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有效用例》读书笔记1

第一章 引言
本章主要介绍用例是什么样子的,并描述为什么不同的项目组需要采用不同
的用例编写风格以及在什么地方使用用例有利于做需求收集工作,也让我们了解
在编写用例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用例是代表系统中各个项目相关人员之间就系统的行为所达成的契约。要学
会编写一个好的用例必须掌握三个概念:
1、范围:真正被讨论的系统是什么
2、主执行者:谁有实现的目标
3、层次:目标的层次是高还是低
在这之前要记住这些定义:执行者、项目相关人员、主执行者、用例、范围、前
置条件和保证、主成功场景、扩展。
在项目开始时,只有一个用例模版是不够的,至少需要两个,一个正式一个非正
式的。本书最重要的问题是编写准确的需求。如果把用例作为需求来编写,那么
谨记两点:用例确实是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
第一部分 用例体部分
第二章用例是规范行为的契约
执行者具有目标,目标可能失败,强调目标失败和失败反映是用例通常能够
进行良好的系统行为描述和出色的功能需求描述的原因之一。
描述将来一次交互过程,就必须要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创建出一个交互序列
集。
为了满足项目相关人员的利益,需要描述三种行为:
两个执行者之间的交互为了促进一个目标;确认为了保护项目相关人员;内部状
态变化代表项目相关人员。

第三章 范围
范围是用来描述项目开发人员负责的设计工作的边界,以便与应由其他人负
责的设计工作或已经完成的设计工作相区别。功能范围是指系统要提供的服务,
它最终应被用例所捕获。
执行者-目标列表列举了系统支持的所有用户目标,展示了系统功能方面的
内容。
第四章 项目相关人员和执行者
项目相关人员是指契约的参与者,是对用例的行为具有特定利益的人或物
执行者是指任何具有行为的事务。主执行者是请求系统提供一项服务的项目相关
人员,在需求收集工作刚开始时和系统将要发布之前一段时间最为重要。列出主
执行者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对系统在整体上有一个全局的把握。
第五章 三个命名的目标层次
用户目标事主执行者努力使得工作得以完成的目标,或是用户使用系统的目
标。目标层次有三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海平面用例的考查上,他们是重要的用例。
编写一些最外层用例来为其他用例提供语境
不要在“是否把系统需求规格说明语句中你最喜欢的那个措辞用作用例的标题”
上面小题大做。
利用图标来突出目标层次,对设计范围和目标层次进行标注。
找出正确的目标层,有两个指导原则:
找出用户目标,对每个用例执行第3步到第10步。
第六章 前置条件,触发事件和保证
用例的前置条件,声明了启动该用例之前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最小保证是
系统向相关人员做出的最低承诺。触发事件指明了启动用例的事件。成功保证说
明了用力成功结束后项目相关人员的哪些利益得到了满足。
第七章 场景和步骤
常见的环境结构,主成功场景和所有场景扩展都可以包含在由以下元素组成
的结构中:场景执行的条件,完成的目标,执行步骤集,结束条件,作为场景片
段的、可能的扩展集。
执行步骤是对用例的补充,并且有统一的语法形式。
第八章 扩展
扩展条件:在一些条件下系统会完成不同的动作。
第九章 技术和数据的变化
扩展说明了系统所完成的目标是不同的,系统所完成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怎样
做可能不同,这通常是因为技术的变化或出入数据的不同,应将这些变化写到“
技术和数据变化”列表中,而不是扩展部分。
第十章 连接用例
第十一章 用例格式

posted on 2015-10-11 21:25  H_Albert  阅读(17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