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叔(https://www.pengtech.net)

导航

计算机发展极简编年史

前言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太快了, 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但是依然看不到它的尽头, 看不清它的终极形态. 很多人都在追逐新的技术, 但是很少有人拿起笔系统的记录它的过去. 很多年以后当我们要追寻一项技术的来龙去脉的时候, 可能连它的"尸身"都找不到了.

比如说软盘驱动器(floppy disk driver)现在谁手上还保存有一张1.44MB的3.5英寸软盘, 谁电脑上还会装有软驱呢, 这在当时可是一项创新性的技术, 是便携式存储的鼻祖, 是一代人的回忆. 一张小小的软盘能装下一整套DOS操作系统, 能装下一个夏天的劳动成果. 但是现在当我想介绍存储技术的演进过程时, 不仅找不到一部软驱, 一张软盘, 就连一张合适的图片的很难找到了. 同样的命运的还有寻呼机机, 这个承载着很多人青春记忆的通信设备, 可能剩下脑海中的BiBi声了. 同样的命运的还有功能机, 早已过了手机换脸盆的淘汰期, 曾经层出不穷的款式, 不知道现在还有几款健在. 更不用说他们所依赖的生态系统, 比如基站设备, 外设装置.

站在当下这个似乎还能朦朦胧胧看到过去的时间节点, 在不费太多力气的情况下, 将不太遥远的过去记录下来, 省得后来人花费昂贵的代价去考古, 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为什么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录这段历史? 其实这是我的某项计划的一部分, 还处于材料收集阶段, 收集计算机发展史也是我副业中的副业, 没有太多时间深入研究和系统性地整理, 只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快速呈现内容, 不至于让整个计划胎死腹中(我已经有很多文章由于计划过于宏大而胎死腹中的先例了). 编年体是快速理清脉络, 呈现材料的最好方式. 它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整理去构思, 而且呈现效果也非常清晰. 另外我也非常喜欢将软件工程中的一些概念应用到写作中, 那就是小步快跑, 快速迭代; 再者就是重构. 有了足够的材料后, 我相信通过不断地重构, 不断地迭代, 能将其打造为我心中理想的样子. 所以这篇文章会是一篇不断完善的文章, 请有兴趣的朋友关注鹏叔的技术博客空间获取最新内容. 另外如何您有兴趣资助鹏叔的计划, 原文末尾有打赏功能, 请点一点, 在此表示感谢!

引言

计算机的历史始于 19 世纪初的原始设计,并在 20 世纪继续改变世界。

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0 多年前。最初由数学家和企业家提出理论,在 19 世纪,机械计算机的设计和制造是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数字运算挑战。到 20 世纪初,技术的进步使得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复杂,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大。

如今,计算机几乎无法从 19 世纪的设计(例如查尔斯·巴贝奇的分析机)中辨认出来,甚至从 20 世纪占据整个房间的大型计算机(例如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器)中也无法辨认。

这是计算机的简史,从其原始的数字处理起源到强大的现代机器,可以上网、运行游戏和流式传输多媒体。

机械计算机

公元前150年-100年: 安提基特拉机械(Antikythera mechanism) 是古希腊时期为了计算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而制造的青铜机器,属于模拟计算机。该机器是于1901年在希腊安提基特拉岛附近的安提基特拉沉船里发现的。该机械的制造年代约在西元前150到100年之间,至今已有二千多年。

1613: “计算机”一词首次使用于1613年,最初描述的是进行计算或计算的人。 计算机的定义一直保持不变,直到 19 世纪末开始指计算机器。

1614: 苏格兰人John Napier (1550-1617)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提到他发明了一种可以计算四则运算和方根运算的精巧装置。

1617: 约翰·纳皮尔 (John Napier) 推出了“纳皮尔之骨”,这是一种由角(骨头或象牙)制成的装置。该设备允许通过加法进行乘法,通过减法进行除法。

1621: 圆形计算尺是由威廉·奥特雷德(William Oughtred)发明的。

1623: Wilhelm Schickard (1592-1635)制作了一个能进行六位以内数加减法,并能通过铃声输出答案的"计算钟"。通过转动齿轮来进行操作。

1625: William Oughtred (1575-1660) 发明计算尺, 直接进行乘除计算。他首先使用"×"来表示乘法运算.

1632: 剑桥大学的威廉·奥特雷德 (William Oughtred) 将两条Gunter尺结合起来,制造出一种类似于今天计算尺的装置。

1642: 法国数学家Pascal 在WILLIAM Oughtred计算尺的基础上将计算尺加以改进,能进行八位计算。并且还卖出了许多,成为一种时髦的商品。

1668: 英国人Samuel Morl制作了一个非十进制的加法装置,适宜计算钱币。

1671: 德国数学家Gottfried Leibniz(莱布尼茨)推出了步进计算器,这是一种可以进行乘法、除法和计算平方根的设备, 最终答案可以最大达到16位的计算设备。

1679: Gottfried Leibniz演示了二进制算术,这一发现表明只需要用0和1就能表示每一个数。

1775: 英国Charles制作成功了一台与 Leibniz's 的计算机类似的机器。但更先进一些。

1776: 德国人Mathieus Hahn成功的制作了一台乘法器。

1801 年:法国商人兼发明家 Joseph Marie Jacquard 发明了一种织机,可以使用穿孔木卡自动编织织物图案。早期的计算机会使用类似的打孔卡。

1820: 法国人Charles Xavier Thomas de Colmar (1785-1870),制作成功第一台成品计算机,非常的可靠,可以放在桌面上,在后来的90多年间一直在市场上出售。

1821 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 (Charles Babbage) 构想出一种能够计算数字表格的蒸汽驱动计算机。据明尼苏达大学称,该项目由英国政府资助,名为“差异引擎”,但由于当时缺乏技术而失败。

1832: Babbage 和Joseph Clement 制成了一个差分机的成品,开始可以进行6位数的运算。后来发展到20位、30位,尺寸将近一个房子那么大。结果以穿孔的形式输出。但限于当时的制造技术,他们的设计难以制成。

1834: 斯德哥尔摩的George Scheutz用木头做了一台差分机。

1834: Babbage 设想制造一台通用的分析机,在只读存储器(穿孔卡片)中存储程序和数据,Babbage在以后的时间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于1840年将操作数提高到了40位,并基本实现了控制中心(CPU)和存储程序的设想,而且程序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跳转,能在几秒内作出一般的加法,几分钟内作出乘除法。

1842: Babbage的差分机项目因为研制费用昂贵,被政府取消。但他自己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他的分析机研究。

1843: Scheutz 和他的儿子Edvard Scheutz 制造了一台差分机,瑞典政府同意继续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

1847: Babbage 花两年时间设计了一台较简易的、31位的差分机,但没有人感兴趣并支持他造出这台机器。但后来伦敦科学博物馆用现代技术复制出这台机器后发现,它确实能准确地工作。

1848: 英国数学家George Boole创立二进制代数学。提前差不多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1848 年:英国数学家、诗人拜伦勋爵的女儿艾达·洛夫莱斯 (Ada Lovelace) 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德国明斯特大学理论数学教授安娜·西弗特 (Anna Siffert) 表示,洛夫莱斯在将一篇关于巴贝奇分析机的论文从法文翻译成英文时编写了第一个程序。“她还对文本提供了自己的评论。她的注释,简称为“注释”,结果是实际文字记录的三倍,”西弗特在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洛夫莱斯还添加了使用巴贝奇机器(基本上是一种算法)计算伯努利数的分步描述,这实际上使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 伯努利数是计算中经常使用的有理数序列。

1853 年:瑞典发明家 Per Georg Scheutz 和他的儿子 Edvard 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打印计算器。根据 Uta C. Merzbach 的书“ Georg Scheutz and the First Printing Calculator ”(史密森学会出版社,1977 年),该机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第一台“计算表格差异并打印结果”的机器。

1853: 令Babbage感到高兴的是,Scheutzes制造成功了真正意义上的比例差分机,能进行15位数的运算。象Babbage所设想的那样输出结果。后来伦敦的Brian Donkin又造出了更可靠的第二台。

1858: 第一台制表机被Albany的Dudley天文台买走。第二台被英国政府买走。但天文台并没有将其充分利用,后来被送进了博物馆。而第二台却被幸运地使用了很长时间。

1871: Babbage 制造了分析机的部分部件和印表机。

1878: 纽约的西班牙人Ramon Verea,制造成功桌面计算器。比前面提到的都要快。但他对将其推向市场不感兴趣,只是想表明,西班牙人可以比美国人做得更好。

1879: 一个调查委员会开始研究分析机是否可行,最后他们的结论是:分析机根本不可能工作。此时Babbage已经去世了。调查之后,人们将他的分析机彻底遗忘了。但Howard Aiken例外。

1885: 这时期更多的计算机涌现出来。如美国、俄国、瑞典等。他们开始用有槽的圆柱代替易出故障的齿轮。

1886: 芝加哥的Dorr E. Felt (1862-1930), 制造了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而且速度非常快,按键抬起,结果也就出来了。

1889: Felt推出桌面印表计算器。

1890: 1890美国人口普查。1880年的普查人工用了7年的时间进行统计。这意味着1890年的统计将会超过10年。美国人口普查部门希望能得到一台机器帮助提高普查的效率。Herman Hollerith,建立制表机公司的那个人,后来他的公司发展成了IBM公司。借鉴了Babbage的发明,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并设计了机器。结果仅仅用了6个周就得出了准确的数据(62622250人)。据哥伦比亚大学称,这台机器为政府节省了数年的计算时间,并为美国纳税人节省了大约 500 万美元。 Herman Hollerith大发其财。

1892: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William S. Burroughs (1857-1898),制作成功了一台比Felt的功能更强的机器,真正开创了办公自动化工业。

1896: Herman Hollerith创办了IBM公司的前身。

1906: Henry Babbage, Charles Babbage 的儿子,在R. W. Munro的支持下,完成了父亲设计的分析机,但也仅能证明它能工作,而没有将其作为产品推出。

电子管计算机

在这之前的计算机,都是基于机械运行方式,尽管有个别产品开始引入一些电学内容,却都是从属于机械的,还没有进入计算机的灵活:逻辑运算领域。而在这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就开始了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越来越成为计算机的主体,机械越来越成为从属,二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计算机也开始了质的转变。下面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的主要事件:

1906: 美国的Lee De Forest发明了电子管。在这之前造出数字电子计算机是不可能的。这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2月:IBM,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司成立。

1935: IBM推出IBM 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造了1500台。

1931 年:据斯坦福大学称,Vannevar Bush 在麻省理工学院 (MIT) 发明并建造了微分分析仪,这是第一台大型自动通用机械模拟计算机。

1936 年:英国科学家和数学家艾伦·图灵 ( Alan Turing ) 根据克里斯·伯恩哈特 (Chris Bernhardt) 的著作《图灵的愿景》(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17 年)在一篇名为《论可计算数……》的论文中提出了通用机器的原理,后来称为图灵机)。图灵机能够计算任何可计算的东西。现代计算机的中心概念就是基于他的思想。据英国国家计算博物馆称,图灵后来参与了图灵-韦尔奇曼炸弹的开发,这是一种机电设备,旨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破译纳粹密码。

1937 年: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和数学教授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 (John Vincent Atanasoff) 提交了一份拨款提案,旨在建造第一台纯电动计算机,而不使用齿轮、凸轮、皮带或轴。

1937: BELL试验室的George Stibitz展示了用继电器表示二进制的装置。尽管仅仅是个展示品,但却是第一台二进制电子计算机。

1938: Claude E. Shannon 发表了用继电器进行逻辑表示的论文。

1938: 柏林的Konrad Zuse 和他的助手们完成了一个机械可编程二进制形式的计算机,其理论基础是Boolean代数。后来命名为Z1。它的功能比较强大,用类似电影胶片的东西作为存储介质。可以运算七位指数和16位小数。可以用一个键盘输入数字,用灯泡显示结果。

1939 年:大卫·帕卡德 (David Packard) 和比尔·休利特 (Bill Hewlett) 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创立了惠普公司。据麻省理工学院称,两人通过抛硬币决定了新公司的名称,而惠普的第一个总部就位于帕卡德的车库里。

1939年1月1日: 加利福尼亚的David Hewlet和William Packard 在他们的车库里造出了Hewlett-Packard计算机。名字是两人用投硬币的方式决定的。包括两人名字的一部分。(惠普)

1939年11月: 美国John V. Atanasoff和他的学生Clifford Berry 完成了一台16位的加法器,这是第一台真空管计算机。

1939: 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军事需要大大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939: Zuse和Schreyer开始在他们的Z1计算机的基础上发展Z2计算机。并用继电器改进它的存储和计算单元。但这个项目因为Zuse服兵役被中断了一年

1939/1940: Schreyer利用真空管完成了一个10位的加法器,并使用了氖灯做存储装置。

1940年1月: Bell实验室的Samuel Williams和Stibitz制造成功了一个能进行复杂运算的计算机。大量使用了继电器,并借鉴了一些电话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

1941 年:德国发明家兼工程师 Konrad Zuse 完成了他的 Z3 机器,根据 Gerard O'Regan 的《计算简史》(Springer,2021 年)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这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钟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该机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柏林的轰炸袭击中被毁。据 O'Regan 介绍,Zuse 在纳粹德国战败后逃离了德国首都,并于 1950 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数字计算机 Z4。

1941 年:阿塔纳索夫和他的研究生 Clifford Berry 设计了美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称为阿塔纳索夫-贝里计算机 (ABC), 用电容作存储器,用穿孔卡片作辅助存储器,那些孔实际上是"烧"上的。时钟频率是60HZ,完成一次加法运算用时一秒。。根据《计算机的诞生》(剑桥学者出版社,2016 年)一书的说法,这标志着计算机第一次能够在主内存上存储信息,并且能够每 15 秒执行一次操作

1943: 1943年到1959年时期的计算机通常被称作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所有的程序都是用机器码编写,使用穿孔卡片。典型的机器就是:UNIVAC。

1943年1月: Mark I,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英尺长,重5吨,75万个零部件,使用了3304个继电器,60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程序存储在纸带上,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

1943年4月: Max Newman、Wynn-Williams和他们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Heath Robinson",这是一台密码破译机,严格说不是一台计算机。但是其使用了一些逻辑部件和真空管,其光学装置每秒钟能读入2000个字符。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43年9月 : Williams和Stibitz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后来命名为"Model II Relay Calculator"。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同样使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其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7个继电器表示,可进行浮点运算。

1943年12月: 最早的可编程计算机在英国推出,包括2400个真空管,目的是为了破译德国的密码,每秒能翻译大约5000个字符,但使用完后不久就遭到了毁坏。据说是因为在翻译俄语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1945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教授 John Mauchly 和 J. Presper Eckert 设计并制造了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器 (ENIAC)。根据 Edwin D. Reilly 的著作《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里程碑》(格林伍德出版社,2003 年),该机器是第一台“自动、通用、电子、十进制、数字计算机”。

1946 年: Mauchly 和 Presper 离开宾夕法尼亚大学,并获得人口普查局的资助,建造了 UNIVAC,这是第一台用于商业和政府应用的商用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1947 年:贝尔实验室的 William B. Shockley、 John Bardeen和Walter H. Brattain 发明了晶体管。他们发现了如何用固体材料制造电气开关,而不需要真空。

1949 年:剑桥大学的一个团队开发了电子延迟存储自动计算器 (EDSAC),据奥雷根介绍,这是“第一台实用的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 于 1949 年 5 月运行了第一个程序,当时它计算了一个平方表和一个素数列表,”奥雷根写道。1949 年 11 月,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 (CSIR)(现称为 CSIRO)的科学家建造了澳大利亚第一台数字计算机,称为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自动计算机 (CSIRAC)。据 O'Regan 介绍,CSIRAC 是世界上第一台可以播放音乐的数字计算机。

1950: 软磁盘由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发明。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开创存储时代新纪元。

1950: 英国数学家和计算机先驱Alan Turing说:计算机将会具有人的智慧,如果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对话,对于提出和回答的问题,这个人不能区别到底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了人的智能。

1951: Grace Murray Hopper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

1951: Whirlwind:美国空军的第一个计算机控制实时防御系统研制完成。

1951: UNIVAC-1: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设计者:J. Presper Eckert 和John Mauchly。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标志着计算机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商业应用的时代。

1952: EDVAC (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由Von Neumann领导设计并完成。取名: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

1953 年: Grace Hopper开发了第一种计算机语言,最终被称为 COBOL,根据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说法,它代表 COmmon、面向业务的语言。霍珀后来在她死后获得的总统自由勋章表彰中被称为“软件第一夫人”。IBM 首席执行官 Thomas Johnson Watson Sr. 的儿子 Thomas Johnson Watson Jr. 构思了 IBM 701 EDPM,以帮助联合国在战争期间密切关注朝鲜情况。

1953: 此时世界上大约有100台计算机在运转。

1953: 磁芯存储器被开发出来。

1954 年: John Backus 和他在 IBM 的程序员团队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他们新创建的 FORTRAN 编程语言(据麻省理工学院称,FORTRAN 是 FORmula TRANslation 的缩写)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

1956: 第一次有关人工智能的会议在Dartmouth 学院召开。

1957: IBM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打印机。

1957: FORTRAN 高级语言开发成功。

集成电路计算机

尽管晶体管的采用大大缩小了计算机的体积、降低了其价格,减少了故障。但离人们的要求仍差很远,而且各行业对计算机也产生了较大的需求,生产性能更强、更轻便、更便宜的机器成了当务之急,而集成电路的发明正如“及时雨”,当春乃发生。其高度的集成性,不仅仅使体积得以减小,更使速度加快,故障减少。人们开始制造革命性的微处理器。计算机技术经过多年的积累,终于驶上了用硅铺就的高速公路。

1958年9月12日: 杰克·基尔比 (Jack Kilby) 和罗伯特·诺伊斯 (Robert Noyce 后来INTEL公司的创始人) 发明了集成电路,即计算机芯片。不久又推出了微处理器。但因为在发明微处理器时借鉴了日本公司的技术,所以日本对其专利不承认,因为日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过了30年,日本才承认,这样日本公司可以从中得到一部分利润了。但到2001年,这个专利也就失效了。

1959: Grace Murray Hopper开始开发COBOL (COmmon Business-Orientated Language)语言,完成于1961年。

1960: ALGOL: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推出。

1961: IBM的Kennth Iverson推出APL编程语言。

1963: PDP-8:DEC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计算机。

1964: IBM发布PL/1编程语言。

1964: 发布IBM 360首套系列兼容机。

1964: DEC发布PDB-8 小型计算机。

1965: 摩尔定律发表,处理器的性能每年提高一倍。后来其内容又发生了改变。

1965: Lofti Zadeh创立模糊逻辑,用来处理近似值问题。

1965: Thomas E. Kurtz和John Kemeny完成BASIC(Beginners All 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语言的开发。特别适合计算机教育和初学者使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1965: Douglas Englebart 提出鼠标器的设想,但没有进一步的研究。直到1983年被苹果电脑公司大量采用。

1965: 第一台超级计算机CD6600开发成功。

1967: Niklaus Wirth开始开发PASCAL语言,1971年完成。

1967 年 4 月: 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召开的 ARPA IPTO PI 会议上,拉里·罗伯茨组织了有关 ARPANET 设计方案的讨论。不久后就发表第一篇关于 ARPANET 设计的论文《Multiple 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computer Communication》(多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1968: Robert Noyce和他的几个朋友创办了INTEL公司。

1968: Seymour Paper和他的研究小组在MIT开发了LOGO语言。

1968 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Douglas Engelbart) 在旧金山秋季联合计算机会议上展示了现代计算机的原型。据道格·恩格尔巴特研究所称,他的演讲名为“增强人类智力研究中心”,包括现场演示他的计算机,包括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GUI )。这标志着计算机从学术专用机器发展成为普通大众更容易使用的技术。

1968年: 拉里·罗伯茨在研究报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中,着力阐述了让 ARPA 的计算机互相连接,从而使大家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同年夏天,美国国防部正式启动了 ARPANET 项目的商业招标。

1969 年:肯·汤普森 (Ken Thompson)、丹尼斯·里奇 (Dennis Ritchie) 和贝尔实验室的其他开发人员开发了 UNIX,根据贝尔实验室的说法,该操作系统使“不同计算系统的大规模网络以及互联网变得实用”。 UNIX 继续使用 C 编程语言开发操作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优化。

1969 年 1 月,来自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的Bolt Beranek and Newman Inc公司赢得了价值 100 万美元的ARPANET项目合同。同年,ARPA 建立了 IMP 的研发测试中心,IMP 的基础硬件是配有 12K Memory 的 Honeywell DDP-516 小型计算机。

1969年 12 月: 第一个 ARPANET 就诞生了,将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他州大学四所大学的 4 台大型计算机进行了互联。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网络时代”。

1969 年4月7日: 第一个网络协议标准RFC推出。

1970: 第一块RAM芯片由INTEL推出,容量1K。

1970 年:新成立的英特尔推出了英特尔 1103,首款动态存取存储器 (DRAM) 芯片。

1970: Forth编程语言开发完成。

1970: Internet的雏形ARPAnet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基本完成。开始向非军用部门开放,许多大学和商业部门开始接入。

1971 年: Alan Shugart 领导的 IBM 工程师团队发明了“软盘”,使数据能够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共享。

1971年11月15日: Marcian E. Hoff在INTEL公司开发成功第一块微处理器4004,含2300个晶体管,是个4位系统,时钟频率108KHz ,每秒执行6万条指令。

1971: PASCAL语言开发完成。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功能更强,体积更小。人们开始怀疑计算机能否继续缩小,特别是发热量问题能否解决?人们开始探讨第五代计算机的开发。

1972: C语言的开发完成。其主要设计者是UNIX系统的开发者之一 Dennis Ritche。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语言,开发系统软件,特别受人喜爱。

1972: Hewlett-Packard发明了第一个手持计算器。

1972年4月1日: 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

1972: ARPANET开始走向世界,INTERNET革命拉开序幕。

1972 年:据美国计算机博物馆称,德裔美国工程师 Ralph Baer 于 1972 年 9 月发布了 Magnavox Odyssey,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家用游戏机。几个月后,企业家诺兰·布什内尔 (Nolan Bushnell) 和工程师阿尔·奥尔康 (Al Alcorn) 与 Atari 一起发布了 Pong,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上成功的视频游戏。

1973 年:施乐研究人员罗伯特·梅特卡夫 (Robert Metcalfe) 开发了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和其他硬件的以太网。

1974: 第一个具有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CLIP-4推出。

1974年4月1日: INTEL发布其8位的微处理器芯片8080。

1974年12月: MITS发布Altair 8800,第一台商用个人计算机,价值397美元,内存有256个字节。

1975: Bill Gates和Paul Allen完成了第一个在MITS 的Altair计算机上运行的BASIC程序。

1975: IBM公司介绍了他的激光打印机技术。1988年向市场推出其彩色激光打印机。

1975: Bill Gates和Paul Allen创办MicorSoft公司。现在成为最大、最成功的软件公司。三年后就收入50万美元,增加到15个人。1992年达28亿美元,1万名雇员。其最大的突破性发展是在1981年为IBM的PC机开发操作系统,从此后便开始了对计算机业的巨大影响。

1975: IBM 5100发布。

1975 年:《大众电子》一月号杂志封面强调 Altair 8080 是“世界上第一款可与商业型号相媲美的小型计算机套件”。看到该杂志后,两位“计算机极客”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提出使用新的 BASIC 语言为 Altair 编写软件。4 月 4 日,在第一次努力取得成功后,这两个儿时好友组建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微软。

1976: Stephen Wozinak和Stephen Jobs创办苹果计算机公司。并推出其Apple I计算机

1976 年: 愚人节,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共同创立了苹果电脑。据麻省理工学院称,他们推出了 Apple I,这是第一台带有单电路板和 ROM(只读存储器)的计算机。

1976: Zilog推出Z80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CP/M就是面向其开发的操作系统。许多著名的软件如:Wordstar 和dBase II基于此款处理器。

1976: 6502, 8 位微处理器发布,专为Apple II计算机使用。

1976: Cray 1,第一台商用超级计算机。集成了20万个晶体管,每秒进行1.5亿次浮点运算。

1977年5月: Apple II型计算机发布。

1977 年: Commodore 个人电子交易器 (PET) 投放家用计算机市场,采用 MOS 技术 8 位 6502 微处理器,可控制屏幕、键盘和磁带播放器。奥雷根表示,PET 在教育市场尤其成功。

1977 年: Radio Shack 开始首次生产 3,000 台 TRS-80 Model 1 计算机(被轻蔑地称为“Trash 80”),据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称,售价为 599 美元。根据《 TRS-80 爱好者如何帮助引发 PC 革命》(The Seeker Books,2007 年)一书的记载,一年之内,该公司收到了 250,000 份计算机订单。

1977 年:第一届西海岸计算机博览会在旧金山举行。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在博览会上展示了 Apple II 计算机,其中包括彩色图形并具有用于存储的录音带驱动器。

1978 年:推出第一个计算机化电子表格程序 VisiCalc。

1978: Commodore Pet发布:有8K RAM,盒式磁带机,9英寸显示器。

1978年6月8日: INTEL发布其16位微处理器8086。但因其非常昂贵,又推出8位的8088满足市场对低价处理器的需要,并被IBM的第一代PC机所采用。其可用的时钟频率为4.77、8、10MHz。大约有300条指令,集成了29000根晶体管。

1979 年:由软件工程师 Seymour Rubenstein 创立的 MicroPro International 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上成功的文字处理器 WordStar。根据 Matthew G. Kirschenbaum 的著作《 Track Changes: A Literary History of Word Handling》(哈佛大学出版社,2016 年),WordStar 由 Rob Barnaby 编写,包含 137,000 行代码。

1979: 街机游戏"太空入侵者"发布,引起轰动。很快便使得类似的游戏机大规模流行起来,其收入超过了美国电影业。

1979: Jean Ichbiah 开发完成Ada计算机语言。

1979年6月1日: INTEL发布了8位的8088微处理器,纯粹为了迎合低价电脑的需要。

1979: Commodore PET发布了采用1MHz的6502处理器,单色显示器、8K内存的计算机,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购买更多的内存扩充。

1979: 发明了低密盘。

1979: Motorola公司发布68000微处理器。主要供应Apple公司的Macintosh,后继产品68020用在Macintosh II机型上。

1979: IBM公司眼看着个人计算机市场被苹果等电脑公司占有,决定也开发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为了尽快的推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大量的工作是与第三方合作,其中微软公司就承担了其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很快他们便在1981年8月12日推出了IBM-PC。但同时也为微软后来的崛起,施足了肥料。

1980:“只要有1兆内存就足够DOS尽情表演了”。微软公司开发DOS初期时说。今天来听这句话有何感想呢?

1981: Xerox开始致力于图形用户界面、图标、菜单和定位设备(如鼠标)的研制。结果研究成果为苹果所借鉴。而苹果电脑公司后来又指控微软剽窃了他们的设计,开发了WINDOWS系列软件。

1981: INTEL发布的80186/80188芯片,很少被人使用,因为其寄存器等与其他不兼容。但其采用了直接存储器访问技术和时间片分时技术。

1981年8月12日: 据 IBM 称,IBM 的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corn”以 1,565 美元的价格投放市场。Acorn 使用 Windows 的 MS-DOS 操作系统。可选功能包括显示器、打印机、两个软盘驱动器、额外内存、游戏适配器等。

1981年8月12日: MDA (Mono Display Adapter, text only) 能够显示文本的单色显示器随IBM-PC机发布。

1981年8月12日: MS-DOS 1.0,PC-DOS1.0发布。Microsoft是受IBM委托开发DOS操作系统,他们从Tim Paterson那里购买了一个叫86-DOS的程序并加以改进。但IBM测试时竟发现有300个BUG。于是他们又继续改进,最初的DOS1.0有4000行汇编程序。从IBM卖出去的叫PC-DOS。从Microsoft卖出去的叫MS-DOS。Micorsoft与IBM的合作一直到1991年的DOS5.0为止。最初的DOS1.0非常的简陋,每张盘上只一个根目录,不支持子目录。直到1983年3月的2.0版才有所改观。MS-DOS在1995年以前一直是与IBM-PC兼容的操作系统,WINDOWS95推出并迅速占领市场之后,其最后一个版本命名为DOS7.0。现在微软的操作系统已经在世界大多数计算机上运行了。

1982: 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初具规模。

1982: 基于6502微处理器的计算机大受欢迎,特别是在学校大量普及。

1982 年1月: Commodore 64计算机发布,价格:595美元。

1982 年2月: 80286发布。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并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16M内存。支持1GB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执行270万条指令,集成了134000个晶体管。

1982: Compaq公司发布了其IBM-PC兼容机。

1982: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标准制定。允许计算机连接标准的类似键盘数字乐器。

1982: Sony和Phillips公布了压缩音频的红皮书。很快得到欧美的认同。

1982年3月: MS-DOS 1.25PC-DOS 1.1

1982年4月: Sinclair ZX Spectrum发布:基于Z80芯片,时钟频率3.5MHz。能显示8种颜色。

1982年5月: IBM推出双面320K的软盘驱动器。

1983 年1月: IBM PC在欧洲展示。

1983: Borland公司成立。

1983春季: IBM XT机发布,增加了10兆的硬盘,128K RAM,一个软驱、单色显示器、一台打印机、可以增加一个8087数字协处理器。价格5000美元。

1983年3月: MS-DOS 2.0、PC-DOS 2.0增加了类似UNIX分层目录的管理形式

1983年10月: MS-DOS 2.25,包括支持其他字符设置,开辟东方市场。

1983 年:根据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 NMAH ) 的说法,Apple Lisa 代表“本地集成软件架构”,也是史蒂夫·乔布斯女儿的名字,是第一台配备 GUI 的个人电脑。该机器还包括一个下拉菜单和图标。同样在今年,Gavilan SC 发布,它是第一款采用翻盖设计的便携式电脑,也是第一款作为“笔记本电脑”出售的电脑。

1984年1月: Apple Macintosh 在超级碗广告中向全世界发布, 基于Motorola 68000微处理器。可以寻址16M。据 NMAH 称,Macintosh 的零售价为 2,500 美元。

1984: DNS (Domain Name Server) 域名服务器发布,互连网上有1000多台主机运行。

1984: Hewlett-Packard发布了优异的激光打印机,HP也在喷墨打印机上保持领先技术。

1984年8月: MS-DOS 3.0、PC-DOS 3.0、IBM AT发布,采用ISA标准,支持大硬盘和1.2M高密软驱。

1984年9月: Apple 发布了有512Kb内存的Macintosh,但其他方面没有什么提高。

1984底: Compaq开始开发IDE接口,可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数据,并被许多同行采纳,后来更进一步的EIDE推出,可以支持到528MB的驱动器。数据传输也更快。

1985: Philips和Sony合作推出CD-ROM驱动器。

1985: EGA标准推出。

1985年3月: MS-DOS 3.1、PC-DOS 3.1。这是第一个提供部分网络功能支持DOS版本。

1985年10月17日: 80386 DX推出。时钟频率到达33MHz,可寻址1GB内存。比286更多的指令。每秒6百万条指令,集成275000个晶体管。

1985 年:据《卫报》报道,作为对 Apple Lisa GUI 的回应,微软于 1985 年 11 月发布了 Windows 。与此同时,Commodore 发布了 Amiga 1000。

1985年11月: Microsoft Windows发布。但在其3.0版本之全面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需要DOS的支持,类似苹果机的操作界面,以致被苹果控告。诉讼到1997年8月才终止。

1985年12月: MS-DOS 3.2、PC-DOS 3.2。这是第一个支持3.5英寸磁盘的系统。但也只是支持到720KB。到3.3版本时方可支持1.44兆。

1986年1月: Apple 发布较高性能的Macintosh。有四兆内存,和SCSI适配器。

1986年9月: Amstrad Announced发布便宜且功能强大的计算机Amstrad PC 1512。具有CGA图形适配器、512KB内存、8086处理器20兆硬盘驱动器。采用了鼠标器和图形用户界面,面向家庭设计。

1987: Connection Machine超级计算机发布。采用并行处理,每秒钟2亿次运算。

1987: Microsoft Windows 2.0发布,比第一版要成功,但并没有多大提高。

1987: 英国数学家Michael F. Barnsley找到图形压缩的方法。

1987: Macintosh II发布,基于Motorola 68020处理器。时钟16MHz,每秒260万条指令。有一个SCSI适配器和一个彩色适配器。

1987年4月2日: IBM推出PS/2系统。最初基于8086处理器和老的XT总线。后来过渡到80386,开始使用3.5英寸1.44MB软盘驱动器。引进了微通道技术,这一系列机型取得了巨大成功。出货量达到200万台。

1987: IBM发布VGA技术。

1987: IBM发布自己设计的微处理器8514/A。

1987年4月: MS-DOS 3.3、PC-DOS 3.3。随IBM PS/2一起发布,支持1.44MB驱动器和硬盘分区。可为硬盘分出多个逻辑驱动器。

1987年4月: Microsoft和IBM发布S/2Warp操作系统。但并未取得多大成功。

1987年8月: AD-LIB声卡发布。一个加拿大公司的产品。

1987年10月: Compaq DOS (CPQ-DOS) v3.31发布。支持的硬盘分区大于32Mb。

1988: 光计算机投入开发,用光子代替电子,可以提高计算机的处理速度。

1988: XMS标准建立。

1988: EISA标准建立。

1988 6月6日: 80386 SX为了迎合低价电脑的需求而发布。

1988年7月到8月: PC-DOS 4.0、MS-DOS 4.0。支持EMS内存。但因为存在BUG,后来又陆续推出4.01a。

1988年9月: IBM PS/20 286发布,基于80286处理器,没有使用其微通道总线。但其他机器继续使用这一总线。

1988年10月: Macintosh Iix发布。基于Motorola 68030处理器。仍使用16 MHz主频、每秒390万条指令,支持128M RAM。

1988年11月: MS-DOS 4.01、PC-DOS 4.01发布。

1989 年:欧洲核研究组织 ( CERN ) 的英国研究员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 提交了他关于万维网的提案。他的论文详细介绍了他对超文本标记语言 (HTML)(Web 的构建块)的想法。

1989: Phillips和Sony发布CD-I标准。

1989年1月: Macintosh SE/30 发布。基于新型68030处理器。

1989年3月: E-IDE标准确立,可以支持超过528MB的硬盘容量。可达到 33.3 MB/s 的传输速度。并被许多CD-ROM所采用。

1989年4月10日: 80486 DX发布,集成120万个晶体管。其后继型号时钟频率达到100MHz。

1989年11月: Sound Blaster Card(声卡)发布。

1990: SVGA标准确立。

1990年3月 : Macintosh Iifx发布,基于68030CPU,主频40MHz,使用了更快的SCSI接口。

1990年5月22日: 微软发布Windows 3.0。兼容MS-DOS模式。

1990年10月: Macintosh Classic发布,有支持到256色的显示适配器。

1990年11月: 第一代MPC (多媒体个人电脑标准)发布。处理器至少80286/12MHz,后来增加到80386SX/16 MHz ,及一个光驱,至少150 KB/sec的传输率。

1990 年 6 月 1 日,ARPANET 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1990 年 9 月,由 Merit、IBM 和 MCI 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 ANS(Advanced Network&Science Inc.,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 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 T3 级主干网,能以 45Mbps 的速率传送数据。
1991 年底,NSFnet 主干网与 ANS T3 级主干网进行互联互通,并宣布开始对全社会进行商业运营。后来大家都知道,网络连接数量开始指数级增长。Internet 真正变成了全球互联网,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

1990 年 12 月 25 日,Tim Berners-Lee 和罗伯特·卡里奥一起实现了基于 HTTP 协议的 Web Server,并通过 Internet 成功完成了 HTTP Client 和 Web Server 的第一次通信。

1991: 发布ISA标准。

1991年5月: Sound Blaster Pro发布。

1991年6月: MS-DOS 5.0、PC-DOS 5.0。为了促进OS/2的发展,Bill Gates说:DOS5.0是DOS终结者,今后将不再花精力于此。该版本突破了640KB的基本内存限制。这个版本也标志着微软与IBM在DOS上的合作的终结。

1991 年 8 月 6 日,Tim Berners-Lee 基于 HTTP 和 HTML 设计并开发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并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 Web 网站。它被称为 The First Website(第一个网站)或 InfoMesh(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运行在 CERN 的服务器上,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共享信息和文献。基于 HTML,该网站可以提供一些链接,让用户通过单击超链接跳转到其他页面或文档,这种超链接的设计 Web 技术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同年,Tim Berners-Lee 正式提出了 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的概念。

1992: Windows NT发布,可寻址2G RAM。

1992年4月: Windows 3.1发布。

1992年6月: Sound Blaster 16 ASP发布。

1992年: 几个 Internet 组织合并成立统一的 ISOC(因特网协会),此时的 Internet 已经注册了超过 100 万台主机,并持续指数级疯狂增长。

1993: INTERNET开始商业化运行。

1993: 经典游戏Doom发布。

1993: Novell并购Digital Research, DR-DOS成为Novell DOS。

1993年3月22: Pentium发布。集成了300多万个晶体管。初期工作在60-66MHz。每秒钟执行1亿条指令。奔腾微处理器推动了 PC 上图形和音乐的使用。

1993年5月: MPC标准2发布。CD-ROM传输率要求300KB/sec。在320*240的窗口中每秒播放15帧图像。

1993年12月: MS-DOS6.0发布,包括一个硬盘压缩程DoubleSpace,,但一家小公司声称,微软剽窃了其部分技术。于是在后来的DOS6.2中,微软将其改名为:DriveSpace。后来WIN95中的DOS成为DOS7.0,WIN95OSR2中称为DOS7.10.

1994年3月7日: Intel 发布90-100 MHz Pentium处理器。

1994年9月: PC-DOS 6.3发布。

1994 年 10 月 1 日: Tim Berners-Lee 创建了非营利性的 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万维网联盟),邀集 Microsoft、 Netscape、 Sun、Apple、IBM 等共 155 家互联网上的著名公司。由 Tim Berners-Lee 担任 W3C 的主席,致力推动 WWW 协议的标准化,并进一步推动 Web 技术的发展。

1994年10月10日: Intel 发布75 MHz Pentium处理器。

1994: Doom II 发布。开辟了PC机游戏广阔市场。

1994: Netscape 1.0 浏览器发布。

1994: Comm&Conquer(命令与征服)发布。

1994 年,举办互联网大会。

1995年3月27日: Intel发布120 Mhz的Pentium处理器。

1995年6月1日: Intel发布133 Mhz的Pentium处理器。

1995年8月23日: Windows'95发布。大大不同于其以前的版本。完全脱离MS-DOS,但照顾用户习惯还保留了DOS形式。纯32位的多任务操作系统。该版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5年11月1日: Pentium Pro发布。主频可达200 MHz,每秒钟完成4.4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

1995 年,由 Brian Behlendorf 发布了基于 HTTP/0.9 的 Apache HTTP Server 开源项目。同年,网景和微软开启浏览器大战,但好在 Tim Berners-Lee 担心的 “撕裂“ 并未发生,HTTP 协议已经逐成气候。

1995年12月: Netscape发布其.JavaScript。

1996: Quake、Civilization 2、Command& Conquer - Red Alert等一系列的著名游戏发布。

1996年1月: Netscape Navigator 2.0发布,第一个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1996年1月4日: Intel发布150-166MHz的Pentium处理器,集成了330万个晶体管。

1996: Windows '95 OSR2发布,修复了部分BUG,扩充了部分功能。

1996 年: Sergey Brin 和 Larry Page 在斯坦福大学开发了 Google 搜索引擎。

1997: Gr和 Theft Auto、Quake 2、Blade Runner等著名游戏发布,3D图形加速卡大行其道。

1997年1月8日: Intel发布Pentium MMX。对游戏和多媒体功能进行了增强。

1997年4月: IBM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1997年5月7日: Intel发布Pentium II,增加了更多的指令和更多CACHE。

1997年6月2日: Intel 发布233 MHz Pentium MMX.

1997年16日: Apple遇到严重的财务危机,微软伸出援助之手,注资1.5亿美元。条件是Apple撤消其控诉:微软模仿其视窗界面的起诉,并指出Apple也是模仿了XEROX的设计。这项投资结束了一场正在进行的法庭案件.

1998年2月: Intel发布333 MHz Pentium II处理器。采用0.25微米技术,提高速度,减少发热量。

1998年6月25日: Microsoft发布Windows'98,一些人企图肢解微软,微软回击说这会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1998 年,美国成立非营利性民间组织 ICANN(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它由商务部的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监督,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器系统、IP 地址资源的协调、管理和分配。由 ICANN 的下属机构 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负责管理全球互联网域名的根服务器。

1999 年,HTTP/1.1 发布并成为标准,写入 RFC。至此,HTTP 协议已然成为了 Web 世界的奠基石。

1999年1月25日: Linux Kernel 2.2.0发布。人们对其寄予厚望。

1999 年: Wi-Fi(“无线保真度”的缩写)问世,据《连线》报道,最初覆盖距离可达 300 英尺(91 米)。

1999年2月22日: AMD公司发布K6-III 400MHz。有测试说其性能超过Intel P-III 。集成2300万个晶体管、socket 7结构。

2000年: Apache 基金会的第一任主席 Roy Thomas Fielding 在博士论文《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he Design of Network-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架构风格和基于网络的软件架构设计)》中提出了 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现层状态转移)的理念。

2000年: 计算机继续工作,没有像一些人担心的千年虫可能会发生的那样。

2001 年: Apple 发布 Mac OS X(后来更名为 OS X,然后简称为 macOS),作为其标准 Mac 操作系统的继承者。据 TechRadar 报道,OS X 有 16 个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的标题都是“10”,前 9 个版本以大型猫科动物的名字命名,第一个版本的代号为“Cheetah”

2001年10月25日: Windows XP 家庭版和专业版发布.

2003年: Android 由 Andy Rubin 于 2003 年 10 月创立。

2003 年: AMD 的 Athlon 64 向客户发布,这是首款用于个人计算机的 64 位处理器。

2004 年: Mozilla 公司推出 Mozilla Firefox 1.0。Web 浏览器是对 Microsoft 旗下 Internet Explorer 的首要挑战之一。根据网页设计博物馆的数据,在最初的五年里,Firefox 的用户下载量就超过了 10 亿次。

2004 年: Ubuntu于2004年10月20日发布。

2005年:谷歌收购Android,一种基于Linux的手机操作系统

2005 年 8 月,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投资了 GENI(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ing Innovations,全球网络创新研究环境)和 FIND(Future Internet Network Design,未来的互联网设计)两个项目。

2005年:苹果公司于 2005 年 6 月 6 日宣布计划将其机器改用英特尔处理器。

2006 年: Apple MacBook Pro 上市。Pro 是该公司首款基于英特尔的双核移动计算机。

2007 年 3 月,NSF 通过 GENI 和 FIND 项目资助几项大学研究,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项目 Clean Slate Program(意为:白手起家,或从头再来)就是其中之一。Clean Slate 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重新发明 Internet,旨在改变设计已略显不合时宜,且难以革命性进化发展的传统网络基础架构。该课题除了得到 NSF 的支持外,后来还逐渐得到了 Cisco、德国电信、NTT DoCoMo、NEC 和 Xilinx 等商业伙伴的支持。

2007 年: Apple 于 2007 年 1 月 9 日发布了搭载 iOS 的 iPhone,随后于 2007 年 1 月 29 日在 Macworld 大会暨博览会上向公众展示。

2008 年,Nick McKeown 教授等人在 ACM SIGCOMM 发表了题为《OpenFlow: Enabling Innovation in Campus Networks》(OpenFlow:校园网的创新使能)的论文,首次详细地介绍了 OpenFlow 和 OpenFlow Switch 的概念。

2008年9月23日: T-Mobile推出了G1(HTC Dream),这是第一款使用谷歌移动设备新操作系统Android 1.0版本的智能手机。

2008年: Apple 推出了 App Store,这是一个针对 iOS 设备的软件市场。

2008 年10 月11日: Google 推出了 Android Market,这是一个针对 Android 设备的在线软件市场。 后来它与另外两个 Google 市场(Google Music 和 Google eBookstore)合并成为 Google Play。

2008年12月11日:Google发布了Chrome浏览器的第一个公开发行版。

2009年1月3日: 一个化名为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 的人推出了比特币。

2009 年:微软于 7 月 22 日推出 Windows 7。据 TechRadar 报道,新操作系统具有将应用程序固定到任务栏、通过摇动另一个窗口分散窗口、易于访问的跳转列表、更轻松的图块预览等功能。

2009 年,基于 OpenFlow 为网络带来的可编程特性,Nick McKeown 教授团队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Scott Shenker 教授进一步提出了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的概念。

2010 年: Apple 旗舰手持平板电脑 iPad 发布。

2010 年,Google 开始将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之间的网路连线(G-scale),转换成 SDN 架构。

2011 年,在 Nick McKeown 教授等研究学者的推动下,成立了开放网络基金会(ONF,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

2011 年: Google 发布了 Chromebook,它运行在 Google Chrome 操作系统上。

2014 年,ICANN决定将监管权移交给一个由多方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独立机构。

2015 年:苹果发布 Apple Watch。微软发布了 Windows 10。

2016 年:第一台可重新编程的量子计算机诞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量子计算平台能够将新算法编程到他们的系统中。它们通常都是针对攻击特定算法而定制的,”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量子物理学家和科学家 Shantanu Debnath 说。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光学工程师。

2016年10月1日: ICANN 表示,正式将互联网的控制权移交给一个非盈利的全球互联网多方利益相关者组织。这标志着美国结束对这一互联网核心资源近 20 年的单边垄断,对于每一个网民来说都是一大喜事。

2016年3月12日:谷歌 DeepMind AI(人工智能)AlphaGo 在围棋比赛中第三次击败围棋冠军李世石。 虽然AlphaGo赢得了冠军,但李世石确实赢得了第四局。

2017 年: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正在开发一项新的“分子信息学”程序,该程序使用分子作为计算机。DARPA 国防科学办公室项目经理 Anne Fischer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化学提供了一系列丰富的特性,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进行快速、可扩展的信息存储和处理。” “存在数百万个分子,每个分子都有独特的三维原子结构以及形状、大小甚至颜色等变量。这种丰富性为探索新颖的多值编码和处理方式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数据超出了当前基于逻辑的数字架构的 0 和 1。”

2019 年 6 月,Intel 收购 Barefoot Networks 公司,并由 Nick McKeown 教授出任 Intel SVP,继续领导网络研发团队(现已退居二线)。在同年的 ONF Connect 2019 演讲中,Nick McKeown 教授第一次定义了 SDN 发展的 3 个阶段:

  • 2010–2020 年:通过 OpenFlow 将控制面和数据面分离,用户可以通过集中的控制端去控制每个交换机的行为;
  • 2015–2025 年:通过 P4 编程语言以及可编程 FPGA 或 ASIC 实现数据面可编程,这样,在包处理流水线加入一个新协议的支持,开发周期从数年降低到数周;
  • 2020–2030 年:展望未来,网卡、交换机以及协议栈均可编程,整个网络成为一个可编程平台。

2019年6月: Apple发布了适用于 iPad 的 iPadOS。

2023年3月15日: OpenAI发布了 GPT-4

后续

如果能看到这里, 相信您是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的人, 我们也算是有缘人. 相信您仍然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正如标题所说的这是一部极简的编年史, 每一项技术背后的原理以及发展脉络都没有展开讲解, 此部分仍然在收集材料阶段. 后续我打算将这个超大的话题拆解为小模块进行讲解, 计划会出芯片发展史, 存储技术发展史, 输入输出设备发展史, 操作系统发展史, 网络技术发展史, 虚拟化技术发展等等模块. 说实在的这本该是大学教授研究的范畴, 但是正如我调研发现的以及您所看到的, 这部分公开的资料并不多, 而且非常零散也不系统. 我想做的是一部开发版权的中文的计算机发展史. 这非常需要时间和精力, 目前是个人兴趣引导用爱发电. 如果能得到您的资金支持, 对于我来说将是莫大的鼓舞. 我所有的博文都发布在https://www.pengtech.net. 本文原文位于

https://www.pengtech.net/history/computer_history_brief_timeline.html

文末有打赏功能, 如我认可我的工作以及接下来的计划, 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 另外希望您共同参与多提问题和建议, 你的问题和建议或许会成为研究的方向. 作为回报, 支持金额超过一定数量的, 目前暂定为超过100元及以上将永久的出现在我接下来的三篇计算机发展史文章的Acknowledge章节. 其它金额会有相应的博文表示感谢!

posted on 2023-09-18 15:41  eagle.supper  阅读(9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