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七章 有效的决策
第七章 有效的决策
个人见解和决策的关系
先搜集事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没有相关的标准,就不可能找到什么事实,事件本身并非事实。
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个人见解。既然先有了结论,必能搜集到许多事实。
因此唯一严谨的方法,唯一可以印证某一见解是否符合实际的方法,应该以明确承认“见解为先”作为基础--这是必要的做法。
我们都知道:假设是不必辩论的,却必须经得起验证。经得起验证的假设才值得我们重视,经不起验证者,就只有放弃了。
有效管理者一定要求先有若干种不同的衡量方案,再自其中选取最适当的一种。如果没有考虑每一个可能的方案,就是偏颇。
管理者的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种得来的,好的决策,应该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判断种选择,所以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这是决策的第一条原则。
反面意见的运用
为什么该有反面意见,理由如下:
- 唯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求,都希望主管的决策有利于自己。
- 反面意见本身,正是决策者所需的另一种方案。
- 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我们需要想象力,因为缺乏想象力的管理者不可能从另一个不同的、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会运用反面意见,只有这样,他才能避免为“似是而非”的看法所征服。
有效的管理者第一步会先找出为什么个人有不同的意见。
有效的管理者会问:如果此人的立场果真当真,果真合理,果真有见地的话,此人的看法又将如何呢?
有效的管理者关切的是“理解”,只有在有了确切的理解之后,他才研究谁是谁非。
见解的冲突正是他的工具,运用这项工具,他才能保证自己看清问题的每一面。
最后,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一项决策,因为有时候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决策,什么时候需要决策?如果继续保守成规,情况就会恶化,那就必须做出新的决策。遇有新的机会来临,而且这个新的机会至关重要、稍纵即逝的时候,也必须立刻做出新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会比较:做了新决策,可能有什么收获和风险,不做又可能有什么损失,至于如何比较,通常没有一定的公式,实际上只要遵循下面两相原则就够了:
- 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 行动或不行动,切记只做一半或者折中;
面对“再研究研究”的呼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问:是不是再做一次研究就能讨论出新方案来?即使研究出新的方案,它是不是一定比现在的方案更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管理者就不需要再去做任何研究,他绝不会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再去浪费别人的时间。
只要决策是正确的,就没有理由因其执行困难、因其可怕,或因其麻烦而退却,略加犹豫有时难免,但也仅仅是略加犹豫而已。
组织雇佣管理者并不是要他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管理者的责任就是把该做的事做好,具体的说,就是要进行有效的决策。
决策与电脑
电脑只能做简单和明显的工作,有规律的工作,或者有经过人脑设计过的逻辑去工作。他们并没有智慧和洞察力,不能根据现场的情况灵活应用。
即使资料不足或者根本没有资料,人也能推断全貌,人不需要输入一套程序,自己就能够记住许多事情。
本文来自博客园,作者:戴维冀,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jichengwei/articles/1595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