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客服IM聊天系统背后的技术挑战和实践分享
本文来自转转技术李帅的原创分享,已进行修订和排版优化。
1、引言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高效的用户服务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转转自研的客服IM聊天系统作为用户与客服沟通的桥梁,承担着传递信息、解决问题的关键角色。然而,消息数据的流转并非一帆风顺,本文将深入探讨IM系统在消息传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如图是IM系统中一条消息的流转链路:

相较于普通web系统,IM系统的消息数据流转链路更长、更复杂。从客户端到服务端,再从服务端到另一个客户端,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消息延迟、丢失、乱序或重复,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网络波动和客户端设备性能的不稳定性是影响IM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消息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
技术交流:
- 移动端IM开发入门文章:《新手入门一篇就够:从零开发移动端IM》
- 开源IM框架源码:https://github.com/JackJiang2011/MobileIMSDK(备用地址点此)
(本文已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4874-1-1.html)
2、关于作者
李帅:转转履约中台研发工程师,主要负责客服工单、IM等系统研发。
3、如何保证聊天消息的实时性
首当其冲的就是消息延迟问题:当一条消息发出后,我们的系统需要确保这条消息最快被接收人感知并获取到,并且保证资源消耗较少。
这里关键的点是:
- 1)最快触达;
- 2)耗费资源少。
方案1:长短轮询
在PC web早期,大部分应用都是采用“一问一答”的请求响应模式来获取数据,IM系统采用客户端轮询的方式,定期、高频轮询获取服务端的新消息。这种方式开发成本较低、容易实现,但是高频轮询很多请求是无用请求,客户端浪费流量和电量,服务端资源压力很大。
后来基于短轮询进化出长轮询模式,相较于前者,后者在请求时获取到新数据时不会立即返回,而是在服务端保持连接等待一段时间,如果等待期间有新消息就立即返回响应,长轮询仅仅解决了客户端的无用消耗,但是服务端资源高负载情况依然未能解决。
方案2:WebSocket
随着HTML5的出现,全双工的WebSocket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基于WebSocket实现的IM服务,客户端和服务端只需要完成一次握手,就可以创建持久的长连接,并进行随时的双向数据传输。

经过比较转转客服IM系统采用了WebSocket协议,具体使用方式见《转转客服IM系统的WebSocket集群架构设计和部署方案》。当服务端接收到新消息时,可以通过建立的WebSocket连接,直接进行推送,保证了消息到达的实时性。
关于传统Web和现代Web的实时通信技术,可详读以下几篇:
- Web端即时通讯技术盘点:短轮询、Comet、Websocket、SSE
- 详解Web端通信方式的演进:从Ajax、JSONP 到 SSE、Websocket
- 网页端IM通信技术快速入门:短轮询、长轮询、SSE、WebSocket
4、什么是聊天消息的可靠性
如图是一条消息发送的核心步骤,整个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消息由客户端发送到服务端(第1、2步),服务端将消息推送至另一个客户端(第3步),发送过程中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消息发送失败。

PS:限于篇幅原因,本文不想深入探讨,有兴趣可详读《零基础IM开发入门(三):什么是IM系统的可靠性?》。
5、如何保证聊天消息触必达?
我们参考使用了TCP/IP协议中的ACK机制来实现防丢逻辑(《TCP/IP详解 - 第17章·TCP:传输控制协议》)。ACK机制是TCP/IP协议三次握手重要的一环(请详读《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一):跟着动画来学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用于确认对方发送信息无误。
ACK响应机制如下:
- 1)发送者发送消息时会携带一个消息标识符(此处使用发送方id和消息发送时间戳)、并在本地维护一个“等待ACK消息列表”;
- 2)接收者收到消息后对消息进行存储得到消息id;
- 3)随后再将该标识回传给发送方(ACK消息);
- 4)发送方收到ACK消息后将消息从“等待ACK消息列表”删除;
- 5)当发送方没有在约定时间内收到ACK消息时,就需要执行失败消息处理逻辑:自动重发、客户端标记发送失败等。
服务端实现与客户端稍有不同,服务端需要要维护全量用户的消息,使用定时任务检查等待ACK消息列表效率比较低,此处通过mq的延迟消息来实现:
当消息发出时同时发送一个延迟mq,延迟消息被消费时对应的消息仍在等待ACK列表中,则表示消息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被确认,需要进行重试发送。
如图为完整的ACK实现机制:

另外客户端也会在页面刷新、WebSocket重连时触发http接口重新拉取当前会话的所有消息进行渲染,保证消息不丢失。
PS:相关资料可进一步阅读:
- IM消息送达保证机制实现(一):保证在线实时消息的可靠投递
- 阿里IM技术分享(四):闲鱼亿级IM消息系统的可靠投递优化实践
- 融云技术分享:全面揭秘亿级IM消息的可靠投递机制
- 一套亿级用户的IM架构技术干货(下篇):可靠性、有序性、弱网优化等
6、如何对聊天消息去重?
消息重推解决了消息丢失的问题,但是因为ACK消息本身就可能会丢失从而导致消息重复,因此我们需要保证推送消息和重推消息有相同且唯一的消息id,接收方可以根据该消息id进行数据去重。
具体是:
- 1)发送方:客户端使用发送人id和消息发送时间戳作为唯一的ACK标识,传递给服务端;
- 2)服务端:使用雪花算法接收到的消息生成消息id,将ACK标识与消息id建立映射关系;服务端再将消息id推送至发送方和接收方。
一个完整的消息发送流程如图所示:

7、心跳保活机制
IM系统中接收和发送消息都是使用长连接实现,但是如果连接断开,那发送和接收数据就会出现问题。在客服业务中,人工客服席位有限,系统需要可靠的机制保证人工客服资源有效利用。
为此我们在应用层设计心跳消息,使用该机制更新用户当前状态、保证会话有序退出。
心跳机制设计如下。
客户端:设置定时器,用户建立连接后,定时发送(30s)心跳消息给服务端。
服务端:
- 1)接收心跳消息,更新心跳时间;
- 2)设置定时任务,定时扫描在线用户上次心跳时间,执行以下逻辑;
- 3)上次心跳时间超出30s,将其标记为离线状态,关闭连接,等待用户重连;
- 4)上次心跳时间超出2分钟则认为用户已经彻底离开,执行会话关闭逻辑释放人工客服资源。
应用层心跳消息仅用于保活和状态更新,因此数据结构设计十分精简,不携带额外信息。
关于心跳保活这方面的资料,可以进一步阅读:
- 为何基于TCP协议的移动端IM仍然需要心跳保活机制?
- 一文读懂即时通讯应用中的网络心跳包机制:作用、原理、实现思路等
- 微信团队原创分享:Android版微信后台保活实战分享(网络保活篇)
- 融云技术分享:融云安卓端IM产品的网络链路保活技术实践
- 跟着源码学IM(五):正确理解IM长连接、心跳及重连机制,并动手实现
- 阿里IM技术分享(五):闲鱼亿级IM消息系统的及时性优化实践
- 万字长文:手把手教你实现一套高效的IM长连接自适应心跳保活机制
8、消息协议的设计
在IM系统中消息格式的设计也十分重要,良好的数据格式可以准确传递消息内容并具有极高的可读性。
我们根据消息类型和发送流向将消息数据格式大致分为如下几部分:
- 1)消息类型:用于描述消息的用途、流向,如心跳消息、用户/客服消息、系统消息等;
- 2)客服id:接收或者发送消息的客服标识;
- 3)用户id:接收或者发送消息的用户标识;
- 4)消息内容:实际的消息,与消息类型相关;
- 5)消息格式:用于描述用户/客服消息格式,如文本、图片、视频、订单卡片、优惠券等;
- 6)消息文本:消息的展示内容。

PS:IM协议设计相关资料可进一步阅读:
- 简述移动端IM开发的那些坑:架构设计、通信协议和客户端
- 理论联系实际:一套典型的IM通信协议设计详解
- APP与后台通信数据格式的演进:从文本协议到二进制协议
- IM通讯协议专题学习(一):Protobuf从入门到精通,一篇就够!
9、本文小结
转转客服IM系统通过引入WebSocket协议、ACK机制、消息重推和数据去重等策略,有效应保障了消息传递过程中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完整性。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用户与客服之间的沟通效率,也为转转平台提供了更加稳定、高效的服务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优化和完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用户期望,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10、参考资料
[0] TCP/IP详解 - 第17章·TCP:传输控制协议》
[1] Web端即时通讯技术盘点:短轮询、Comet、Websocket、SSE
[2] 详解Web端通信方式的演进:从Ajax、JSONP 到 SSE、Websocket
[3] 网页端IM通信技术快速入门:短轮询、长轮询、SSE、WebSocket
[4] Web端即时通讯实践干货:如何让你的WebSocket断网重连更快速?
[5] 简述移动端IM开发的那些坑:架构设计、通信协议和客户端
[6] IM消息送达保证机制实现(一):保证在线实时消息的可靠投递
[7] 阿里IM技术分享(四):闲鱼亿级IM消息系统的可靠投递优化实践
[8] 阿里IM技术分享(五):闲鱼亿级IM消息系统的及时性优化实践
[10] 一套亿级用户的IM架构技术干货(下篇):可靠性、有序性、弱网优化等
[11] 理解IM消息“可靠性”和“一致性”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探讨
[12] 微信团队分享:来看看微信十年前的IM消息收发架构,你做到了吗
[13] 阿里IM技术分享(七):闲鱼IM的在线、离线聊天数据同步机制优化实践
[14] IM群聊消息如此复杂,如何保证不丢不重?
[17] 零基础IM开发入门(二):什么是IM系统的实时性?
[18] 零基础IM开发入门(三):什么是IM系统的可靠性?
[19] 零基础IM开发入门(四):什么是IM系统的消息时序一致性?
[20]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一):跟着动画来学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本文已同步发布于:http://www.52im.net/thread-4874-1-1.html)
作者:Jack Jiang (点击作者姓名进入Github)
出处:http://www.52im.net/space-uid-1.html
交流:欢迎加入即时通讯开发交流群 215477170
讨论:http://www.52im.net/
Jack Jiang同时是【原创Java
Swing外观工程BeautyEye】和【轻量级开源移动端即时通讯框架MobileIMSDK】的作者,可前往下载交流。
本博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也可前往 我的52im.net 找到我)。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