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基础

Http协议

 

1.http概述

HTTP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即超文本传输协议。这个协议详细规定了浏览器和万维网服务器之间互相通信的规则。

HTTP就是一个通信规则,通信规则规定了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内容格式,也规定了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端的内容格式。其实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两个格式!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格式叫请求协议;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端的格式叫响应协议

特点:

  • HTTP叫超文本传输协议,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
  • HTTP是无状态协议。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就是一个网址:协议名://域名:端口/路径,例如:http://www.oldboy.cn:80/index.html

2.请求协议

(浏览器----->server)

请求协议的格式如下:

请求首行;  // 请求方式 请求路径 协议和版本,例如:GET /index.html HTTP/1.1
请求头信息;// 请求头名称:请求头内容,即为key:value格式,例如:Host:localhost
空行;     // 用来与请求体分隔开
请求体。   // GET没有请求体,只有POST有请求体。

 

1.GET请求

HTTP默认的请求方法就是GET
     * 没有请求体
     * 数据必须在1K之内!
     * GET请求数据会暴露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

GET请求常用的操作:
       1.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直接给出URL,那么就一定是GET请求
       2. 点击页面上的超链接也一定是GET请求
       3. 提交表单时,表单默认使用GET请求,但可以设置为POST

 

1.请求协议 (浏览器---->server)
url:www.baidu.com?a=1
url:www.baidu.com?username=yuan&pwd=123& get存放信息 用&分割字符
(1)请求首行 GET /favicon.ico HTTP/1.1
(2)请求头信息 (发完一次请求跟server端等待3000毫秒,然后断开)
...

Host: 127.0.0.1:8081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53.0.2785.116 Safari/537.36
Accept: */*
Referer: http://127.0.0.1:8081/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sdch
Accept-Language: zh-CN,zh;q=0.8
cookie(): 存一堆键值对的,对应每个server端的信息

注释:
  • GET 127.0.0.1:8090/login  HTTP/1.1GET请求,请求服务器路径为  127.0.0.1:8090/login ,协议为1.1
  • Host:localhost请求的主机名为localhost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5.1; rv:5.0) Gecko/20100101 Firefox/5.0与浏览器和OS相关的信息。有些网站会显示用户的系统版本和浏览器版本信息,这都是通过获取User-Agent头信息而来的;
  •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告诉服务器,当前客户端可以接收的文档类型,其实这里包含了*/*,就表示什么都可以接收;
  • Accept-Language: zh-cn,zh;q=0.5当前客户端支持的语言,可以在浏览器的工具选项中找到语言相关信息;
  •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支持的压缩格式。数据在网络上传递时,可能服务器会把数据压缩后再发送;
  • Accept-Charset: GB2312,utf-8;q=0.7,*;q=0.7客户端支持的编码;
  • Connection: keep-alive客户端支持的链接方式,保持一段时间链接,默认为3000ms
  • Cookie: JSESSIONID=369766FDF6220F7803433C0B2DE36D98因为不是第一次访问这个地址,所以会在请求中把上一次服务器响应中发送过来的Cookie在请求中一并发送去过;这个Cookie的名字为JSESSIONID。
  • Referer: http://localhost:8080/hello/index.jsp请求来自哪个页面,例如你在百度上点击链接到了这里,那么Referer:http://www.baidu.com;如果你是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直接输入的地址,那么就没有Referer这个请求头了;

(3)空行

(4)请求体(请求数据)---------get请求体不存在 post存放信息

 

 2.POST请求

(1). 数据不会出现在地址栏中
(2). 数据的大小没有上限
(3). 有请求体
(4). 请求体中如果存在中文,会使用URL编码!

 

 3.响应协议

 1.响应内容

响应协议的格式如下:

响应首行;
响应头信息;
空行;
响应体。

响应内容是由服务器发送给浏览器的内容,浏览器会根据响应内容来显示。遇到<img src=''>会开一个新的线程加载,所以有时图片多的话,内容会先显示出来,然后图片才一张张加载出来。

  • HTTP/1.1 200 OK响应协议为HTTP1.1,状态码为200,表示请求成功,OK是对状态码的解释;
  • Server:WSGIServer/0.2 CPython/3.5.2:服务器的版本信息;
  •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响应体使用的编码为UTF-8
  • Content-Length: 724响应体为724字节;
  • Set-Cookie: JSESSIONID=C97E2B4C55553EAB46079A4F263435A4; Path=/hello响应给客户端的Cookie
  • Date: Wed, 25 Sep 2012 04:15:03 GMT响应的时间,这可能会有8小时的时区差;

 2.状态码

 

  • 200:请求成功,浏览器会把响应体内容(通常是html)显示在浏览器中;
  • 404:请求的资源没有找到,说明客户端错误的请求了不存在的资源;
  • 500:请求资源找到了,但服务器内部出现了错误;
  • 302:重定向,当响应码为302时,表示服务器要求浏览器重新再发一个请求,服务器会发送一个响应头Location,它指定了新请求的URL地址;
  • 304

 

  当用户第一次请求index.html时,服务器会添加一个名为Last-Modified响应头,这个头说明了
  index.html的最后修改时间,浏览器会把index.html内容,以及最后响应时间缓存下来。当用户第
  二次请求index.html时,在请求中包含一个名为If-Modified-Since请求头,它的值就是第一次请
  求时服务器通过Last-Modified响应头发送给浏览器的值,即index.html最后的修改时间,
  If-Modified-Since请求头就是在告诉服务器,我这里浏览器缓存的index.html最后修改时间是这个,
  您看看现在的index.html最后修改时间是不是这个,如果还是,那么您就不用再响应这个index.html
  内容了,我会把缓存的内容直接显示出来。而服务器端会获取If-Modified-Since值,与index.html
  的当前最后修改时间比对,如果相同,服务器会发响应码304,表示index.html与浏览器上次缓存的相
  同,无需再次发送,浏览器可以显示自己的缓存页面,如果比对不同,那么说明index.html已经做了修
  改,服务器会响应200。

         

 3.其他响应头

告诉浏览器不要缓存的响应头:

  • Expires: -1
  • Cache-Control: no-cache
  • Pragma: no-cache

自动刷新响应头,浏览器会在3秒之后请求http://www.baidu.com

  • Refresh: 3;url=http://www.baidu.com 

 4.HTML指定响应头

 在HTMl页面中可以使用<meta http-equiv="" content="">来指定响应头,例如在index.html页面中给出<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3;url=http://www.baidu.com">,表示浏览器只会显示index.html页面3秒,然后自动跳转到http://www.baidu.com.

 

 1 import socket
 2 sock=socket.socket()
 3 sock.bind(("127.0.0.1",8081))
 4 sock.listen(5)
 5 
 6 while 1:
 7     conn,addr = sock.accept()
 8     data1=conn.recv(1024)
 9     with open('22.html','r') as f:
10         data=f.read()
11     conn.sendall(b"HTTP/1.1 200 OK\r\n\r\n %s" %data.encode('gbk'))
12     # conn.send(b"HTTP/1.1 200 OK\r\n\r\n  <h1>hello yuan<h1> <img height=200px width=400px src='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494840589725&di=964514ef529db3ca2b9b99c89c8d70c3&imgtype=0&src=http%3A%2F%2Fcms-bucket.nosdn.127.net%2F7495b4a398a44c7b83411eb17b3bbaf020170420112852.jpg'>")
13     # conn.sendall(bytes("HTTP/1.1 201 OK\r\n\r\n","utf-8"))
14     # conn.sendall(data)
15     # conn.send(b"<H1>yuan</H1>")      #变大字体
16     conn.close()

 

HTML

定义

  • 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通过标签语言来标记要显示的网页中的各个部分。一套规则,浏览器认识的规则
  • 浏览器按顺序渲染网页文件(渲染顺序: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然后根据标记符解释和显示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浏览器,对同一标签可能会有不完全相同的解释(兼容性)
  • 静态网页文件扩展名:.html 或 .htm

 

结构

 

 

  • <!DOCTYPE html> 告诉浏览器使用什么样的html或者xhtml来解析html文档
  • <html></html>是文档的开始标记和结束标记。此元素告诉浏览器其自身是一个 HTML 文档,在它们之间是文档的头部<head>和主体<body>。
  • <head></head>元素出现在文档的开头部分。<head>与</head>之间的内容不会在浏览器的文档窗口显示,但是其间的元素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 <title></title>定义网页标题,在浏览器标题栏显示。 
  • <body></body>之间的文本是可见的网页主体内容

 标签

标签的语法:

<标签名 属性1=“属性值1” 属性2=“属性值2”……>内容部分</标签名>
<标签名 属性1=“属性值1” 属性2=“属性值2”…… />

 

 <!DOCTYPE> 标签

 

<!DOCTYPE> 声明位于文档中的最前面的位置,处于 <html> 标签之前。此标签可告知浏览器文档使用哪种 HTML 或 XHTML 规范。

作用:声明文档的解析类型(document.compatMode),避免浏览器的怪异模式。

document.compatMode:

  1. BackCompat:怪异模式,浏览器使用自己的怪异模式解析渲染页面。
  2. CSS1Compat:标准模式,浏览器使用W3C的标准解析渲染页面。

这个属性会被浏览器识别并使用,但是如果你的页面没有DOCTYPE的声明,那么compatMode默认就是BackCompat

 

 

<head> 内常用标签

  

  <meta>标签

  

meta介绍
<meta>元素可提供有关页面的元信息(meta-information),针对搜索引擎和更新频度的描述和关键词。
<meta>标签位于文档的头部,不包含任何内容。
<meta>提供的信息是用户不可见的

meta标签的组成:meta标签共有两个属性,它们分别是http-equiv属性和name 属性,不同的属性又有不同的参数值,这些不同的参数值就实现了不同的网页功能。 

(1)name属性: 主要用于描述网页,与之对应的属性值为content,content中的内容主要是便于搜索引擎机器人查找信息和分类信息用的。    

<meta name="keywords" content="meta总结,html meta,meta属性,meta跳转">      ##搜索中关键字查找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老男孩培训机构是由一个很老的男孩创建的">     ##网页搜索中显示信息  

(2)http-equiv属性:相当于http的文件头作用,它可以向浏览器传回一些有用的信息,以帮助正确地显示网页内容,与之对应的属性值为content,content中的内容其实就是各个参数的变量值。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2;URL=https://www.oldboy.com"> //(注意后面的引号,分别在秒数的前面和网址的后面)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 = "X-UA-Compatible" content = "IE=EmulateIE7" /> 

 

  非meta标签

  

    <title>oldboy</title>
    <link rel="icon" href="http://www.jd.com/favicon.ico">   ##icon显示网页图标,加载favicon.ico显示图片
    <link rel="stylesheet" href="css.css"> ##rel 该属性规定当前文档与被链接文档之间的关系。但是,只有 rel 属性的 "stylesheet" 值得到了所有浏览器的支持。其他值只得到了部分地支持 
    <script src="hello.js"></script>      ##加载外部js脚本

 

 <body> 内常用标签

   基本标签(块标签和内联标签)

 

<hn>: n的取值范围是1~6; 从大到小. 用来表示标题.

<p>: 段落标签. 包裹的内容被换行.并且也上下内容之间有一行空白.

<b> <strong>: 加粗标签.

<strike>: 为文字加上一条中线.

<em>: 文字变成斜体.

<sup>和<sub>: 上角标 和 下角表.

<br>:换行.

<hr>:水平线

特殊字符:
      < &gt;&quot;©®

  

   <div>和<span>

 

<div></div> : <div>只是一个块级元素,并无实际的意义。主要通过CSS样式为其赋予不同的表现. 
<span></span>: <span>表示了内联行(行内元素),并无实际的意义,主要通过CSS样式为其赋予不同的表现.

块级元素与行内元素的区别
所谓块元素,是以另起一行开始渲染的元素,行内元素则不需另起一行。如果单独在网页中插入这两个元素,不会对页面产生任何的影响。
这两个元素是专门为定义CSS样式而生的。

 

   图形标签: <img>

   

src: 要显示图片的路径.

alt: 图片没有加载成功时的提示.

title: 鼠标悬浮时的提示信息.

width: 图片的宽

height:图片的高 (宽高两个属性只用一个会自动等比缩放.)

  

 超链接标签(锚标签) <a> </a>

 

 

<a href="" target="_blank" >click</a>

href属性指定目标网页地址。该地址可以有几种类型:

    绝对 URL - 指向另一个站点(比如 href="http://www.jd.com)
    相对 URL - 指当前站点中确切的路径(href="index.htm")
    锚 URL - 指向页面中的锚(href="#top")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title>
    <style>
        p{

        }

        #part1{
            background-color: red;
            height: 500px;
            font-size: 30px;
            color: white;
        }
        #part2{
            background-color: green;
        }
        #part3{
            background-color: yellow;
        }


    </style>
</head>
<body>

<p id="part1">第一章</p>
<p id="part2">第二章</p>
<p id="part3">第三章</p>
<a href="#part2">返回第一章</a>


</body>
</html>

  

 

 

 列表标签

<!--无序列表  有序列表  定义列表-->

<!--无序列表  unorder list-->
<u1>
    <li>111</li>
    <li>222</li>
    <li>333</li>

</u1>

<!--有序列表 order list-->
<ol>
    <li>111</li>
    <li>222</li>
    <li>333</li>

</ol>

<!--定义列表 define list-->
<dl>
    <dt>标题</dt>
    <dd>item</dd>
    <dd>item</dd>
    <dd>item</dd>
</dl>

  

表格标签 <table> 

 

表格概念
表格是一个二维数据空间,一个表格由若干行组成,一个行又有若干单元格组成,单元格里可以包含文字、列表、图案、表单、数字符号、预置文本和其它的表格等内容。
表格最重要的目的是显示表格类数据。表格类数据是指最适合组织为表格格式(即按行和列组织)的数据。
表格的基本结构:

 

<table border="2px" cellpadding="10px" cellspacing="0px">
    <!--<tr>-->
        <!--<td>语文</td>-->   ---table data
        <!--<td>数学</td>-->
        <!--<td>音乐</td>-->
    <!--</tr>-->
    <tr>
        <th>语文</th>   ---table head
        <th>数学</th>
        <th>音乐</th>
    </tr>
    <tr>
        <td>111</td>
        <td>222</td>
        <td>333</td>
    </tr>
    <tr>
        <td rowspan="2">111</td>
        <td>222</td>
        <td>333</td>
    </tr>
    <tr>
        <td>444</td>
        <td>222 <img src="meinv.jpg" alt="美女" width="200px" title="美女"></td>
        <td>333</td>
    </tr>

</table>

  

 

属性:

    border: 表格边框.

    cellpadding: 内边距

    cellspacing: 外边距.

    width: 像素 百分比.(最好通过css来设置长宽)

    rowspan:  单元格竖跨多少行

    colspan:  单元格横跨多少列(即合并单元格)

  

HTML 表格有两种单元格类型:

 

表头单元格 - 包含头部信息(由 <th> 元素创建)

标准单元格 - 包含数据(由 <td> 元素创建)

<th> 元素中的文本通常呈现为粗体并且居中。

<td> 元素中的文本通常是普通的左对齐文本。

 

posted @ 2017-05-15 15:32  samyoung  阅读(16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