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Modbus通信协议
在 Modbus 协议中,浮点数通常以 IEEE 754 标准形式存储。具体而言,它们是以两个16位的寄存器顺序存储的。其中,两个寄存器可以组成一个32位的浮点数。对于存储在寄存器中的浮点数,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字节顺序转换。
java modbus 浮点转换工具 https://blog.51cto.com/u_16213363/13259374
物联网基础组件IoTClient开发系列 https://www.cnblogs.com/zhaopei/p/11651790.html
1.串口
一般来说就是指串行通讯口,常用的有RS485, RS232和RS422
串口是一种硬件连接方式,
可以看成是硬件
2.Modbus通信协议
Modbus通信协议分为MODBUS RTU,MODBUS ASCII和MODBUS TCP三种模式。MODBUS RTU,MODBUS ASCII所用的物理硬件接口都是串行(Serial)通讯(RS232,RS422,RS485)。而MODBUS TCP使用的硬件接口就是以太网(Ethernet)口了,也就是我们电脑上一般用的网络口。
Modbus是一种数据传输协议,可以看成是软件。
3.总结
RS485是一个工业总线通信的常见串口,可以支持多点、双向通信的功能,有着较长的通信距离、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提升整个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Modbus协议是一种工业通信协议,具备标准开放免费等优势,可以支持RS485、RS232等串口,是一种数据的通用语言。
RS485和Modbus不是一种概念。RS485是指物理串口,可以支持Modbus协议;而Modbus是指虚拟数据语言,可以通过RS485、RS232、RS422进行数据传输。在工业设备中,如PLC、DCS、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网关等,具备RS485就意味着支持Modbus通信协议,支持通过Modbus搭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物理串口和虚拟串口的工作机制来具体分析:
物理串口(如RS-232)的通信原理
硬件通道分离
物理串口有独立的发送(TX)和接收(RX)引脚。当两个设备(如设备和上位机)需要通信时:
A设备的TX → B设备的RX(A发送,B接收)
B设备的TX → A设备的RX(B发送,A接收)
这种交叉连接形成双向通信的闭环(如下图所示)。
text
Copy Code
[Device A] [Device B]
TX -----------------> RX
RX <----------------- TX
单物理端口即可完成通信
物理串口的收发通道在硬件层面已分离,因此单个串口可以直接通过外部线路连接实现双向通信。
虚拟串口的通信原理
软件模拟的局限性
虚拟串口(如COM1和COM2)本质是通过软件模拟的“逻辑端点”,没有物理的TX/RX线路。每个虚拟串口仅代表一个单向的数据流端点,因此需要两个虚拟串口组合成一个逻辑上的“闭环”:
COM1的发送端 → COM2的接收端
COM2的发送端 → COM1的接收端
text
Copy Code
[应用程序A] [虚拟串口驱动] [应用程序B]
写入COM1 -------> COM1的TX → COM2的RX -------> 从COM2读取
从COM1读取 <------- COM1的RX ← COM2的TX <------- 写入COM2
成对绑定的必要性
虚拟串口驱动(如com0com或VSPD)会在内核层将COM1和COM2的发送和接收缓冲区绑定,模拟物理串口的交叉连接。如果仅创建一个虚拟串口,它没有目标端口来接收或发送数据,就像物理串口的TX引脚悬空(无接收端)一样,无法完成通信。
关键区别总结
特性 物理串口 虚拟串口
通信通道 硬件分离的TX/RX引脚 软件模拟的逻辑端点
通信方式 单端口通过交叉线直接通信 需成对虚拟端口绑定形成闭环
应用场景 连接真实硬件设备 软件调试、网络映射、无硬件模拟
数据流向 硬件自动路由 通过驱动层绑定实现数据路由
补充说明
例外情况:某些特殊虚拟串口工具(如Loopback测试工具)允许单个端口自发自收,但这仅用于测试(类似短路TX和RX),并非实际通信场景。
扩展应用:在串口转TCP/IP场景中,虚拟串口可绑定到网络端口(如COM1↔TCP:192.168.1.100:5000),此时单个虚拟串口即可与远程设备通信,但其背后仍依赖网络协议栈的“虚拟闭环”机制。
虚拟串口成对使用本质是通过软件复现物理串口的交叉连接逻辑,从而在无硬件的情况下实现完整的双向通信能力。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