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nside 引理和 Polya 定理
Burnside 引理和 Polya 定理
群论基础
若集合 \(S\ne\varnothing\) 和 \(S\) 上二元运算 \(\cdot\) 构成的代数结构 \(G(S,\cdot)\) 满足以下性质:
- 封闭性:\(\forall a,b\in S\),\(a\cdot b\in S\);
- 结合律:\(\forall a,b,c\in S\),\((a\cdot b)\cdot c=a\cdot(b\cdot c)\);
- 有单位元:\(\exists e\in S\),\(\forall a\in S\),\(a\cdot e=e\cdot a=a\);
- 有逆元:\(\forall a\in S\),\(\exists b\in S\),\(a\cdot b=b\cdot a=e\)。
则称 \(G(S,\cdot)\) 是一个群。
基础置换群
置换
置换是有限集合到自身的双射,例如集合 \(S=\{a_1,a_2,\dots,a_n\}\) 的置换可表示为
\[\sigma=\begin{pmatrix}a_1&a_2&\cdots&a_n\\ a_{p_1}&a_{p_2}&\cdots&a_{p_n}\end{pmatrix}
\]
其中 \(p_1,p_2,\dots,p_n\) 是关于 \(1,2,\dots,n\) 的一个排列。
不难发现置换构成了一个群。
轮换
轮换是一种特殊的置换,集合 \(S=\{a_1,a_2,\dots,a_n\}\) 的轮换可表示为
\[\sigma'=\begin{pmatrix}a_1&a_2&\cdots&a_{n-1}&a_n\\a_2&a_3&\cdots&a_n&a_1\end{pmatrix}
\]
不难发现所有的置换都可以拆成若干轮换的乘积。因此,在题目中我们常常将置换拆解为轮换然后求解。
典型例题
- POJ2369 Permutations:把给定的置换拆成轮换形式,答案就是所有轮换长度的最小公倍数。
- P3207 [HNOI2010] 物品调度:发现求出 \(\mathit{pos}_i\) 之后是容易的,所以考虑求出 \(\mathit{pos}_i\) 的方式。注意到 \(\mathit{pos}_i=(c_i+d\times x_i+y_i)\bmod n\) 这个式子,它增加的过程构成了 \(\gcd(n,d)\) 个长度为 \(\dfrac n{\gcd(n,d)}\) 的环,然后转化 \(x\) 增加的意义为在环上走一步,\(y\) 增加的意义为环的编号 \(+1\)。然后用并查集分别维护第一个未选点的环和第一个未选的点即可。
Burnside 引理
定义映射为:若 \(A,B\) 是两个有限集合,则 \(X=B^A\) 表示所有从 \(A\) 到 \(B\) 的映射,可以理解为所有初始状态的集合。\(G\) 是作用在 \(A\) 上的一个置换群,可以理解为所有置换方式的集合。\(X/G\) 表示 \(G\) 作用在 \(X\) 上产生的所有等价类的集合,那么 \(|X/G|\) 就表示所有等价类的数目。有引理:
\[|X/G|=\frac1{|G|}\sum_{g\in G}|X^g|
\]
其中 \(X^g\) 表示 \(g\) 作用在 \(X\) 上产生的不动点的个数,也就是发生置换 \(g\) 后不改变结果的映射个数。
具体应用方面,有时直接求出 \(|X/G|\) 是困难的,但是如果能求出不动点的个数就可以用 Burnside 引理求解了。
典型例题
- P1446 [HNOI2008] Cards:发现 \(m\) 个洗牌法和恒等置换构成了一个群,又由于此题映射不完整(保证红绿蓝颜色个数是定值),所以用 Burnside 引理,简单 DP 后套公式求解即可。
Polya 定理
实际上是 Burnside 引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定理如下:
\[|X/G|=\frac1{|G|}\sum_{g\in G}|B|^{c(g)}
\]
其中 \(c(g)\) 表示置换 \(g\) 可以拆出的不相交的轮换数量。注意 Polya 定理只能在 \(X=B^A\) 时成立,也就是这个映射必须是全集的映射,不能加限制条件。
典型例题
- P4980 【模板】Pólya 定理:发现这题对环染色无映射限制,考虑使用 Polya 定理。发现对于旋转 \(i\) 次的置换 \(g\),\(c(g)=\gcd(n,i)\)。所以答案就是 \(\displaystyle\dfrac1n\sum_{i=1}^nn^{\gcd(i,n)}\)。进一步转化为 \(\displaystyle\sum_{d\mid n}n^{d-1}\varphi\Big(\frac nd\Big)\),然后就可以求解了。
即得易见平凡,仿照上例显然。留作习题答案略,读者自证不难。
反之亦然同理,推论自然成立。略去过程 $\rm QED$,由上可知证毕。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