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eme语言的尾递归和命名let语法
Scheme 语言中这个非常强大且富有特色的语法:命名let (named let)。
如 (let loop (...) ...) 正是 named let 的一种形式,在 Scheme 中实现局部作用域循环的最常用、最地道的方式。
1. 核心思想:let 和 递归 的完美结合
首先要理解,Scheme 语言的核心是表达式和函数式编程。它没有像 C++ 或 Java 中那样的 for 或 while 语句。Scheme 中的“循环”通常是通过递归来实现的。
一个普通的 let 语法是这样的:
(let ((var1 val1)
(var2 val2))
; ... body ...
)
它的作用是:
- 创建一个局部作用域。
- 绑定局部变量
var1到值val1,var2到val2。 - 执行
body部分的代码。 let表达式执行完毕后,这些局部变量就销毁了。
命名let 在此基础上,给 let 表达式本身起了一个名字(比如 loop),这个名字变成了一个可以在 body 内部调用的局部函数。调用这个函数就相当于“再一次执行循环体”,从而实现了循环。
2. 语法解析 (Syntax Breakdown)
我们来看它的标准结构:
(let loop-name ((var1 init-val1)
(var2 init-val2)
...)
; 循环体 (body)
(if (termination-condition?)
final-value
(loop-name new-val1 new-val2 ...)))
我们把它拆解成几个部分:
-
loop-name:你给这个循环起的名字,例如loop,iter,countdown等。这个名字成为了一个只能在let的body内部调用的函数。 -
((var1 init-val1) ...): 这是循环变量的初始化列表。var1,var2是循环的状态变量。init-val1,init-val2是这些变量的初始值。
-
body: 这是循环体,是每次迭代要执行的逻辑。循环体中必须包含两个关键部分:- 终止条件: 一个
if或cond语句,用于判断是否应该结束循环。如果满足条件,就返回一个最终的计算结果 (final-value)。 - 递归调用 (下一次迭代): 如果不满足终止条件,就需要调用
loop-name并传入新的值 (new-val1,new-val2) 来开始下一次迭代。更新循环变量的操作就体现在这里。
- 终止条件: 一个
3. 工作流程:它究竟是如何循环的?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倒计时例子来追踪它的执行流程:
(define (start-countdown n)
(let loop ((i n)) ; 1. 初始化:创建一个叫 loop 的函数,循环变量 i 的初始值为 n
(if (= i 0) ; 3. 检查终止条件
(display "Liftoff!\n") ; 4. 满足条件,执行并结束
(begin
(display i)
(display "...\n")
(loop (- i 1)))))) ; 5. 不满足,用 i-1 作为新值,递归调用 loop
(start-countdown 3) ; 2. 开始执行
执行流程如下:
- 调用
(start-countdown 3)。 - 进入
let loop,创建局部函数loop,并初始化循环变量i为3。 - 第一次迭代 (i = 3):
(= 3 0)为假。- 打印 "3...\n"。
- 执行
(loop (- 3 1)),即(loop 2)。这会跳转回循环体的开始,并将i的值更新为2。
- 第二次迭代 (i = 2):
(= 2 0)为假。- 打印 "2...\n"。
- 执行
(loop (- 2 1)),即(loop 1)。i更新为1。
- 第三次迭代 (i = 1):
(= 1 0)为假。- 打印 "1...\n"。
- 执行
(loop (- 1 1)),即(loop 0)。i更新为0。
- 第四次迭代 (i = 0):
(= 0 0)为真。- 执行
(display "Liftoff!\n")。 if语句结束,let表达式也执行完毕,循环终止。
4. 关键魔法:尾调用优化 (Tail Call Optimization)
你可能会问:“这不就是普通的递归吗?如果循环次数太多,会不会导致栈溢出 (Stack Overflow)?”
这是一个绝佳的问题,也正是 named let 如此高效的原因。loop 的调用 (loop (- i 1)) 出现在了 if 表达式的尾部位置 (tail position)。这意味着调用 loop 是这个分支最后一件要做的事。
Scheme 语言标准强制要求解释器/编译器支持尾调用优化 (TCO)。当一个函数调用在尾部位置时,系统不会创建新的栈帧,而是重用当前的栈帧。
简单来说,对于
named let这样的尾递归,Scheme 会把它优化成一个高效的、不会消耗栈空间的底层循环,其效率与 C++ 的while循环完全相同。
这就是为什么 named let 是创建“真正”循环,而不是一个有栈溢出风险的递归。
5. qmi 函数中的用法分析
现在我们回头看 qmi 函数中的 let loop:
(let loop ((a (remainder a p)) ; 状态变量 a, b, res
(b b)
(res 1))
(if (= b 0)
res
(loop
(remainder (* a a) p) ; a 的新值
(quotient b 2) ; b 的新值
(if (odd? b) ; res 的新值
(remainder (* res a) p)
res))))
- 循环名:
loop。 - 状态变量:
a,b,res。它们包含了循环过程中需要的所有状态。 - 初始化:
a初始化为a % p,b为b,res为1。 - 终止条件:
(= b 0),当指数b变为0时,返回累积的结果res。 - 下一次迭代: 调用
loop并传入三个新的值,这些新值的计算逻辑完全对应于 C++while循环体中的变量更新逻辑。
总结
named let 是 Scheme 的一个标志性语法,它优雅地解决了在函数式语言中如何实现高效循环的问题。
- 功能: 它在一个局部作用域内创建了一个可以通过名字调用的递归函数,从而实现循环。
- 本质: 它是
letrec定义局部递归函数的一种语法糖 (Syntactic Sugar),使得代码更简洁、意图更明确。 - 效率: 由于尾调用优化,它的性能与传统命令式语言中的循环一样高,且没有栈溢出的风险。
- 用法: 它是 Scheme 中编写循环(特别是带有多个状态变量的复杂循环)的标准和推荐方式。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