比赛的来临,每天幻想着自己考出高分一鸣惊人,神游于算法和数据结构的海洋中也让我耽误了很多whk的学习。

下面是noip2022,可以参考这里

到平邑的第二天,周老板给我们租下了全季酒店二楼会议室,让我们可以写文化课作业,但我们选择下飞行棋。

第三天,周老板喊我们打洛谷月赛,我没有能力解决这个级别的题目,但注意到T2部分分给得很足,因此一直在拼这些部分分,最终T2获得64分,这也是我的总分,同时也是威海一中众人中的最高分。

这七天的文化课学习和竞赛学习的安排成了问题,大家僵持不下,我拉了个投票,终于定下了每天白天whk,晚上打2h模拟赛然后谷队讲题然后写whk作业。

谷队拉的那些模拟赛事后被证明是洛谷里的各种模板题。但我都不会啊,所以对我来说是难题。但大家会的也不多。

然后就是考试,A了T1,T4本来有20分,数组开反了导致RE爆零,痛失省一,但成绩是贝塔最高分,战胜诸多学习时间比我长得多的选手。

这场比赛让我感觉我的天赋好像还可以,于是决定在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后来每周末放学时就自己留在机房做题,渐渐地自己AC了很多紫题黑题,水平大有长进。

周末去贝塔上课,因此认识了syb和xhr,但此时高中生里只有我和rbj还坚持OI了,看着去年一起集训的那些人的洛谷名字颜色一点一点变成灰色,内心充满伤感。

CCF给受到疫情影响的省市组织春季测试,但不包含山东。山东不打算补办CSP-S,但组织了CSP-J的补测,syb好像考取了威海市最高分。

贝塔编程推出排位月赛,我在首次月赛中大优势捧杯。

23年暑假,七月份整日和syb留在贝塔做题,八月去了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集训,学了不少东西,也曾在模拟赛中取得很高的名次,场切过许多蓝题紫题,当年认为一辈子也做不出来某个题,如今却能轻松解决许多比它难度还高的题。在中山的两个周末分别和舍友去商场看了《孤注一掷》和《暗杀风暴》,后者syb还说不敢看。

这里面想扩展的话还能写出很多东西,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了。

高二开学,做出了停课学OI的决定,这个决定在短期被证明是失败的而在长期来看被证明拯救了我的人生。

高一,由于whk和OI并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反对+学校没有竞赛基础+我缺少资源,使得我OI没学通透,whk成绩也退到了年级一百名开外。

停课,我得以适当逃离whk的苦海,走一条喜欢的路。

此后,在梦熊的模拟赛中也曾力压众多省队选手,在vp省集模拟赛中也曾达到和银牌同样的分数。最重要的是认识了与我一起学OI的校内校外的朋友们。

在我接连在OI比赛挂分落第后,我又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在智力上有本质的缺陷。
坚持着走完省选前的第一次集训第二次集训,在省选时又被季风吹翻了我的OI梦。

回到班级,一份物化生卷子,大家轻松理解的知识、解决的题目,对我来讲却像天书一般,我绞尽脑汁,动用上课听到的一知半解,但终究无法取得任何的进展。

我开始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每周的周测,不顾总分,拿到卷子就从头往下做,从不跳题,尽管总有一道题能卡我一小时。一道物理题,套用模板就能解决,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我不知道模板,我就死磕,极力调动各种知识尝试解答。一道化学单选题,考察基础知识,我不会,我就结合生活常识并加以推理,有时这么一道选择题能卡我30min。英语阅读能力大幅下降,没关系,一题一题做,哪怕别人写完读后续写了我还在看七选五。上语文英语课时写数学题也成了常态。

一方面是想开摆了,另一方面是认为我能追上去。

回归whk三周后,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

同时,我对OI的执念并没有放下,我始终需要一场比赛来证明我不是废物,所以我在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OI的训练,这其中,为了和whk接轨,我主要展开了组合数学和思维题的训练,水平到底有所提升,也让我在学习whk的概率统计板块中表现亮眼。当然这是后话。

不知是实验部老师的开明、对我加以信任、还是对我已经放弃,反正他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对我刻意照顾,只是物理老师善意的一笑、化学老师意味深长的拍拍我的肩膀,便缓解了我破碎的内心中的几分疼痛。和班级中的几个老哥一起玩农的时光也很能够抚慰我的心灵。

我走到山水楼一楼,在光荣榜上看到了诸多OIer的身影,我先前就已经得知amx期末考取了年级第一,jsy政治单科前三,syb、hyt都榜上有名。我想到21年一起学c++的时候,我的成绩和amx不相上下,如今他whk成绩优异,这是否证明我也能学好whk,或者说,这最起码证明了我有学whk的智力,所差的,只是努力?

我很感谢那时坐我同桌的一位物竞老哥,他教会了我很多知识与思想,对我物理成绩的提升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诸多同学,包括phx和lbc,向我传授了一些学习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这其中包括lbc教我生物题不会做尽管翻书,不要在意晚自习班规。

总之,到高二暑假前的那段时间,对我而言不算辛苦,因为我明白我每次考试一定是进步,毕竟退无可退,从第一次月考的280名,第二次的162名,到第三次的93名,逐步回到了高一的水平并大有可进之势。

高二暑假,参加了山东省数学会组织的夏令营,在潍坊。在这里认识了sly和cyl,这两个人后面有大用。

宿舍聊天中,我得知同行的yzf是级部第一,cyl级部前几,同来的几个女生也都是榜上有名。

一起发生了很多好玩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在威海一中视频号里看见syb在什么实验室揭牌仪式上打鼓。

在结营考试中,我以没有正经学过MO的身份击败了诸多选手,拿到二等奖。我认为这佐证了我前面的推论,既然智力不输别人,那么我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卷题。

高三,再不卷就真的没学上了。

我对于OI的执念来自两方面,一个是自己没取得像样的成绩,一个是威海一中从没在csp或noip中战胜实验高中。我希望能够让一中OIer们多提升一下水平,多出几个省一,了结我的心愿。所以我动员他们一起集训。学校请不起老师,我便亲自给他们讲课,讲了些骗分方法和无限栈的开法以及对拍。前一者是继承谷队,后两者是由于谷队在noip2022赛前没讲导致了我的挂分,为了不让大家重蹈覆辙所以我认为一定要讲。

准备cspnoip的这段时间我每周二周四都会翘掉晚自习回家,随便写点作业然后找点OI题,再就是出去锻炼。这一做法有助于缓解压力,并提供反思总结的时间。

由于需要备赛,我经常在语文课和英语课上做OI题,大多为构造。

怎么noip还没考过lzr。lzr是威海非省队选手里的最高分。

偶然刷洛谷看到了xht的文章,因此得知了金考卷的存在,购买了英语的。周五周六晚上的自习就拿出来做,记得第一套做的是济南开学考,阅读全对然后完形填空错了七个。

化学基础知识很差,偶尔会翘掉体育课或者晚自习去机房登录b站学习化学。

周末会看随机一些视频学习数学,同时还要练习英语听力。

渐渐地,我化学从1.5h做不完选择题到可以卡点完成全卷,英语从2h刚开始看作文到能够顺利写完读后续写并实现客观题满分……
noip回来后的那场月考莫名其妙考了级部第27名,信心倍增。
寒假,买了本《高中生物学精讲》开始研究。临近开学得知青岛贝塔放假,去那边把它当成我的自习室,做老师让做的高考题。怎么不会24年物理压强大题,答案好像是892我怎么算的972。
在青岛贝塔下面的商场买了一些奶龙糖。

寒假结束,Sly夺金归来,来到了我所在的班级。但他只是如来,因为他大多时间在101教室自习。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因为我个人专注能力较差,难以专心听讲,同时抗干扰能力极差,所以很需要一个自习空间。

我开始学习lbc,每天中午回教室自习,但是隔壁一班有神秘动静,没法完全学进去。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去到了张震副校长的办公室,提出了自习的申请,出乎意料的是他欣然同意,当然,他也提到了如果成绩下滑会被约谈乃至遣返。

一开始只申请了数学和生物课去楼下自习。

于是我买了天星教育的物化生的45套。我认为金考卷>45套,然而金考卷是全国各地搜集题目,主科可以用,但物化生比较简单难以满足需要,而45套是山东专版,有难度值得一做。

我给自己定的战略是四月月考前先把较差的物化生提上去,二模前把英语提上去,最后提语文。而数学是始终需要保持的。

四月月考考了级部第七,这次没有运气成分,反而挂了很多分。尤其是语文作文考了全班倒一。后来得知我是班级第三,比第二低了0.5分,作文好好写就考过他了。第一名是全省第二,这个没法比。

有了这次成功,我就开始全天自习。

四月月考前见到cyl,得知他要准备ustc少创班的考试,在月考那几天来到了101跟我和sly一块备考,但其实是聊天。那次他考了级部第35名,技惊四座。

后来二模退到了第九名,一方面是由于大家进步了,另一方面是我先前提到的我不具备基本的抗干扰能力,cyl的到来使得自习室里多了一个人,加之他比较喜欢问问题,我难免会分心,再另一方面是我手头的资源不够,45套中有价值的部分基本做完了。

二模的同时cyl还去参加了高二的月考,考取了裸分年级第一,赋分年级第七。

时常还要面对这两个天赋哥的拷打,sly随便考到物理全市第一,cyl随便秒掉各种困难卷子。

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做题思路更加清奇,和他们一起备考着实让我收获甚多。

从当年玩SLG手游就很喜欢安排战略,到如今高考临近,享受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的过程。何时练字、何时练习写作、何时学习理科、何时背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把实验部安排的考试考虑在内,把这些事情高效安排好,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段时间背了一堆步步高上面读后续写的句子,最记忆犹新的是这句:

I felt like I were floating in an ocean of sadness.

我买来一堆高考答题卡状物,不厌其烦地抄写这些句子,为的是提升写作能力与书写水平,经常一天练字两小时。我不知道这是否耽误了我的理科学习。

每次写读后续写就开始堆这些句子,然后成功骗过老师给了我高分。但这其实是高度可取的,现在很难见到原创佳句了其实。

最后那几天我们三个也都开摆了,sly直接一上午不来,我也来个迟到早退,平时和cyl在希沃大屏调教deep seek,让它帮我出一份备考计划或者查看录取分数线,那时觉得怎么样也能考到670分。或者cyl去玩智慧教育云平台上面的化学实验炸试管,然后我俩一块玩数独。那几天买来了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速刷,看到了双雪涛《大师》节选那题,在网上搜到了原文,发现了很多逆天词汇。

从四月到六月,见证了101教室外的灌木丛从仅有枝干到枝繁叶茂可以遮住半个窗户,从和一些神秘飞虫斗智斗勇到开始和蚊子展开搏斗,从5楼原班级的教室里看外面的水杉也从仅有一圈绿叶发展到最后的绿意盎然,没想到高三生涯真的转瞬间走到了尽头。黑板上的倒计时,phx变着花样用各种算式来表示天数,当时盼望着一个又一个完全平方数的到来,没想到从36往后就离开了那间教室。

然后去高考,高考语文作文时间留得太少是最大败笔。数学题出的不算好,但我个人也有失败之处。比如数学T8把自己绕晕,T18没有一步步推理并简化为三角换元。

高考结束,去考复旦强基和国科大综评。至今不理解凭啥山威和哈工威的综评不给过,明明国科大都过了。

复旦强基报的计算机方向,初试就是上机编程,T1是给一个数组,你可以把它划分为若干段,使得第i段内的元素和小于等于第i+1段的元素和这样,求合法划分数。n<=1e4,完全不会做。T2模拟,T3数据结构。会了T3,T2没调出来。由于捆绑测试,所以我只得了T3的30分。满分是100,10+30+30+30这样。但是我通过了初试。没去复试是因为本就不打算走强基,去初试是因为想去玩。考场里很多人都没有OI经历,这个听他们交谈就不难发现。所以这可能就是我做了一题就过初试的原因。国科大综评,只有面试,是群体面试,三个老师面四个学生。进教学楼先按要求上交资料并登记,然后抽签分组。大概问了自我介绍+怎么了解到国科大+来国科大以后想干嘛。然后考察一些数理基础,比如阿基米德公理。

机制就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回答。除了我以外大家都有话说,都对未来有看上去明确的目标,有想搞材料的,说国内这方面做的不好,有想搞人工智能的,说了一堆用途。然后简历都很厉害,有北大优秀营员的,有竞赛获奖的。最后问了神秘问题:我们的高考估分。

这个没办法估的,但以往来看国科大裸分得680,综评往往可以670,说670就好。

综评满分750,据说一般都在740+,我735,这是一个说得过去的分数,毕竟我完全没有准备,甚至自我介绍也没准备过。

回家后同学约我进三战新区,和lyz商量了去威海一中山水楼六楼自习,顺便开荒。Lyz准备强基,上下午分别有一次课间休息,此时我俩打农。其他时间我就开荒+看《青年文摘》,很好看。晚上回家后lyz还要卷到九点半,然后一起打农。

待了十天,出分了,我是在威海一中查的分,其实没有验证码,所以最后还是家长打电话告诉我的,当时心态就炸了。现在怀疑高考完一定不要回学校学习,静静等待分数即可。当时我们班考年级前十的这四个人中就lbc没来,最后也是唯一考670+的,而且还是生物86的情况下。Lyz生物82,所以最后一天还是要认真考生物,我最后一天稳住心情认真做题考了95,感觉是高分。

正常报的话只能去东南大学和中山大学,然后和上交招生组交流了一些,其中还有一中67级的老哥,说上交很好转专业,感觉不像忽悠人的,又结合了其他人的建议,在报名截至前一小时改成了上交。唉唉,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明年才能知道。

之后一直在家打三战,后来觉得不能这么颓废就去山大图书馆刷codeforces和atcoder。

去青岛贝塔待了几天,被qwqaq和潘老师拉着上了两天课,讲data structure和graphs,听说界徐盛现在有省队水平,期待他明年能有E。

qwqaq告诉我上交有致远计划,有个acm班,去了解了一下发现我由于有noip省一所以符合报名条件(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得有省一才可以报相应方向,如果正经考到工科试验班了像lbc那样就可以直接报),所以报名了。

网上审核需要写500字自我介绍和500字报名理由。

听了线上的招生会,这个多留意一下报名相关通知,公众号搜一下可以找到。

过审后要做线上类MBTI测试,也就是抗压测试。

线下环节第一天上午体测,考察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跳绳,跳绳用的是学校配的自动计数的绳。每个环节都有老师指导大可放心,就是走个流程,毕竟不是选拔体育生,挂科也无妨。难评的是考试前在外面排队排了1h多。

下午数理笔试,数学物理总共3h,同时发卷,1.5时收数学,3h时收物理。数学题类似高联一试,不算难,有一个考察了斐波那契数列mod10有循环节这一偏僻结论,物理基本没有会做的题因此不做评价。

面试+面谈,只有acm班多了个群体面试,其他都是单独面试+面谈。

单独面试有两场,都是一个学生对两三个老师,考察报考意向和数理基础。问了我一个期望题,算出来答案是正无穷便不断怀疑自己,结果答案就是正无穷。感觉这个环节就是要相信自己算出来的东西。

面谈要和家长一起,父母可以都来。

群体面试,天崩开局,和上海中学、学军中学、长郡中学的排到一块了。不是数竞省队的就是OI铜牌大满贯的。大家自我介绍感觉都能说满2min以上,但我啥也说不出来。

最抽象的是要求五个人相互提问,每个人提问别人一次,被提问一次。这其实是一道排列组合问题,或者说一道图论问题。

这需要你在先前自我介绍环节认真收集其他人的信息,并找出有价值的问题。

最后还要问面试官,也就是acm班创始人俞勇老师一个问题。

我自然是寄了,但lbc报的物理方向,被选上了。

但这下可以好好准备转专业和打icpc了?

这里是一篇我面试前看过的文章,很有用。

鸣谢环节:

首先,感谢一些同班同学。高二刚刚回归whk时,我的PhOer同桌孙浩淳给我讲会了很多物理知识,缓解了我对物理的迷茫和恐惧,让我重拾信心。高三上学期,我的年级前二十的宽宽同桌王弘毅,在我眼中几乎无所不通,为我在所有学科上答疑解惑,对我水平的提升有着巨大贡献。我的后桌,精通生物的刘子涵,另一位是英语大神朱媛,对我单科成绩取得突破有着重大帮助,我在一个阶段中正是以他们为目标在相应学科上进行追赶。刘炳辰,为我指明学习生物的方法,其实就是晚自习做作业翻课本,但这个真的很有用!同时他每天中午回班级自习的举动也给我启发,间接推动我最后做出停课自习的重大决定。吕银章,让我得以打发很多无聊时光并有一个明确的榜样,能遇到这种人属实是我的幸运,虽然每次给他发消息他都不理我。没能和他考到同一所大学令我感到非常遗憾,同样高考失利,但因为信息差和性格不同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希望以后有缘和他在除王者峡谷以外的地方重逢。同时当然还要感谢那些周末和我一起打农的朋友们。

如果我没有去学OI,我就不会停课耽误学业,不会遭遇这么多失败丧失信心,我的whk成绩是否会更好?答案是不会。

为什么呢?是因为我认识的众多OIer。他们在我学OI时给予我陪伴,并让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增强对算法的掌握,而在我回归whk后,他们优异的whk成绩让我相信自己也能达到同样的高度,进而重拾信心,步步为营,达到新的高度。如果没有这段OI时光,我一定还是一个对高中充满恐惧的失败的高中生,在一次次失败中退至谷底并迎来心灵上的死亡。如果没遇到这些OIer,我大概一定会在OI比赛的失利中沉沦并像身边少许同样竞赛失利的同学一样落得辍学的下场。总之感谢他们。

当然还要感谢那两个MOer,陪我度过了别样的备考时光。

感谢威海市第一中学实验学部的诸多老师,他们对我的大胆设想提供大力支持,没有他们,我将失去自习的机会,整日在教室里神游,并失去调整总结的机会,无法迎来最后的厚积薄发。

建议:
1.多和老师交流。聊啥都行。

2.要重视语数英,特别是语文,毕竟基本上谁都不想高考查分时被第一个分数吓哭。认真训练作文。

3.高三体育课安全第一。不想去也可以申请在教室自习的。万一出现意外将可能面临一个月的拄拐生活,一般的同学面临这种情况,学业往往会受到影响,虽然启发我写下这条注意事项的同学在受伤之后一举登上年级前二十。

4.不一定要按照学校的安排来,究竟是六个晚上分别搞3h语数英物化生还是每晚每科各搞30min,需要结合自身实际。

5.实验学部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很开明,一些不走寻常路但是合理的想法完全可以和他们沟通并往往能够得到实现。

6.高一,高二上,这些学期可以适当发展业余爱好,包括但不限于五大学科竞赛。这段时间的学业压力不重,适当发展一下数学或物理竞赛还可能会对whk成绩有不小的帮助,如果取得奖项,还可以增长自信,并为后续的综评与强基增加竞争力。

7.高一高二成绩不佳不要过早怀疑自己,请相信很多学生本质上考不过你,但他们凭借各种预科班灌输了很多知识,让他们凭借机械化记忆在这些高中初期的考试中名列前茅,他们往往会在高三真正考验本事的时候退步下来。那时就是你翻盘的好机会。

由此得到推论:不要过于依赖预科班。如果你善于学习,那你自然不用上预科班。如果你不善于学习,你去了预科班,你比别人凭空多学一个月,你的开学考试成绩往往会高,但随着开学天数的增加,你的优势会被别人追赶直至抹平,你会看着自己的成绩一点一点下降,感受到挫折的滋味,有陷入自我怀疑的风险,带来不好的后果。

补充证明:不妨设你学了A天,别人学了B天,其中A>B,因为上了预科班而比别人多学了(A-B)天,你们开学后一起学了C天。我们习惯用比值表示两者相对大小,因此再设D=(B+C)/(A+C),这个比值表示别人的知识相对你的知识的量。则随着C增大,D增大并趋近于1,于是你开学时学的东西是别人的很多倍,但随着学期深入,你的优势会迅速减小。何况如果你不善于学习,那么就有X<Y,D=(B+CY)/(A+CX),这个比值可以大于一,就是说你的优势不仅会荡然无存,还会变成劣势并给你莫大的打击。

8.适度运动,适度睡眠,早自习困了不妨多睡一会儿七点半到校,晚上累了可以请假去游泳跑步骑车。

9.大部分高校拥有校内二次选拔的机制,比如上海交大的致远计划、武汉大学的雷军班、山东大学的泰山学堂。可以适当关注一下相应学校公众号。报志愿时可以把这些纳入考量,录取后也可以关注一下相关信息,别错过重要节点。比如致远计划有线上线下的招生会,参与一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同时,报名这些选拔时有破格入围的机制,比如正常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只能去报化学及其类似物,但手握学科竞赛省一等奖或者国赛奖项就可以报考你获奖的这门学科。

10.综评强基各种面试还是要好好准备自我介绍。有些面试会设置倒计时,太短太长都不好,大概1min或2min,内容上要做到自信与谦虚并重,可以吹文化课成绩,吹中学任职情况,吹竞赛经历也行。最好有一个未来的科研方向,如果中学生涯中就有科研经历是最好的,在上交面试的时候一个老哥说他在中学时候做了个天气预测系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起码多了很多能说给面试官听的东西。

11.如果要去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面试,可以考虑住在附近的全季酒店。这是结合了价格与便捷程度考量后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次去交大面试,线上订酒店的时候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住了别的酒店,有点遗憾。

12.善于借助AI工具。比如我备考后期让deep seek给我出一份短期练字方案,以及有些难题可以询问deep seek并得到漂亮的解答。

13.把书写搞好。我高考英语来到了138,是各次大考中最好的一次,现在来看,客观题部分扣了至少5分,这说明我的写作部分取得了可观的分数,而以往我的写作部分没有扣过低于十分。这次超常发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备考后期大量的书写训练。但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威海一中乃至威海市的评分标准与高考不对标呢?我不清楚。

14.善于借助校外资源,比如天星教育的金考卷和45套就是不错的工具书。同时bilibili网站上面诸多up主讲课讲得也很不错,其衍生出的一些辅导书也值得一试。

15.警惕“知识诅咒”。“知识诅咒”是说,一旦人了解了某种知识,就很难站在没掌握这个知识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人。带入到whk领域中就是说你做过一道题,不管多久之前做的,你再次做它和你第一次做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在最后高考冲刺阶段刷真题以估计真正高考能拿多少分,你可能发现你分数特别高,但这其实是由于你先前专项练习的时候很多高考题你都做过,这次做就不是第一次,也就是说有了印象。然后你说,那我在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时不刷真题就好了,毕竟还有那么多模拟题可做,这样我最后做真题时就完全是第一次见,可以高仿考场感觉。但是,事实上,教辅资料里的题或者是各地市模拟题,他们往往都是参考先前的高考题,继承借鉴高考题的“魂”,比如借鉴它的知识点和思考方式。这样,即使你没见过一道真题的“真身”,但是它的“魂”你已经见过了,这样你最后刷真题时就仍然算不上第一次做。所以你最后的成绩仍然没有参考价值。比如我做20到24年所有新课标卷英语客观题,几百道题,总共只错了一道完形填空。但是我在高考考场上做的那份题,现在根据市面上流通的那份答案,我客观题部分扣了7分,除去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至少也扣了5分。所以说不要贸然用刷真题的得分率来衡量自己的水平。

老师还推荐写一些单科学习建议。

语文,感觉就是要好好学习,不能轻视。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知识。

英语,这个个人感觉上课没必要听,刷题就行,我高二回归whk时每场英语考试只能勉强做完客观题,高三开学受到一位著名竞赛生的启发,买来了《金考卷》,批量刷英语客观题部分,最后能做到40min做完除听力以外的客观题。好好写作文。妥善利用学校批量买来的教辅,比如《步步高》的小册子,里面有各种知识点和值得一背的精美语句。好好练习听力。

数学,可以去问69级实验二班丛玉龙,或者多做题。

物化生,多做题,这三科往往是做不完题的,需要在刷题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题策略,比如后期和丛玉龙研究的化学大题先结构后有机后反应原理再做工艺流程和实验的策略让我的成绩提升非常快。生物要重视基础,多翻书,多背提纲。

posted @ 2025-08-13 00:23  lyc1001qwq  阅读(6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