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MySQL索引:从原理到实践
深入理解MySQL索引:从原理到实践
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MySQL因其高效性和可靠性而被广泛使用。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查询性能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MySQL提供了索引机制。本文将深入探讨MySQL索引的原理、分类、语法、优缺点、创建原则,以及其底层数据结构,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并有效地使用索引。
1. MySQL性能分析
1.1 数据库查询效率低下的原因
在项目开发中,我们通常关注业务需求和功能的实现,但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库的查询性能可能会下降。为了提高数据库的性能,有两种优化方式:
- 硬优化:在软优化之后性能仍然低下时,可以考虑通过增加硬件资源(如购买更强大的服务器)来提升性能。
- 软优化:通过优化数据库操作和设计来提高性能,例如使用索引。
1.2 执行次数较多的SQL语句
在数据库中,执行次数较多的SQL语句可以分为两类:
- 查询密集型:这类查询通常占据了80%的执行次数,可以通过索引来优化。
- 修改密集型:这类操作通常在订单系统中较为常见,例如用户增加商品、修改商品数量等。对于这类操作,可以使用ElasticSearch(ES)等技术来优化。
1.3 查看SQL语句的执行效率
通过查看累计插入和返回数据条数,可以判断当前数据库是查询密集型还是修改密集型。使用以下SQL语句可以查看相关信息: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Innodb_rows%';
2. MySQL索引介绍
2.1 什么是索引
索引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有序)。它通过特定的查找算法来快速定位数据,从而提高查询效率。
2.2 MySQL索引分类
MySQL索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主键索引:主键约束+提高查询效率。
- 唯一索引:唯一约束+提高查询效率。
- 普通索引:仅提高查询效率。
- 组合索引:多个字段组成的索引。
- 全文索引:用于全文搜索,通常使用Solr或ElasticSearch。
- Hash索引:根据key-value进行快速查找。
3. MySQL索引语法
3.1 创建索引
3.1.1 在已有表的字段上直接创建
-- 创建普通索引
creat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字段);
-- 创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字段);
-- 创建普通组合索引
creat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字段1,字段2,..);
-- 创建唯一组合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字段1,字段2,..);
3.1.2 在已有表的字段上修改表时指定
-- 添加主键索引
alter table 表名 add primary key(字段);
-- 添加唯一索引
alter table 表名 add unique(字段);
-- 添加普通索引
alter table 表名 add index(字段);
3.1.3 创建表时指定
CREATE TABLE student3(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 主键索引
name VARCHAR(32),
telephone VARCHAR(11) UNIQUE, -- 唯一索引
sex VARCHAR(5),
birthday DATE,
INDEX(name) -- 普通索引
);
3.2 查看索引
show index from 表名;
3.3 删除索引
-- 直接删除
drop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
-- 修改表时删除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index 索引名;
4. 索引的优缺点
4.1 优势
- 提高数据检索效率:类似于书籍的目录索引,降低数据库的IO成本。
- 降低数据排序成本:通过索引列对数据进行排序,降低CPU的消耗。
4.2 劣势
- 建立和维护索引需要时间: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时间成本也会增加。
- 占用物理存储空间:索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
- 动态维护索引: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修改时,索引需要进行动态维护,这会增加数据库的维护成本。
5. 索引创建原则
- 字段内容可识别度不能低于70%:字段内数据唯一值的个数不能低于70%。
- 经常使用where条件搜索的字段:例如user表的id、name等字段。
- 经常使用表连接的字段:可以加快连接的速度。
- 经常排序的字段:因为索引已经是排过序的,可以加快排序查询速度。
6. 索引的数据结构
6.1 概述
索引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排好序的数据结构。MySQL索引的底层数据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 二叉查找树:左边的子节点比父节点小,右边的子节点比父节点大。
- 红黑树:平衡二叉树,通过左旋、右旋、变色来保持平衡。
- BTree:多路平衡搜索树,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元素。
- B+Tree:优化BTree,非叶子节点存储索引+指针,叶子节点存储索引+数据或数据的地址值。
6.2 B+Tree的优势
- 降低树的高度:B+Tree通过增加树的宽度来降低树的高度,从而减少磁盘IO次数。
- 支持范围查询:叶子节点按照索引排好序,支持范围查找,速度快。
- 根节点加载到内存:MySQL将根节点加载到内存中,每张表有一个根节点,大小是16KB,从而减少磁盘IO次数。
6.3 MySQL中的B+Tree
MySQL中的B+Tree在经典B+Tree的基础上,增加了指向相邻叶子节点的链表指针,提高了区间访问的性能。
6.4 详细介绍B+Tree
6.4.1 二叉查找树
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 BST)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 左子树的所有节点值小于根节点的值。
- 右子树的所有节点值大于根节点的值。
- 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查找树。
然而,二叉查找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退化成链表,导致查找效率降低。例如,如果数据是按顺序插入的,二叉查找树会变成一个线性结构,查找效率会降低到O(n)。
6.4.2 红黑树
红黑树(Red-Black Tree)是一种自平衡的二叉查找树,通过颜色标记和旋转操作来保持树的平衡。红黑树具有以下特点:
- 每个节点要么是红色,要么是黑色。
- 根节点是黑色。
- 每个叶子节点(NIL节点)是黑色。
- 如果一个节点是红色的,则它的两个子节点都是黑色的。
- 从任一节点到其每个叶子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红黑树通过这些规则保持了树的平衡,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log n)。然而,红黑树的高度仍然较高,对于大规模数据,磁盘IO次数仍然较多。
6.4.3 BTree
BTree(Balanced Tree)是一种多路平衡搜索树,具有以下特点:
- 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 所有叶子节点在同一层。
- 每个节点包含多个键值对,键值对之间有序排列。
BTree通过增加树的宽度来降低树的高度,从而减少磁盘IO次数。每个节点可以存储多个元素,每个元素由索引、指针域和数据域组成。一个节点的大小通常为16KB,假设一个元素的大小为1KB,那么一个节点可以存储16个元素。
6.4.4 B+Tree
B+Tree是BTree的优化版本,具有以下特点:
- 非叶子节点只存储索引和指针,不存储数据。
- 叶子节点存储所有索引和数据(或数据的地址值)。
- 叶子节点之间通过链表连接,支持范围查询。
B+Tree的优势在于:
- 降低树的高度:通过增加树的宽度,B+Tree可以将树的高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而减少磁盘IO次数。
- 支持范围查询:叶子节点按照索引排好序,并且通过链表连接,支持快速的范围查询。
- 根节点加载到内存:MySQL将根节点加载到内存中,每张表有一个根节点,大小为16KB,从而减少磁盘IO次数。
6.5 B+Tree的详细结构
6.5.1 非叶子节点
非叶子节点存储索引和指针,不存储数据。每个非叶子节点包含多个键值对,键值对之间有序排列。每个键值对由索引和指针组成,索引用于快速定位数据,指针指向下一层的节点。
6.5.2 叶子节点
叶子节点存储所有索引和数据(或数据的地址值)。叶子节点之间通过链表连接,支持范围查询。叶子节点按照索引排好序,可以快速定位数据。
6.5.3 节点大小
一个节点的大小通常为16KB,假设一个元素的大小为1KB,那么一个节点可以存储16个元素。通过增加树的宽度,B+Tree可以将树的高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而减少磁盘IO次数。
6.6 B+Tree的查找过程
- 从根节点开始:MySQL将根节点加载到内存中,从根节点开始查找。
- 定位到叶子节点:通过索引和指针,定位到叶子节点。
- 查找数据:在叶子节点中查找数据,如果数据存储在叶子节点中,直接返回数据;如果数据存储在数据的地址值中,通过地址值定位到数据。
6.7 B+Tree的优势总结
- 降低树的高度:通过增加树的宽度,B+Tree可以将树的高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从而减少磁盘IO次数。
- 支持范围查询:叶子节点按照索引排好序,并且通过链表连接,支持快速的范围查询。
- 根节点加载到内存:MySQL将根节点加载到内存中,每张表有一个根节点,大小为16KB,从而减少磁盘IO次数。
7. 总结
通过合理地使用索引,可以显著提高MySQL的查询效率。然而,索引的创建和维护也需要权衡其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索引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性能优化效果。了解索引的底层数据结构和工作原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数据库优化和性能调优。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