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大概总结(一)

我自己为了方便随时查看和复习写了这一份量子力学总结笔记,力在写出来源和结论,推导大部分都忽略掉了,也可能有描述得不精确的地方,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完善。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定

  1. 量子系统的状态由一个波函数完全描述,这个波函数可以推导出系统所有的性质。波函数满足连续性、有限性和单值性。
  2. 量子系统的物理量用厄米算符来表示。表示力学量的算符由组成完全系的函数。
  3. 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将系统的波函数\(\psi\)用算符\(\hat{F}\)的本征函数展开(离散:\(\hat{F}\phi_n=\lambda_n\phi_n\),连续:\(\hat{F}\phi_{\lambda}=\lambda\phi_{\lambda}\))为\(\Psi=\sum_nc_n\phi_n+\int c_{\lambda}\phi_{\lambda}d\lambda\),则在\(\Psi\)态中测量算符F得到的结果为\(\lambda_{n}\)的概率为\(|c_n|^2\),得到结果在\(\lambda-\lambda+d\lambda\)的范围内的概率是\(|c_{\lambda}|^2d\lambda\)>
  4. 量子系统的状态波函数由薛定谔方程描述\(i\hbar\frac{\partial\Psi}{\partial t}=\hat{H}\Psi\)
  5. 全同性原理:在全通粒子组成的体系中,两个全同粒子互相调换不改变体系的状态。
  6. 自旋: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电子的自旋也是作为假定引进的。但是,自旋作为一个假定是由于忽略了相对论效应的缘故。在相对论量子力学中,自旋像粒子的其他性质一样,包含在狄拉克方程中不需要做另外的假定。

波动力学

自由粒子波函数:\(\psi(\vec{r},t)=Ae^{i/\hbar(\vec{p}\vec{r}-Et)}\)

薛定谔方程

\[i\hbar\frac{\partial\psi}{\partial t}=-\frac{\hbar^2}{2m}\nabla^2\psi+V(\vec{r})\psi \]

其中\(-\frac{\hbar^2}{2m}\nabla^2\)是动能,\(V(\vec{r},t)\)是势能。则系统的哈密顿量为\(\hat{H}=-\frac{\hbar^2}{2m}\nabla^2+V(\vec{r},t)\)
这是构造出来的,只是其预言与实验结果非常符合从而正确性得到验证。

态叠加原理

如果\(\psi_1\)\(\psi_2\)是体系可能的状态,则它们的线性组合\(\psi = c_1 \psi_1 + c_2 \psi_2\)也是体系可能得状态。

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波函数的强度(波函数振幅绝对值的平方:\(|\psi(\vec{r},t)|^2\))表示任意\(t\)时刻粒子在空间\(\vec{r}\)处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

概率流守恒定律(需要完善)

在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粒子不产生也不湮灭,因此粒子出现在全空间的概率为1.\(\int_{-\infty}^{\infty}|\psi(\vec{r},t)|^2d_{\vec{r}}=1\)

波函数归一化

假如有一个波函数满足:\(\int_{-\infty}^{\infty}|\psi(\vec{r},t)|^2d_{\vec{r}}=A\),其中A是常数,我们可以令\(\psi(\vec{r},t)=\frac{1}{\sqrt{A}}\psi(\vec{r},t)\)。因为,1:全空间的概率密度应该为1. 2:波函数\(\psi\)乘以一个常数也依然是薛定谔方程的解。并且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不应该随时间改变,即任意时刻在全空间找到粒子的概率都应该为1,即\(\frac{d}{d_t}\int_{-\infty}^{\infty}|\psi(\vec{r},t)|^2d_{\vec{r}}=0\)

波函数平方可积

因为任何一波函数要能够归一化,这就意味着\(\int_{-\infty}^{\infty}|\psi(\vec{r},t)|^2d_{\vec{r}}\)得是有一个有限的值。因此波函数就需要满足:\(x->\pm\infty, \psi(\vec{r},t)->0\)

定态薛定谔方程

如果薛定谔方程中的势能函数与时间无关,那么薛定谔方程就可以分离变量(分成仅含时间的部分和仅含位置的部分)

  • 其中不含时部分的薛定谔方程为:\([-\frac{\hbar^2}{2m}\nabla^2+V(\vec{r})]\phi(\vec{r})=E\phi(\vec{r})\),或者说是\(\hat{H}\phi(\vec{r})=E\phi(\vec{r})\),写成狄拉克符号形式为\(\hat{H}\ket{\phi}=E\ket{\phi}\),其中\(\phi(\vec{r})\)是本征函数或者说本征态,E是本征能量。、
  • 含时部分的薛定谔方程为:\(i\hbar\frac{1}{U(t)}\frac{\partial U(t)}{\partial}=E\),解为:\(U(t)=ce^{-\frac{i}{\hbar}Et}\)

并且通常来说能量本征方程的解不止一个(离散的或连续的多个本征值)。于是不含时薛定谔方程的本征解为:\(\psi_n(\vec{r},t)=\phi_n(\vec{r})e^{-\frac{1}{\hbar}E_nt}\)。不含时薛定谔方程的一般解\(\psi(\vec{r},t)=\sum_{n}c_n\psi_n(\vec{r},t)=\sum_nc_n\phi_n(\vec{r})e^{\frac{i}{\hbar}E_nt}\).

  • 本征解必须是实数
  • 概率密度在时间演化中保持不变
  • 任意力学量在本征解所描述的态中的期望值不随时间改变。

因此将不含时薛定谔方程的空间部分称为定态薛定谔方程,解称为定态波函数,所代表的态称为定态。

定态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本征态也即不含时系统的能量本征态就叫做定态。

  • 处于定态下的微观粒子能量E具有确定的值。
  • 粒子的概率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 所有力学量取各种可能值的几率分布及其平均值都不随时改变
  • 系统初态为:\(\ket{\psi(0)}=\ket{\phi_0}\),也即意味着\(c_0=1,c_1=0,c_2=0,\dots\)\(\ket{\psi(t)}=e^{-\frac{i}{\hbar}E_0t}\ket{\phi_0}\)

束缚态与束缚态薛定谔方程的解

一个能量为E的粒子处在势能为\(V(\vec{r})\)的场中,任何一个地方的势能都比粒子的能量高,因此粒子的运动被限制在这个场内部,无法跃出去。这就叫做"束缚态"。但是在量子力学的情况下粒子出现在拐点(势场临界点)之外的概率并不为零。束缚态中薛定谔方程的解是离散的

  • 束缚态薛定谔方程的本征解:\(\Psi_n(\vec{r},t)=\psi_n(\vec{r})e^{-\frac{i}{\hbar}E_nt}\)
  • 束缚态薛定谔方程的一般解:\(\Psi(\vec{r},t)=\sum_n c_n\psi_n(\vec{r})e^{-\frac{i}{\hbar}E_nt}\)
  • 束缚态薛定谔方程的展开系数为:\(c_n=\int\psi_{n}^{*}(\vec{r})f(\vec{r})d_{\vec{r}}\)。其中\(\psi_n(\vec{r})\)是哈密顿量算符的本征函数,\(f(\vec{r})\)是初始波函数。
  • 解题思路就是先求出本征方程,得到本征值\(E_n\)和本征函数\(\psi_n(\vec{r})\),再利用\(\psi_{n}^{*}(\vec{r})\)和初始波函数\(f(\vec{r})\)求出展开系数\(c_n\),最后将\(c_n\)\(E_n\)\(\psi_n(\vec{r})\)代入一般解的表达式就可以求出来。
  • 能量的平均值为:\(\sum_n|c_n|^2E_n\)

散射态与散射态薛定谔方程的解

粒子能量大于束缚场的势能时,粒子可以出现在空间任意位置,并且粒子的能量不再是分立的。粒子具有连续变化的动量值和连续变化的能量值。这种运动状态称为“散射态”。最简单的散射态就是一维自由粒子。

  • 散射态薛定谔方程的一般解:\(\Psi(\vec{r},t)=\int_{-\infty}^{\infty}c(\vec{r})\psi(\vec{r},t)\)

力学量的平均值

不是对同一个系统重复测量的结果的平均,是对相同系统多次测量的结果的平均。因为一旦测量波函数就会坍塌。

  • 位置的平均值:\(\braket{x}=\int_{-\infty}^{\infty}x|\psi(x,t)|^2d_x\)
  • 速度的平均值:\(\braket{v}=\frac{d_{\braket{x}}}{d_t}=-\frac{i\hbar}{m}\int_{-\infty}^{\infty}\psi^{*}\frac{\partial \psi}{\partial x}d_x\)
  • 动量的平均值:\(\braket{p}=m\braket{v}=-i\hbar\int_{-\infty}^{\infty}\psi^{*}\frac{\partial \psi}{\partial x}\)
  • 力的平均值:\(\braket{F}=\frac{d_{\braket{p}}}{d_t}=\braket{-\frac{\partial V}{\partial x}}\)
  • 这是束缚态的情况:离散。假定有厄米算符\(\hat{F}\),其归一化本征函数为\(\psi_1(x),\psi_2(x),\dots,\psi_n(x),\dots\),相应的本征值为\(\lambda_1,\lambda_2,\dots,\lambda_n,\dots\),满足本征方程\(\hat{F}\psi_n(x)=\lambda_n\psi_n(x)\),则本征函数服从正交关系式\(\int\psi_{m}^{*}(x)\psi_n(x)d_{x}=\delta_{nm}\)。任意连续函数可以按本征函数系\(\{\psi_n(x)\}\)展开为\(f(x)=\sum_nc_n\psi_n(x)\)其中展开系数为\(c_n=\int\psi_{n}^{*}(x)f(x)d_x\)\(|c_n|^2\)表示任意态\(f(x)\)中发现本征态\(\psi_n(x)\)的概率,也即在\(f(x)\)中测量力学量\(F\)得到本征值\(\lambda_n\)的概率,而体系处于本征态\(\psi_1(x),\psi_2(x),\dots,\psi_n(x),\dots\)中的概率和为1,因此\(\sum_n|c_n|^2=1\)。最终力学量在任意态\(f(x)\)中的平均值就是\(\braket{F}=\sum_n\lambda_n|c_n|^2\)或者\(\braket{F}=\int f^{\star}\hat{F}f(x)d_x\)。如果恰好\(f(x)=\psi_n(x)\)那么\(\braket{\hat{F}}=\lambda_n\)
  • 这是散射态的情况:连续。本征方程为\(\hat{F}\psi_{\lambda}(x)=\lambda\psi_{\lambda}(x)\)。本征函数服从正交关系式\(\int\psi_{\lambda^{\prime}}^{*}(x)\psi_{\lambda}(x)d_x=\delta(\lambda-\lambda^{\prime})\),任意态在本征函数集\(\{\psi_{\lambda}(x)\}\)的展开为\(f(x)=\int c(\lambda)\psi_{\lambda}(x)d_{\lambda}\)。展开系数为\(c(\lambda)=\int\psi_{\lambda}^{*}(x)f(x)d_x\),并且概率和为1依然成立\(\int|c(\lambda)|^2d_{\lambda}=1\),力学量F在\(f(x)\)态中的平均值为\(\braket{F}=\int\lambda|c(\lambda)|^2\)以及\(\braket{\hat{F}}=\int f^{\star}(x)\hat{F}f(x)d_x\)

艾伦费斯特定理

描述的是力学量的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表达式为:

\[\frac{d}{dt}\braket{A}=\frac{1}{i\hbar}\braket{[A,H]}+\braket{\frac{\partial A}{\partial t}} \]

位力定理

描述当体系处于定态下与动能相关的平均值。

\[2\braket{T}=\braket{\hat{r}(\nabla V)} \]

  • 对于\(V(x,y,z)\)是x,y,z的n次齐次函数的势场有\(2\braket{T}=n\braket{V}\)

赫尔曼-费曼定理

\[\frac{\partial E_n}{\partial \lambda}=\braket{\psi_n|\frac{\partial H}{\partial \lambda}|\psi_n} \]

力学量的算符表示

如果量子力学体系中的某个力学量用算符\(\hat{F}\)表示,那么当这个体系处于\(\hat{F}\)的本征态时,这个力学量具有确定的值,即本征方程\(\hat{F}\psi=\lambda\psi\)的本征值。其实可以说某态就是某波函数。

  • 厄米算符:本征值是实数,并且\(F^{\star}=F\)。表示力学量的所有算符都是厄米函数。
  • 算符的厄米共轭:如果一个算符的厄米共轭和它本身相等,那么这个算符就是厄米共轭,具体为\(F^{\dagger}\)
  • 厄米算符本征函数具备正交性:厄米算符中属于不同本征值的两个本征函数相互正交。即\(\int\phi_{k}^{\star}\psi_ld\tau=0\)
  • 厄米算符本征函数具备完备性:假设厄米算符的\(\hat{F}\)的正交归一本征函数是\(\phi_n(x)\),对应的本征值是\(\lambda_n\),则任意函数\(\psi_n(x)\)可以按\(\phi_n(x)\)展开为\(\psi(x)=\sum_{n}c_n\phi_n(x)\)
  • 如果两个算符\(\hat{F}\)\(\hat{G}\)有一组共同的本征函数\(\phi_n\),而且\(\phi_n\)组成完全系,则算符\(\hat{F}\)\(\hat{G}\)对易。

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

  • 能量本征函数和本征值
    • 势能改变一个常量时,粒子的能量本证波函数不改变,能量本征值改变同样数值。
    • 粒子的能量是势能平均值和动能平均值之和
    • 粒子能量本征值的最小值要大于粒子势能的最小值
  • 位置的本征方程和本征值
    • 位置算符在坐标表象下的本征方程为\(\hat{x}\delta(x-x^{\prime})=x^{\prime}\delta(x-x^{\prime})\)
    • 位置算符在动量表象下的本征方程为\(i\hbar\frac{\partial}{\partial p_x}\phi_{x^{\prime}}(p_x)=x^{\prime}\phi_{x^{\prime}}(p_x)\),其中\(\phi_{x^{\prime}}(p_x)=\frac{1}{\sqrt{2\pi\hbar}}e^{-ip_x x^{\prime}}\)
  • 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
    • 动量算符在坐标表象下的本征方程为\(-i\hbar\nabla\psi_p(\hat{r})=p^{\prime}\psi_p(\hat{r})\)。其中\(\psi_p(\hat{r})=\frac{1}{(2\pi\hbar)^{\frac{3}{2}}}e^{\frac{i}{\hbar}\hat{p}\hat{r}}\)
    • 动量算符在动量表象下的本征方程为\(p_x\delta(p_x-p_{x}^{\prime})=p_{x}^{\prime}\delta(p_x-p_{x}^{\prime})\)

算符的对易关系

\[[\hat{A},\hat{B}]=\hat{A}\hat{B}-\hat{B}\hat{A} \]

如果\([\hat{A},\hat{B}]=0\)就说算符\(\hat{A}\)和算符\(\hat{B}\)对易。

  • 算符对易的物理意义
    • 如果两个算符A和B有一组共同的本征矢\(\ket{n}\),且它们构成完备集\(\{\ket{n}\}\),则算符A和B对易。
    • 如果两个算符A和B对易,则它们有共同的本征矢。力学量A和B同时具有确定值\(\braket{n|\hat{A}|n}=a_n\)\(\braket{n|\hat{B}|n}\),即力学量A和B可以被同时测定。
    • 举个例子感受一下:类氢离子的本征函数\(\psi_{nlm}\)是哈密顿算符\(\hat{H}\),角动量平方算符\(\hat{L^{2}}\)和角动量z分量算符\(\hat{L_z}\),这样在状态\(\psi_{nlm}\)中相应的力学量同时具有确定值\(E_n,l(l+1)\hbar^2,m\hbar\)。这个{\(\hat{H},\hat{L^2},\hat{L_z}\)}也通常被称为力学量完备集。

不确定性原理

因为两个算符不对易才会有不确定原理。假设两个算符之间的对易关系为\(AB-BA=iC\),这里\(C\)是常数或者算符。算符A在一个量子态\(\ket{\psi}\)中的期待值为\(\braket{A}=\braket{\psi|A|\psi}\),算符B在一个量子态\(\ket{\psi}\)中的期待值为\(\braket{B}=\braket{\psi|B|\psi}\),引入算符A的偏差\(\Delta A=\sqrt{\braket{A^2}-\braket{A}^2}\),算符B的偏差\(\Delta B=\sqrt{\braket{B^2}-\braket{B}^2}\),则

\[\Delta A \Delta B \geq \frac{\braket{C}}{2} \]

  • 坐标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Delta x \Delta p \geq \frac{\hbar}{2}\)
  • 角动量分量的不确定关系\(\Delta L_x \Delta L_y \geq \frac{\hbar}{2}\braket{L_z}\)\(\Delta L_y \Delta L_z \geq \frac{\hbar}{2}\braket{L_x}\)\(\Delta L_z \Delta L_x \geq \frac{\hbar}{2}\braket{L_y}\)。这也意味着如果角动量的一个分量具有确定值,其他两个分量都没有确定值,因此一个微观粒子没有确定的角动量只有一个确定的分量,\(l_Z\)也可以直接被称为角动量,不必称为角动量Z分量,因为如果有了确定的\(L_z\)就谈不上\(L_x,L_y\)了。
  • 能量时间不确定性关系\(\Delta E \Delta t\geq \frac{\hbar}{2}\)

守恒量

与时间无关的力学量A与体系的哈密顿两H对易,即\([A,H]=0\),称A为守恒量。

  • 守恒量A的平均值\(\braket{A}\)不随时间改变\(\frac{d\braket{A}}{dt}=0\)
  • 在任意态\(\psi(t)\)下守恒量A的测量值的概率分布不随时间改变。如果A的本征态为\(\phi_k\)则意味着\(\frac{d|a_k(t)|^2}{dt}=0\)
  • 设体系有两个彼此不对易的守恒量F和G,\([F,H]=0\)\([G,H]=0\),但是\([F,G]\neq0\),则体系能级一般是简并的。如果[F,G]=常数,则体系的所有能级都简并,并且简并都为无穷大。
  • 如果体系有一个守恒量F,而体系的某条能级E不简并,即对应于该能量本征值E只有一个本征态\(\psi_E\),则\(\psi_E\)必定为F的本征态。
    • 能量守恒:设体系H不显含t,则[H,H]=0。所以H为守恒量。
    • 动量守恒:对于自由粒子来说\(H=\frac{p^2}{2m}\),因此[p,H]=0,所以\(\hat{p}\)为守恒量。
    • 角动量守恒:对于自由粒子来说\([\hat{l},H]=0\),所以\(\hat{l}\)也是守恒量。
    • 中心力场中的粒子:\(H=\frac{p^2}{2m}+V(\hat{r})\)\([\hat{l},H]=0\),所以\(\hat{l}\)为守恒量。但是\(\hat{p}\)不是。

讨论

  • 为什么反复提及平均值:因为在微观世界我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都是平均值
  • 定态与守恒量有什么关系和区别:
    • 定态也就是能量本征态。
    • 在定态下,力学量的平均值和测量值的概率分布不随时间改变
    • 守恒量是指与体系的哈密顿量对易的力学量
    • 守恒量在一切的状态下平均值和测量值的概率分布都不随时间改变。
posted @ 2023-10-24 09:43  Emi-lia  阅读(9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