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学大物已经来不及了。
这篇文章是对伟大pyq的剽窃。建议去读原文
热学速记:
最概然速率:\(f'(v_p)=0 \Ra v_p=\sqrt{\dfrac{2RT}{\mu}}\)
平均速率:\(\ol{v}=\int^{\infin}_0 vf(v)dv=\sqrt{\dfrac{8RT}{\pi \mu}}\)。
方均根速率:\(v_{rms}=\sqrt{\ol{v^2}}=\sqrt{\dfrac{3kT}{m}}=\sqrt{\dfrac{3RT}{\mu}}\)
理想气体内能 \(E=\dfrac{i}{2}\nu RT\)。
循环过程
振动
简谐振动
受到恢复力 \(F=-kx\) 时,解得:
本征角频率 \(\om=\sqrt{\dfrac{k}{m}}\)
能量:
积分得 \(\ol{E_k}=\dfrac{1}{4} kA^2\),同理 \(\ol{E_p}=\dfrac{1}{4} kA^2\).
振动合成
同频率:
其中:
推导:考虑 \(\cos(\om t+\vp_1)=\R(e^{i(\om t+\vp_1)})\) 展开。
同振幅:考虑和差化积
在 \(\om_1,\om_2\) 接近时,可以将 \(2A\cos(\dfrac{\om_2-\om_1}{2}t)\) 看作振幅 \(A'\).
拍频: 拍频指振幅变化的频率。容易发现 \(\Delta v=v_1-v_2\)。
对两个同频率的相互垂直的简谐运动:
我们可以消去 \(t\) 得到:
事实上,通过正交分解,我们可以将不垂直的简谐运动也使用上述技巧消去 \(t\)。
李萨如图: 将轨迹画下来。如果频率比是整数,可以得到封闭曲线。
1:1 时:椭圆、圆、或线段。
阻尼振动
受到粘性力 \(f=-\gm v\) 时:
类似的记固有角频率 \(\om_0=\sqrt{\dfrac{k}{m}}\)。
记阻尼系数 \(\bt=\dfrac{\gm}{2m}\),于是:
阻尼小时(\(\bt < \om_0\) 称欠阻尼),解方程得到:
其中 \(\om = \sqrt{|\om_0^2-\bt^2|}\)
临界阻尼(\(\bt = \om_0\))时:
过阻尼时:
当 \(\bt \le \om_0\) 时,有 \(E \approx E_0 e^{-2\bt t}\)。
\(\tau=\dfrac{1}{2\bt}\) 表示能量变为原来 \(1/e\) 的时间,称鸣叫时间或时间常量。
在减少相同份能量的时间内,震动次数越多,就认为性能越高。
定义品质因数 \(Q=2\pi \dfrac{\tau}{T}=\om \tau\),越高越好。
受迫振动
设驱动力 \(F=H\cos (\om t)\),运动方程变为:
记 \(\om_1 = \sqrt{|\om_0^2-\bt^2|}\) 可以解得:
其中:
(真的会考吗?)
在 \(A\) 取得极大值时,称共振,此时 \(\om_r=\sqrt{\om_0^2-2\bt^2}\)。
波动
设 \(u\) 是速度,行波方程:
对简谐波:
波长 \(\lb=uT\),角波数(单位长度内,相位变化量) \(k=\dfrac{2\pi}{\lb}=\dfrac{\om}{u}\)。
形变
线变:胡克定律:应力 \(\dfrac{F}{S}\) 和 \(\dfrac{\Delta l}{l}\) 成正比。其比例 \(E\) 称为杨氏模量:
剪切线变:剪应力 \(\dfrac{F}{S}\) 和角度的变化 \(\dfrac{\Delta d}{D}\) 成正比。其比例 \(G\) 称为剪切模量:
体变:
压缩率 \(\kappa=1/K\)。
注意这里 \(D\) 是长度,\(\Delta d\) 是一段的宽度变化量。
能量的形式都是 \(\dfrac{1}{2}kx^2\),这里 \(k\) 取 \(E\) 或者 \(G\),\(x\) 取 \(\dfrac{\Delta *}{*}\)。
波动能量
我们研究一个小质元,设长度 \(l\),切面积 \(S\),质量密度 \(\rho\),线密度 \(\rho_l\)。
对一个横波,这个质元受的合力为
把 \(y\) 代入得 \( u=\sqrt{\dfrac{G}{\rho}} \)。
同样对纵波 \( u=\sqrt{\dfrac{E}{\rho}} \)。
特别的,设一条弦的张力 \(T\),横波波速为 \( u=\sqrt{\dfrac{T}{\rho_l}} \)。
在简谐波下,同一质元的动能和弹性势能相等,大小均为:
能量密度 \(w=\dfrac{\Delta W}{\Delta V}\)。
平均能量密度 \(\ol{w}=\dfrac{1}{2}\rho \om^2A^2\)。
能流密度定义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波能量,也可以称波的强度。
记 \(z=\rho u\) 称媒质的“特性阻抗”,大的称为波密介质,小的称为波疏介质。
声波
声强级定义为:
波的叠加
衍射:缝越小,越显著。
频率相同会出现干涉。
驻波
拉近的弦/固体棒,可以产生驻波。固定端是波节(无位移),自由段是波腹(位移最大)。进而对波长有要求。
同理边界固定的膜或者固体片可能会产生二维驻波。
可形成驻波的系统在驱动率频率等于某一简正频率时振幅最大,被称为共振.
复波
某些介质中,相速度和频率有关,称色散介质。
考虑复波(频率不同的简谐波的叠加):
\[x=x_1+x_2=A\cos(\om t_1-k_1x)+A\cos(\om t_2-k_2x)\\=2A\cos(\dfrac{\om_2-\om_1}{2}t-\dfrac{k_2-k_1}{2}x)\cos(\dfrac{\om_2+\om_1}{2}t-\dfrac{k_2+k_1}{2}x)\\ \]
记 \(\ol{\om}=\dfrac{\om_2+\om_1}{2},\om_g=\dfrac{\om_2-\om_1}{2}\)。同样定义 \(k\)。
相速度 \(u=\dfrac{\ol{\om}}{\ol{k}}\)。
群速度 \(u_g =\dfrac{\om_g}{k_g}\)
在比较连续的情况下:
多普勒效应
令波源为 \(S\),观测者为 \(R\)。
当 \(v_S>u\) 时,出现冲击波或激波,阵面与运动方向夹角为:
定义马赫数为 \(\sin^{-1} \theta = \dfrac{v_s}{u}\)。即是 u 的多少倍。
对电磁波,设相对速度和连线的夹角为 \(\vp\) 有:
气体分子运动论
广延量:可以叠加的宏观量(质量、体积) | 正比于分子数
强度量:不可以累加的宏观量(温度、压强)
平衡态:不受外界影响时,宏观性质不变的状态(微观上:动态平衡,有涨落)
(物)态参量为描写平衡态的宏观物理量,之间的方程称为物态方程.
稳定态:不随时间变化的的状态(一根两端接不同温恒温源的棍子)
准静态过程:每一时刻都处于平衡态的过程,即恢复到稳定态的时间极短.
绝热过程: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过程 \(dQ=0\)
可逆过程:存在操作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的过程,等价于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
P-V 图上一个点表示一个平衡态,一条线表示一个准静态过程.
热力学第 0 定律:AB热平衡,BC热平衡 -> AC热平衡。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压强,\(V\) 体积,\(M\) 质量,\(\mu\) 摩尔质量,\(N\) 分子数,\(m\) 单分子质量,\(n=\dfrac{N}{V}\) 分子数密度,\(\nu\) 摩尔数。
其中 \(R\) 称为普适气体常量,\(k\) 称为玻尔兹曼常数。
标况:P=1.013*10^5, T=273.15K
注意 \(\ol{v_x^2}=\dfrac{1}{3}\ol{v^2}\) 知:
进而:
平均能量
单原子分子平均动能:
各自由度地位相等:
刚性双原子 i=3+2
刚性多原子 i=3+3
分布
速率分布函数: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最概然速率:概率最大的速度,即 \(f'(v_p)=0 \Ra v_p=\sqrt{\dfrac{2RT}{\mu}}\),此时 \(f(v_p)=\dfrac{1}{e}\sqrt{\dfrac{8m}{\pi kT}}\)
平均速率:\(\ol{v}=\int^{\infin}_0 vf(v)dv=\sqrt{\dfrac{8RT}{\pi \mu}}\)。
方均根速率:\(v_{rms}=\sqrt{\ol{v^2}}=\sqrt{\dfrac{3kT}{m}}=\sqrt{\dfrac{3RT}{\mu}}\)
定义约化速率 \(u=\dfrac{v}{v_p}\),则可以用来估算:
单位时间面积碰壁数 \(\Gamma=\dfrac{1}{4}n\ol{v}\)。
玻尔兹曼分布: 粒子数和 \(e^{-E/kT}\) 成正比。例:气体分子按高度分布 \(n=n_0e^{-mgh/kT}\)。
自由程
范德瓦尔斯方程
分子有体积,故 \(p=\dfrac{RT}{V_m-b}\)。
分子有引力,产生内压强大小和 \(n^2\) 成正比,又 \(n\) 和 \(V_m\) 成反比,即 \(p_{in}=\dfrac{a}{V_m^2}\)。
输运过程
系统自发地从非平衡态向平衡态过渡的过程。
主要有三种 内摩擦/热传导/扩散。
黏力 \(df\) 和流速梯度和面积成正比,比例记为粘度 \(\eta\):
此外 \(\eta=\dfrac{1}{3}nm\ol{v}\ol{\lb}\)
[太难了,先摆了]
热力学第一定理
内能为分子平均能量和分子间平均势能的总和,任意情况均存在定义.
热是传递的那部分内能(意思是过程量)
(定压/定容)热容量:\(C'=\dfrac{dQ}{dT}\)
摩尔热容量:\(C=\dfrac{C'}{\nu}\)
比热容:\(c=\dfrac{C}{M}\)
理想气体准静态过程
回忆:理想气体内能 \(E=\dfrac{i}{2}\nu RT\)。
范式气体内能 \(E=\dfrac{i}{2}\nu RT-\dfrac{\nu^2a}{V}\)
等容:
等压:
即迈耶公式:\(C_P=C_V+R\)
绝热过程
根据 \(dA+dE=0\) 知:
又根据 \(pV=\nu RT\) 知:
定义 \(\gamma=\dfrac{C_P}{C_V}=\dfrac{i+2}{i}\) 可以算得:
也由此可知 \(TV^{\gamma-1},T^{\gamma}p^{1-\gamma}\) 也是常数。
循环过程
如果循环的各个阶段都是准静态的,那么可以在 p-V 图上用封闭曲线表示,面积表示功。
顺时针对外做功,称正循环。反之称逆循环。
吸热 \(Q_1\),放热 \(Q_2\),则做功 \(A=Q_1-Q_2\)。
定义效率 \(\eta=\dfrac{A}{Q_1}\)。易见 \(\eta=1-\dfrac{Q_2}{Q_1}\)。
制冷过程,此时效率 \(w=\dfrac{Q_2}{A}\) 可以大于 \(1\)。在卡诺循环里 \(w_C=\dfrac{T_2}{T_1-T_2}\)。
卡诺循环

经过一些繁琐的计算可知 \(\eta_C=1-\dfrac{T_2}{T_1}\)。
卡诺定理:相同高温热库和低温热库的可逆热机,效率相等。不可逆热机效率不高于可逆热机。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不能自动的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其唯一效果是热转变为功的过程是不可能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宏观统计规律的规律,所以微观上涨落了就可以不符合。
热力学几率或者微观状态数目 \(\Omega\) 为一个宏观状态对应的微观状态数目,状态包括位置和速度,假设各状态可能性相同即平权.
玻耳兹曼熵公式
热力学几率越大,宏观状态越无序,熵即描述无序度的量。所以玻耳兹曼熵被定义为:
\(k\) 就是玻耳兹曼常数.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质为孤立系统 \(\Delta S>0\)(熵增加原理)
孤立系进行可逆过程时熵不变:\(\Delta S=0\)
克劳修斯熵公式
进而:
在任意系统的可逆过程中皆成立。
对于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