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端云通信/最佳实践] 物联网端云通信之最佳实践
缘起
- 近3年来,接触了不少物联网(端云)通信报文的解析程序设计与开发工作。
有必要总结一二。
最佳实践
端云通信报文协议格式
- 需要综合考虑: 压缩率 / 网络带宽 / 存储成本 / 协议解析与转换性能。
- 上报频率(上报周期)
- 有必要考虑进去的字段:
- 端云协议的报文类型(业务云平台自由定义)
- 端云协议的报文协议版本(不同版本,整个协议的字段、压缩算法可能不同)
- 上报时间
- 补发标志(0/1,是否补发)
- 通信矩阵版本
- 边端报文类型(行业同行的,原始报文的类型,如: CAN / SOME/IP / LIN / FlexRay / ...)
- 采集时间戳
- 周期类型(采样频率)
- 不同层的数据长度(一般,体现在上一层的末尾字段中)
- 边端报文 ID (原始报文的Message Id)
- 边端报文 Payload(原始报文内容,负载)
- 端云通信协议,需要考虑好【版本兼容】和【程序升级】问题(端程序 和 云程序)
- 概念相近容易混,需要严格清晰定义好。(需求定义清楚 / 文档化)
例如: XXXX 报文
解析程序设计
- 使用
byte []处理
-
尽量仅操作一条端云通信报文(减少开销)
-
【多线程】并行解析各层数据 及 payload
-
程序方法的解耦:分层解析、逐层捕获异常(捕获并打印日志,再往上继续抛)、拆解到最细粒度(提高方法的复用度)
-
需要留意:大小端 / 内存对齐
cpu架构 / 操作系统 / 程序语言等差异
X 参考文献
无
本文作者:
千千寰宇
本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johnnyzen
关于博文:评论和私信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或直接私信我。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常交流:大数据与软件开发-QQ交流群: 774386015 【入群二维码】参见左下角。您的支持、鼓励是博主技术写作的重要动力!
本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johnnyzen
关于博文:评论和私信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或直接私信我。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常交流:大数据与软件开发-QQ交流群: 774386015 【入群二维码】参见左下角。您的支持、鼓励是博主技术写作的重要动力!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